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精装)中华书局出版 简体横排 古籍整理 文物整理书籍

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精装)中华书局出版 简体横排 古籍整理 文物整理书籍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湖南省博物馆 编
图书标签:
  • 长沙马王堆汉墓
  • 汉墓文物
  • 古籍整理
  • 文物整理
  • 历史
  • 考古
  • 中华书局
  • 精装
  • 简体横排
  • 马王堆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京环球视图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127225
商品编码:25773883306
包装:精装
开本:8
出版时间:2017-12-31
页数:311
字数:10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丛书名: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精)定价:498.00作者: 湖南省博物馆编发布日期:2018-01-31 中图分类法:K878.82 版次:1-1             开本:8.0 装帧:精装            版式:简体横排 千字数:100 千字            总页数:311 页 ISBN号: 9787101127225内容介绍《马王堆汉墓陈列》一书,是配合湖南省博物馆改扩建后,在原有“马王堆汉墓陈列”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与扩充的新陈列而编撰的同名图录,中文版,重点展示马王堆汉墓文物精品。马王堆汉墓在湖南省长沙市区东郊四千米处的浏阳河旁的马王堆乡,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轪侯利苍的家族墓地。作者介绍湖南省博物馆位于历史文化名城长沙,筹建于1951年,1956年正式对外开放,是湖南省大的历史艺术博物馆,也是首  批 国家  一  级博物馆、地方共建重点博物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湖南省AAAA级旅游景点。湖南省博物馆馆藏文物丰富,藏品达18万余件,尤以蜚声中外的马王堆汉墓文物、商周青铜器、楚文物、历代陶瓷、书画和近现代文物等具特色。

