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装皮面6册】四库全书精注精译版 原文+注释+译文 国学经典书籍豪华精装皮面图书

【精装皮面6册】四库全书精注精译版 原文+注释+译文 国学经典书籍豪华精装皮面图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四库全书
  • 国学经典
  • 精装
  • 皮面
  • 古籍
  • 注译
  • 中文古籍
  • 历史文化
  • 文化典籍
  • 套装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可爱舒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书店
ISBN:9787514909456
商品编码:26388465673
开本:16

具体描述


内容介绍

《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耗时十三年编成的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共有3500多种书,7.9万卷,3.6万册,约8亿字,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当年,乾隆皇帝命人手抄了7部《四库全书》,下令分别藏于全国各地。先抄好的四部分贮于紫禁城文渊阁、辽宁沈阳文溯阁、圆明园文源阁、河北承德文津阁珍藏,这就是所谓的“北四阁”。后抄好的三部分贮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和杭州文澜阁珍藏,这就是所谓的“南三阁”。

目    录

  诗    经    (1)��

  国    风    (3)��

  小    雅    (109)��

  大    雅    (130)��

  鲁    颂    (158)��

  商    颂    (165)��

  尚    书    (169)

  虞  书    (171)��

  夏  书    (181)��

  商  书    (194)��

  周  书    (207)��

  礼    记    (273)��

  周    易    (439)��

  论    语    (575)��

  孟    子    (709)��

  篇  梁惠王章句上(凡七章)    (711)��

  篇  梁惠王章句下(凡十六章)      (723)��

  第二篇  公孙丑章句上(凡九章)    (739)��

  第二篇  公孙丑章句下(凡十四章)    (752)��

  第三篇  滕文公章句上(凡五章)    (765)��

  第三篇  滕文公章句下(凡十章)    (776)��

  第四篇  离娄章句上(凡廿八章)    (787)��

  第四篇  离娄章句下(凡三十三章)    (802)��

  第五篇  万章章句上(凡九章)    (816)��

  第五篇  万章章句下(凡九章)    (827)��

  第六篇  告子章句上(凡二十章)    (838)��

  第六篇  告子章句下(凡十六章)    (851)��

  第七篇  尽心章句上(凡四十六章)    (864)��

  第七篇  尽心章句下(凡三十八章)    (882)��

  春 秋 左 传    (899)��

  隐    公    (901)��

  桓    公    (911)��

  庄    公    (917)��

  闵    公    (933)��

  僖    公    (940)��

  文    公    (951)��

  宣    公    (969)��

  成    公    (981)��

  襄    公    (1007)��

  昭    公    (1018)��

  定    公    (1092)��

  哀    公    (1104)��

  史    记    (1111)��

  汉    书    (1205)��

  后  汉  书    (1297)��

  三  国  志    (1389)��

  资 治 通 鉴    (1483)��

  国    语    (1531)��

  周  语    (1533)��

  鲁  语    (1554)��

  晋  语    (1562)��

  楚  语    (1599)��

  战  国  策    (1611)��

  秦  策    (1613)��

  齐  策    (1654)��

  楚  策    (1671)��

  赵  策    (1682)��

  魏  策    (1697)��

  韩  策    (1709)��

  燕  策    (1716)��

  宋·卫策    (1723)��

  中山策    (1729)��

  老    子    (1733)��

  庄    子    (1771)��

  墨    子    (1849)��

  荀    子    (1929)��

  卷    (1931)��

  第二卷    (1948)��

  第三卷    (1967)��

  第四卷    (1986)��

  第五卷    (2004)��

  第六卷    (2019)��

  第七卷    (2031)��

  第八卷    (2051)��

  第九卷    (2069)��

  韩  非  子    (2077)��

  孙 子 兵 法    (2043)��

  吴 子 兵 法    (2179)��

  商  君  书    (2195)��

  管    子    (2245)��

  盐  铁  论    (2331)��

  论    衡    (2403)��

  昭明文选    (2537)��

  京  都    (2539)��

  畋  猎    (2587)��

  纪  行    (2605)��

  游  览    (2609)��

  江  海    (2614)��

  物  色    (2620)��

  鸟  兽    (2631)��

  志    (2634)��

  哀  伤    (2636)��

  论  文    (2643)��

  音  乐    (2653)��

  情    (2676)��

  劝  励    (2691)��

  游  仙    (2694)��

