周礼注疏(上中下)/十三经注疏

周礼注疏(上中下)/十三经注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十三经
  • 注疏
  • 周礼
  • 古代典籍
  • 礼制
  • 文化
  • 经典
  • 历史
  • 文献
  • 儒家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火把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上海古籍
ISBN:9787532548514
商品编码:24984098142
开本:32
出版时间:2010-10-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周礼注疏(上中下)/十三经注疏
  • 作者:校注:(汉)郑玄|整理:彭林
  • 定价:198
  • 出版社:上海古籍
  • ISBN号:9787532548514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10-10-01
  • 印刷时间:2010-10-01
  • 版次:1
  • 印次:1
  • 开本:32开
  • 包装:平装
  • 页数:1745
  • 字数:1682千字

《周礼》者,古之典章制度,盖周公所制,用之以治国平天下。然历代以降,文献散佚,义理不明,故学者或有所疑,或有所惑。十三经者,儒家之经典也,乃圣贤垂训,治世之圭臬。而《周礼》亦为其中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周礼》一书,其文古奥,其义精微,非寻常人所能轻易通解。历来注释、疏解者众,然如《周礼注疏》此等集大成者,实属凤毛麟角。《十三经注疏》之编纂,本意在于汇聚历代名家之注解,力求疏通经义,阐明学旨,以飨读者,助其理解古圣先贤之智慧。 《周礼注疏》所收录之内容,并非仅为《周礼》之原文,更包含了历代学者对此书的深入研究与阐释。其中,“注”者,多指晋代郑玄之注,郑玄博览群书,学识渊博,其所作之注,字字珠玑,直指经义,为后世学者所尊崇。而“疏”者,则多指唐代贾公彦之疏,贾疏承郑注之旨,加以详细阐发,引证旁搜,条分缕析,使《周礼》之义理更加清晰明了,可谓郑注之重要补充。 书中不仅有对《周礼》原文的逐字逐句的解释,更有对其中所记载的各项制度、官制、礼仪等进行详细的考证与分析。例如,《周礼》中所述的“六官”之职,即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其设置之精妙,职能之分明,至今仍令人叹为观止。《周礼注疏》对于六官之下各具体官职的职责、权限、相互关系,乃至官僚体系的运作方式,都有着详尽的描述。这些内容,不仅是了解周代社会政治制度的珍贵史料,更是研究中国古代官制演变的基石。 再如,《周礼》中所述的各项礼仪,包括国家大典、祭祀、朝聘、丧葬等,都详尽记录了当时的仪式流程、规章制度,以及其背后蕴含的伦理道德观念。这些礼仪,是周代社会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源头。《周礼注疏》对于这些礼仪的解释,不仅帮助我们理解古人的行为方式,更能从中体悟其精神内涵,例如“明德”、“慎罚”、“尊贤”、“敬老”等儒家核心价值。 《周礼》之精髓,还在于其所体现的“大一统”思想与“礼治”精神。书中对国家政权的组织、管理、运行机制的规划,体现了早期中央集权思想的萌芽。《周礼注疏》在解读这些内容时,往往会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发展,阐释《周礼》之于维系国家统一、稳定社会秩序所起的关键作用。同时,“礼”在《周礼》中并非仅仅是外在的形式,更是内在的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周礼注疏》对此亦有深入的探讨,强调“礼”之于个人品德的塑造,以及“礼”之于社会和谐的重要性。 本书之价值,不仅在于其对《周礼》本身的阐释,更在于其所承载的学术传承意义。历代学者对《周礼》的注释与疏解,本身就构成了一部丰富的学术史。《周礼注疏》将这些重要的学术成果汇集一堂,使得后人能够一窥不同时代、不同学派对《周礼》的理解与诠释,有助于形成更为全面、辩证的学术认知。 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政治、法律、军事、教育、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学者而言,《周礼注疏》都是不可或缺的参考书籍。它提供了研究周代社会的第一手资料,帮助我们还原历史的真相,理解古人的智慧,以及探寻中华文明的根脉。 除此之外,《周礼注疏》中蕴含的许多思想,如对人才的选拔与任用、对社会公平的追求、对教育的重视等,至今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例如,《周礼》中关于“六艺”教育的记载,对后世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周礼注疏》对这些教育思想的阐释,有助于我们反思当今的教育模式,从中汲取有益的启示。 总而言之,《周礼注疏》不仅是一部解释《周礼》的著作,更是一部集学术、历史、文化、思想于一体的宏大工程。它以其严谨的考证、深刻的阐释、系统的梳理,为读者打开了一扇通往周代世界的大门,让我们得以窥见古圣先贤的治国方略与道德情怀,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本书之内容,丰富而详尽,涵盖了周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学术价值与文化意义,历久弥新,值得深入研习与体悟。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这套书,我首先被它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所震撼。这不仅仅是一部单纯的儒家经典注疏,它更像是一部立体解读周代社会结构与政治哲学的百科全书。我尤其欣赏它在注释中所引用的那些旁征博引的材料,那些来自其他先秦文献的相互印证,极大地丰富了对《周礼》文本的理解层次。读起来需要耐心和时间,但回报是巨大的。比如,对于其中关于“地官司徒”职能的探讨,书中结合了考古发现和后世史家的研究,给出了非常多维度的分析,不再是那种单薄的字面解读。对于研究古代城市规划、土地制度的朋友来说,这套书的价值简直无法估量。它引导你思考的,是如何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下,理解“礼”作为一种社会建构力量是如何发挥作用的。说实话,我需要反复咀嚼才能消化其中的精髓,但每读懂一处,都有一种豁然开朗的畅快感。