目录

长沙马王堆汉基的研究与展示
前言
第一单元 惊世发掘
壹 一号墓
贰 二号墓
叁 三号墓
肆 墓主

第二单元 生活与艺术
壹 “千金”之家
贰 君幸食
叁 衣被锦绣

第三单元 简帛典藏
壹 天文地理
贰 医学养生
叁 历史哲学
肆 阴阳五行

第四单元 永生之梦
壹 T形帛画
贰 井椁
叁 四重套棺
肆 肉身不朽
后记
一部穿越千年的文化盛宴: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精装)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汉代无疑是辉煌灿烂的时期之一。而长沙马王堆汉墓,作为这一时期最令人瞩目的考古发现,其出土的文物,不仅为我们揭示了汉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更成为中华文明的宝贵财富。如今,中华书局倾力推出的《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精装)》,正是将这场穿越千年的文化盛宴,以最详实、最精美的姿态,呈现在读者面前。 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图录,更是一部集考古、历史、艺术、文献研究于一体的学术巨著。它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对马王堆汉墓一号墓(辛追夫人墓)、二号墓(利苍墓)和三号墓(轪侯早期墓)的出土文物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梳理与解读。从墓葬的结构、形制,到漆器、丝织品、帛书、竹简、木雕、陶器、青铜器、玉器等各类珍贵文物,本书都进行了细致的介绍和专业的分析。 一、 墓葬的时代印记与考古的探索历程 长沙马王堆汉墓的发现,是20世纪中国最重大的考古事件之一。本书开篇,便将读者带回那个激动人心的时代,回顾了这座神秘墓葬的发现历程,以及考古学家们严谨细致的勘探与发掘工作。从墓葬的选址,到椁室的结构,再到棺椁的层层包裹,本书详细阐释了汉代贵族墓葬的规制,折射出当时社会等级森严的制度。特别是对于墓室内壁画、雕塑等装饰内容的解读,更是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汉代社会生活图景。 二、 丝绸之路上的璀璨明珠:精美的丝织品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丝织品,无疑是中国古代丝绸工艺的巅峰之作,也是世界纺织史上的奇迹。《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对这些珍贵丝织品进行了图文并茂的展示。从素雅的绢、纱,到华丽的锦、绣,再到精巧的罗、绨,本书不仅呈现了其材质、纹样、色彩的丰富多样,更深入分析了其织造工艺的精湛水平。其中,著名的“素纱襌衣”,轻若鸿毛,薄如蝉翼,其制作工艺至今仍是世界纺织史上的一个谜团。本书通过详实的图片和文字,带领读者近距离感受这些跨越两千多年的柔软与华美,理解它们在中国古代纺织史上乃至世界纺织史上的重要地位。 三、 智慧的结晶与思想的脉络:帛书与竹简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和竹简,更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们承载着汉代重要的哲学、医学、天文、数学、历史等方面的知识,为我们研究先秦至汉初的思想文化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第一手资料。《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对这些珍贵文献进行了详尽的整理与解读。 在帛书方面,本书重点介绍了《老子》甲、乙本,这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早的《老子》传世文本,对于研究道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书中不仅展示了帛书的原貌,还附有详细的释文和校注,方便读者理解古老的文字。此外,对于《周易》、《阴阳五行》、《胎教》等帛书的介绍,也展现了汉代人们在占卜、宇宙观、养生等方面的认知。 竹简的部分,同样不容忽视。本书介绍了《刑德》、《五星占》、《天文气象杂占》等天文历法类竹简,这些文献为我们了解汉代的科技发展水平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还有一些涉及军事、行政、文学等方面的竹简,共同构成了汉代社会生活与文化的全景图。 四、 实用与审美的完美融合:漆器、青铜器与玉器 除了丝织品和文献,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漆器、青铜器、玉器等,同样展现了汉代工艺美术的杰出成就。 本书对精美的漆器进行了重点展示。这些漆器造型多样,色彩绚丽,纹饰精美,许多都采用了描金、镶嵌等技法,体现了当时高超的漆器制作工艺。从日常生活的食器、酒器,到祭祀的礼器,这些漆器不仅是实用的生活用品,更是艺术的载体,反映了汉代贵族的生活品味和审美情趣。 青铜器方面,本书介绍了如铜鼎、铜卣、铜灯等器物。这些青铜器虽然数量不如战国时期,但其造型古朴,纹饰精细,一些器物上还饰有精美的铭文,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玉器作为汉代贵族身份和品味的象征,在马王堆汉墓中也有不少出土。本书展示了玉佩、玉环、玉耳珰等玉器,它们或温润如玉,或雕琢精巧,体现了汉代玉器雕刻的精湛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五、 还原逝去的时光:陶器、木雕与其他 此外,本书还对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各类陶器、木雕、铜镜、漆画等进行了详尽的介绍。陶器中,有精美的陶俑、明器,它们再现了汉代社会各阶层的生活场景,如乐舞百戏、侍从出行等。木雕则以其生动的造型,展现了汉代艺人的高超技艺。 本书还收录了墓葬中出土的动物骨骼、植物遗存等,这些“微观”的证据,为我们研究汉代的农业、畜牧业、饮食习惯等提供了宝贵的信息。 六、 精装典藏,传承文明 《长沙马王墓陈列(精装)》采用简体横排,并由中华书局这一享有盛誉的古籍整理与学术出版机构出版,保证了其学术的严谨性与权威性。精装的装帧设计,不仅使其更具收藏价值,也体现了对这批国宝级文物的最高敬意。本书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张图片,都经过精心考证与编辑,力求为读者呈现最真实、最清晰的马王堆汉墓面貌。 结语 《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精装)》不仅仅是一本书,它更是一扇窗,让我们得以窥探两千多年前那个辉煌的时代。它是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让我们与古人进行心灵的交流。它是一座桥梁,连接着过去与现在,让中华文明的瑰宝得以传承与发扬。阅读本书,你将沉醉于汉代艺术的精致,惊叹于古人的智慧,感悟于历史的厚重。这不仅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更是一次深刻的心灵洗礼。无论你是历史爱好者、考古迷、艺术鉴赏家,还是对中华文明充满好奇的读者,本书都将是你不可错过的珍贵典藏。