  招  隐    (2695)��

  游  览    (2696)��

  咏  怀    (2697)��

  哀  伤    (2699)��

  赠答二    (2703)��

  赠答三    (2709)��

  赠答四    (2710)��

  行旅下    (2711)��

  乐府上    (2712)��

  乐府下    (2713)��

  挽  歌    (2714)��

  杂  歌    (2715)��

  杂诗上    (2715)��

  杂诗下    (2718)��

  骚  上    (2720)��

  骚  下    (2725)��

  七    (2729)��

  上  书    (2740)��

  笺    (2744)��

  书    (2746)��

  设  论    (2768)��

  辞    (2772)��

  序    (2773)��

  颂    (2777)��

  论    (2779)��

  吊  文    (2800)��

  陶渊明集    (2803)��

  李太白集    (2851)��

  五  古    (2853)��

  七  古    (2872)��

  五  律    (2880)��

  七  绝    (2883)��

  杜子美工部集    (2885)��

  五  古    (2887)��

  七  古    (2895)��

  五  律    (2903)��

  七  律    (2908)��

  白香山集    (2915)��

  陆放翁剑南诗集    (2931)��

  七  绝    (2933)��

  七  律    (2949)��

  韩退之昌黎集    (2961)��

  柳子厚柳州集    (2999)��

  欧阳永叔文忠集    (3027)��

  苏明允老泉集    (3057)��

  苏子瞻东坡集    (3073)��

  七  古    (3097)��

  七  律    (3103)��

  七  绝    (3106)��

  苏子由栾城集    (3111)��

  曾子固南丰集    (3127)��

  王介甫临川集    (3141)��

  归熙甫震川集    (3157)��

  侯朝宗壮悔堂集    (3185)��

  魏冰叔叔子集    (3203)��

  汪苕文尧峰集    (3229)��

  方灵皋望溪集    (3255)��

  姚姬传惜抱轩集    (3283)��

  恽子居大云山房集    (3309)��

  龚定今

酉皿集    (3323)��


【全译精读】中华经典文库:洞悉古今的智慧之光 一、 卷首语:何为经典?为何读经典? 在信息洪流的时代,我们或许会问:为何要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回溯那些古老的文字?为何要沉浸在看似遥远的先贤思想中?中华经典,如同一盏盏智慧的明灯,穿越千年时光,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它们不仅是中华民族精神血脉的载体,更是历代先哲们对人生、社会、宇宙的深刻洞察与哲学思考的结晶。 阅读经典,并非简单的故纸堆翻阅,而是一场与古人对话、与智慧碰撞的精神旅程。它能拓宽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思想,提升我们的品格,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内心的定静与方向。它让我们理解“仁义礼智信”的真谛,感受“天人合一”的哲学意境,体会“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政治智慧。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不仅对个人修养至关重要,更是构建和谐社会、传承中华文明的基石。 《中华经典文库》系列,正是秉持着这样的初心,精选中华文化宝库中最璀璨夺目的瑰宝,以现代人的阅读习惯与理解能力为导向,力求将古老智慧以最清晰、最易懂、最深刻的方式呈现给广大读者。我们深知,真正的经典,是历久弥新的,是能够跨越时空,与每一代人产生共鸣的。 二、 文库精选:横跨千年,博采众长 本套《中华经典文库》力求全面而深入地展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精选的文本涵盖了中国古代思想、哲学、文学、历史等多个重要领域,旨在构建一个立体而完整的中华文明图景。我们严格遵循学术严谨与文化传承并重的原则,力求在内容的深度与广度上达到最佳平衡。 1. 哲学思想的基石: 儒家圣典: 必不可少的是以《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为代表的儒家经典。这些著作不仅是中华传统道德伦理的核心,更是塑造民族性格的重要力量。《论语》中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句句珠玑,阐释了仁、义、礼、智、信等核心价值观,以及君子之道、为政之德。从中,我们可以学习如何为人处世,如何修身齐家,如何治理国家。《孟子》则以其“性善论”和“仁政”思想,进一步发展和深化了儒家学说,其“民贵君轻”的思想至今仍闪耀着朴素的民主光辉。而《大学》与《中庸》则分别从个人道德修养的起点与至高境界,描绘了从个人到社会的层层递进的理想蓝图。 道家智慧的源泉: 《道德经》与《庄子》作为道家思想的代表作,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看待世界与人生的视角。《道德经》以其“道法自然”的哲学理念,阐述了宇宙万物的运行规律,倡导“无为而治”的政治智慧和“柔弱胜刚强”的人生策略。其深邃的玄思与朴素的语言,历来为无数智者所推崇。《庄子》则以其汪洋恣肆的想象、奇幻瑰丽的寓言,展现了超脱世俗、逍遥自在的精神境界。它挑战传统的价值观念,引导读者思考生命的意义,追求精神的自由。 法家权谋与法治精神: 虽非主流,但法家的思想同样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印记。《韩非子》等著作集中体现了法家的政治思想,强调以法治国,严刑峻法,以期达到富国强兵、维护统治的目的。通过研读法家经典,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运行逻辑,以及法治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与演变。 