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陶渊明集笺注(附诗文句索引)(全2册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 | 作者 | 袁行霈 |
| 定价 | 98.00元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 ISBN | 9787101128727 | 出版日期 | 2018-03-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32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陶渊明,字元亮,或云名潜,号五柳先生,谥曰靖节。江州寻阳郡寻阳县(今江西九江西)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诗人、辞赋家。本书由袁行霈先生笺注,收陶渊明全部存世诗文辞赋作品,以毛氏汲古阁藏宋刻《陶渊明集》十卷本为底本,参校宋元诸本及总集、类书。笺注重于史实、本事、名物、地理、人物,并单列“析义”一项,于诗文作意,发隐抉微,为陶集注本中集成之作。书后并附历代和陶诗六种及年谱简编、作品系年,语词、人名、篇名索引三种,以便读者查考。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从整体的阅读体验来看,这套书成功地架设了一座古老智慧与现代读者之间的桥梁。它没有将陶渊明塑造成一个遥不可及的圣人,而是将他还原成一个有血有肉、在特定历史洪流中挣扎和思考的文学家。注释的详尽并非冗余,而是恰到好处地填补了我们与魏晋时代之间的知识鸿沟。每读完一篇作品,合上书本,我总能感到一种心灵的沉淀和对人生哲学的更深层次的感悟。这套书的价值,已经超越了单纯的“文献整理”范畴,它更像是一本陪伴你体味中国古典文学精髓的“良师益友”。对于任何对中国古代田园诗派、隐逸文化抱有兴趣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书架上不可或缺的镇馆之宝。
评分随书附带的那份“诗文句索引”,简直是为研究者准备的“利器”,其完备程度超出了我的预期。索引的编排逻辑非常科学,不仅按照字词的首字母或部首进行排列,更关键的是,它细致到了每一个词语在不同篇章中的出现频率和语境差异都有所标注。这对于做文献比对或者追踪某个特定意象(比如“菊”、“酒”、“桑麻”)在陶渊明整个创作谱系中的演变轨迹来说,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以往查阅资料,常常需要在厚厚的书卷中大海捞针,现在有了这个索引,如同拥有了一张精准的航海图。这种对工具性的重视,体现了这套丛书在服务读者方面的长远考虑,它不仅仅是一套阅读材料,更是一套可供反复研磨的学术工具书。
评分阅读这套书的体验,就像是进行了一次漫长而又充满惊喜的田野调查。不同于市面上那些简单地罗列作品的选集,这里的“笺注”部分真正做到了“笺”与“注”的完美结合。笺释的语言深入浅出,既保留了古文的韵味,又用现代的学术规范进行了精准的阐释,使得那些看似晦涩难懂的典故、意象,乃至陶公诗文中的一词一语的引申义,都变得豁然开朗。我特别留意了关于他田园诗背后政治抱负的解读部分,那些批注者的见解颇具洞察力,没有陷入简单的“归隐”标签化解读,而是将陶渊明的文学成就与魏晋南北朝的时代背景、士人阶层的精神困境紧密联系起来,提供了多维度的理解视角。这种扎实的学术功底和富有启发性的解读,无疑是为我们这些业余爱好者打开了一扇通往更高层次理解的大门。
评分我必须称赞这套书在校勘学上的严谨态度。古代文献的流传,难免会出现抄录错误或是版本差异。这套笺注版非常细致地标明了主要参照的版本,并且在关键之处,会引用不同善本的文本差异,并给出合理的校勘意见。我对比了自己手头几篇早年收集的资料,发现有几处细微的字词差异,通过这套书才得以正本清源。这种“追本溯源”的精神,是古典文学研究的生命线。对于真正想掌握陶渊明原貌的读者而言,这种对文字的精雕细琢是至关重要的,它确保了我们所接受的知识是建立在最可靠的文本基础之上的,而不是基于某个讹误的孤本。
评分这套书的装帧实在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甸甸的质感,一看就知道是下了功夫的。纸张的选用非常考究,拿在手里既有分量又不失细腻,油墨的印刷清晰锐利,即便是那些细小的批注和引文,也看得一清二楚,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尤其要提的是,这套书的排版设计简直是艺术品级别的。作者的原文、注释、以及旁边的校勘记,层次分明,疏密得当,让人在查阅资料时能够迅速找到所需信息,极大地提升了阅读和研究的效率。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体现了出版方对于经典文献应有的尊重与敬畏。我个人尤其欣赏它在细节处理上展现出的专业性,比如一些古籍中常见的错讹或模糊之处,都有详细的考证和说明,这对于我们深入理解陶渊明的思想精髓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基石。可以说,光是捧着这本书,就能感受到一种浓厚的学术气息和人文情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