评分

这套《周礼注疏》的价值,在于它将“注”与“疏”的精妙结合发挥到了极致。我发现,不同的注疏者在面对同一段文本时,视角和侧重点是截然不同的,这套书巧妙地将这些不同的声音汇集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多声部的对话场。这对于我们理解文本流变和学术史的发展至关重要。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关于“春官宗伯”部分的论述,不同朝代的学者对“礼乐教化”的理解差异,通过这些注疏得以清晰展现。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是什么”,而是告诉你“为什么会是这样”以及“后人是如何理解它的”。这种深层次的学术梳理,让这本书超越了一般的普及读物,成为了严肃研究者的案头必备。翻阅过程中,我体会到一种历史的厚重感,仿佛能听到历代学者们在纸上激烈的思想碰撞,这对于提升自己的学术鉴赏力是大有裨益的。

评分

作为一名对古代礼仪制度有浓厚兴趣的爱好者,我必须说,这套书的整理工作堪称典范。相较于市面上其他零散的版本,这套“十三经注疏”的系统性实在太强了。它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权威的参照框架,让我不再需要四处搜集不同的注本进行比对。书中的注释详尽而精准,尤其对一些罕见词汇和特定制度的解释,往往能一语中的,解开我长久以来的困惑。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夏官司马”的军事建制部分,书中对兵种的划分、驻地的设置都有细致入微的阐述,读来让人热血沸腾,对周代军事组织能力有了直观的认识。这种全景式的展现,极大地满足了我对古代“万邦治理”图景的好奇心。每次合上书本,心中都会涌起一种对古人精细化管理的赞叹与折服。

评分

这本《周礼注疏(上中下)/十三经注疏》简直是古籍爱好者的福音,装帧精美,纸张厚实,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很有分量感。我特别喜欢它这种典雅的排版,繁体字印刷清晰易读,注释和原文的对照处理得非常到位,让人在研读过程中能随时跟上思路,不至于迷失在浩瀚的文字海洋里。对于我这种初学者来说,能有一本这样权威且易于上手的版本实在太重要了。特别是它对礼制的阐释,那种层层递进的逻辑感,让人仿佛穿越回了那个周朝的时代,亲眼目睹了那些繁复而又井然有序的典章制度是如何运作的。书中的插图和图表也极为考究,让抽象的概念变得生动具体。读完其中关于“天官冢宰”的部分,我简直对古代的官僚体系有了全新的认识,那种严谨的制度设计,即便是放在今天来看,也充满了智慧的光芒。每次翻开这本书,都像进行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让人心生敬畏。

评分

这套书的阅读体验,更像是一次与古代先贤的深度对话,而非简单的文字摄取。它对“冬官制造”的细致描述,简直是一部古代工程学的活化石。我细细品味了其中关于“匠人”的分类和技艺标准,那种对材料的苛求和对工艺的敬畏,让人肃然起敬。与其他专注于哲理思辨的经典不同,《周礼》的实践性极强,而这套注疏本则极大地降低了理解其实践细节的门槛。它不是干巴巴的学术说教,而是充满生活气息和治理智慧的指南。每当感到现代社会某些流程的僵化时,翻开它看看周人是如何通过“礼”来润滑社会各个层面的运转,总能带来新的启发。这套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宏大而又精密的历史视角,让你看到一个理想国是如何被精心设计和维护的,对现代治理体系的借鉴意义非凡。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