兵家战略的精髓: 《孙子兵法》作为世界军事史上的不朽名篇,其思想早已超越了军事范畴,被广泛应用于政治、经济、管理等各个领域。《孙子兵法》所倡导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战而屈人之兵”等战略思想,至今仍具有极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2. 文学艺术的璀璨: 诗歌的雅韵: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以质朴的语言,描绘了古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展现了人民淳朴的情感与生活情趣。而唐诗宋词,更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巅峰。《唐诗三百首》精选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伟大诗人的杰作,每一首诗都如同一幅精美的画卷,或雄浑豪迈,或婉约细腻,或意境深远,或情感真挚,展现了盛唐气象与宋代风雅。 散文的韵味: 古代散文大家辈出,如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等,他们的散文或议论深刻,或叙事生动,或抒情真切,展现了汉语的无穷魅力。《古文观止》精选的历代优秀散文,是学习古代文章写作的宝库。 史书的钩沉: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史记》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宏大视野,开创了中国纪传体史书的先河,其叙事之波澜壮阔,人物塑造之鲜活生动,早已超越了史书本身,成为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其他如《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等,也都是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文献。 3. 杂家之妙: 医家之秘: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开山之作,其“天人合一”的整体观,深刻影响了中国传统医学的发展。《本草纲目》则集前人之大成,为后世研究药物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奇书的启迪: 《山海经》以其瑰丽的想象,描绘了一个充满神话色彩的远古世界,为我们研究中国古代神话、地理、民俗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三、 编校宗旨:精益求精,服务读者 本套《中华经典文库》的编校,始终将“精”与“全”作为核心追求。 原文的忠实呈现: 我们力求以最权威、最准确的版本为底本,保证原文的完整与精炼。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经过严谨的校勘,确保其原始风貌。 注释的详尽与精当: 针对古籍中生僻的字词、典故、历史背景等,我们提供了详尽而精当的注释。注释力求简洁明了,避免繁琐累赘,旨在帮助读者扫清阅读障碍,深入理解文本的含义。我们摒弃了牵强附会的解释,力求依据史实与学术共识。 译文的流畅与传神: 译文是连接古今、沟通读者与经典的桥梁。我们的译者团队均是资深国学专家,他们不仅精通古文,更深谙汉语的表达艺术。译文力求在准确传达原文意思的基础上,做到语言流畅、生动,富于文采,力求传达出原文的韵味与意境,而非生硬的逐字翻译。我们追求的是“信、达、雅”的翻译境界。 导读与赏析的深化: 除了原文、注释与译文,我们还为部分重要篇目配以精炼的导读与赏析。导读部分,将引导读者了解该篇章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思想主旨;赏析部分,则着重剖析其艺术特色、哲学意蕴、文化价值,帮助读者提升阅读的深度与品味。 四、 阅读价值:穿越时空的思想盛宴 阅读《中华经典文库》,您将获得: 广阔的知识视野: 涉猎中国古代的思想、哲学、文学、历史等各个领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深刻的人生智慧: 从古人的经验与教训中,汲取为人处世、修身养性、治国理政的智慧,提升个人品格与修养。 强大的文化自信: 深刻理解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与自豪感。 优雅的语言能力: 学习古代汉语的精炼与传神,提升汉语表达能力与文学鉴赏力。 宁静的心灵归宿: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通过阅读经典,获得心灵的滋养与慰藉,找到内心的宁静与力量。 五、 结语:开启您的国学之旅 《中华经典文库》,不仅是一套图书,更是一扇通往中华文明宝库的大门。它适合所有对中华传统文化感兴趣的读者,无论您是初学者还是有一定基础的国学爱好者,都能从中获益。让我们一起,拾起这些跨越千年的智慧之光,让经典照亮我们的现在,也指引我们的未来。 这套文库,将是您案头不可或缺的案头书,更是您心灵深处永恒的精神财富。期待与您一同,踏上这段精彩的国学探索之旅。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近在准备一个关于宋词格律的讲座,急需一本关于《全宋词》的权威参考书目。我主要关注的是词牌的平仄变化和用韵习惯,这对理解词人的创作心境至关重要。我选中的那本(指我正在找的另一本书)可以说是在这方面做到了极致的细致。它收录的词作不仅按词人分部,更在词牌名下清晰地标注了该词牌的基本格式和韵部要求。更关键的是,它似乎还收录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小词调,这对于拓展我的研究视野非常有帮助。我注意到,它在对一些流传已久的词作的作者归属或词句断句上,提出了新的考证观点,这在学术探讨中是非常宝贵的参考点。虽然这本书的篇幅极其庞大,拿在手上颇有分量,但它的目录编排逻辑性极强,检索起来非常方便,大大提高了我的工作效率。与其说这是一本词集,不如说它是一部精密的宋代文学工具书,为深入探究宋词的音乐性和文学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