用户评价

评分

初次接触这套关于马王堆汉墓的整理文献,我最大的触动在于其资料的详尽和考据的严谨性。它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图录,更像是一部立体、多维度的学术工程的结晶。那些关于墓葬形制、随葬品分类、乃至墓主人身份推测的论述,都建立在极其扎实的考古发掘报告基础之上,旁征博引,引用了大量早期文献和出土的其他文物佐证。特别是对那些易逝品——丝绸和帛书——的保护性研究和摹写工作,体现了文物整理工作者极高的专业素养和对“原真性”的执着追求。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书中对于某一特定器物,例如那件著名的素纱禅衣,不仅有细致的形制描述和尺寸记录,更有对织物结构、染料成分的初步分析,这对于纺织史研究而言,是无可替代的宝贵资料。这种层层递进、深入骨髓的学术深度,绝非走马观花的普及读物可以比拟。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古代丧葬制度的爱好者,我必须强调本书在文物“语境化”方面的杰出贡献。马王堆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出土了多少精美的器物,更在于这些器物是如何被系统地组织起来,共同构建了一个汉代贵族阶层的生命终结仪式和生死观。本书在陈列解读的脉络下,巧妙地将考古发现与当时的礼制、哲学思想相勾连。比如,对那些用于导引灵魂的器物(如特定的漆器或玉器)的阐述,不再是孤立地描述其工艺美,而是深入探讨了它们在“事死如事生”的观念中扮演的角色。这种将“物”还原到“文化场景”中的梳理方法,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汉代精神世界的理解。它成功地引导读者跳出了纯粹的“鉴宝”视角,转而关注历史深处的信仰与实践。

评分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中华书局在古籍整理方面一贯秉持的审慎态度在这本书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面对高度破碎或难以辨识的丝织品和帛书残片,整理团队显然投入了巨大的心血去进行科学修复、拓印和数字化建档。从书籍的呈现来看,他们对文字符号的释读和校注部分,处理得极为审慎,力求在不妄加揣测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提供最可靠的学术成果。即便是对于那些存在争议的释读点,也往往会附上不同学者的主要观点,留给读者自行判断的空间,这种严谨的学术态度令人十分钦佩。这套书不是在“盖棺定论”,而是在“搭建平台”,让后来的研究者可以在这个坚实的基础上继续前行,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文物整理典籍应有的风范。

评分

这套中华书局的精装本,光是捧在手里就能感受到那种沉甸甸的历史厚重感。装帧设计非常讲究,用料考究,体现了出版社对这批珍贵文物的最高敬意。内页的纸张质感极佳,印刷的色彩还原度令人赞叹,尤其是那些漆器和丝织品的纹理细节,即便是通过图片观察,也能感受到当年制作工艺的鬼斧神工。对于一个深谙古籍整理规范的读者来说,这本书在排版上的考量尤为贴心。简体横排的设置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便利性,尤其是在对照图版和文字说明时,流畅度远胜于传统竖排版本。这种现代阅读习惯与古代文献研究的完美结合,无疑是向所有文物研究者和爱好者发出的一个强力信号:我们既要珍视传统,也要拥抱进步的整理方式。每一次翻阅,都像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让人对两千多年前那个逝去的国度的精致生活和高超技艺,生发出由衷的敬佩。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内容结构,让它注定是一部常备案头的工具书,而非一次性阅读的读物。精装本的设计使得它能够经受住高频率查阅的考验,封面和书脊的设计,即便摆在现代书架上,也透着一股沉稳的历史厚度,与那些充斥着浮华色彩的出版物形成了鲜明对比。其价值在于其“参考性”和“权威性”的统一。对于需要撰写相关论文、进行课程准备或深入研究的学者而言,它提供的详实数据和官方定论是无法绕开的第一手资料库。我个人最喜欢的是它在附录中对相关文献的引述和对照,这极大地缩短了从发现到研究的链条。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出版方能够以如此高的标准完成并推广,是对我们整个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巨大贡献。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