这套书的装帧简直是艺术品,拿到手里就感受到一种沉甸甸的历史厚重感。我原本只是想找一套比较权威的《资治通鉴》来细读,结果被这套书的精美外壳完全吸引住了。翻开内页,那种米白色的纸张配上清晰的宋体字,阅读起来非常舒服,长时间看也不会觉得眼睛疲劳。尤其喜欢它那种仿古的排版设计,虽然是现代的精译版本,但丝毫没有削弱传统经典的韵味。我特别注意了一下装订的工艺,皮质封面的手感温润细腻,边缘处理得干净利落,即便是经常翻阅,也完全没有松垮的迹象。我把家里的其他几本精装书拿来对比了一下,这套书在细节处理上明显更胜一筹,比如烫金的字体,光泽自然,没有廉价感。对于一个有收藏癖的读者来说,光是摆在书架上,都觉得整个书房的格调都提升了好几个层次。看到首页的扉页设计,能感受到出版方在“重现经典”这件事上的用心良苦,这不是简单的印刷品,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文化载体。我至今还没舍得完全打开它去阅读那些深奥的文字,光是欣赏它的外壳就已经值回票价了,希望能一直保持这份完好如初的状态。

评分

我一直想系统学习一下先秦诸子的哲学思想,尤其是老庄的辩证法,但面对《道德经》和《庄子》这种文字极简、内涵无限的经典,如果没有好的导读实在寸步难行。我购入的这本(指我正在找的另一本书)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它采取的是“原文对照,多角度解读”的模式。对于《道德经》的每一章,它首先给出最精炼的白话翻译,然后紧接着是几段对核心概念的阐释,这些阐释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引入了魏晋玄学、宋明理学的相关观点进行比对。比如对“道可道,非常道”的解读,它就引用了不同学派的论述,让读者能体会到千年来对同一句话的不同理解脉络。这让我感觉自己像是在一个豪华的学术研讨会上,听着几位大师为你逐层剖析。它没有直接给我答案,而是教会我如何去思考这些深奥的问题,这种引导式的学习体验,比单纯的注释要高明得多。

评分

我最近对明清小说的研究兴趣渐浓,希望能找到一套注释详尽的《聊斋志异》全本。市面上很多版本要么是太偏学术化,注释过于晦涩难懂,要么就是注释太少,很多典故和当时的社会背景一扫而过,读起来总觉得意犹未尽。这套书(指我正在找的另一本书)的排版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制的。它的注释部分放在了页脚,字体略小但清晰,内容上既没有过度解读,又精准地解释了文言中的生僻词汇和典故出处。最让我惊喜的是,有些篇章后面还附带了简短的“今译要点”,这对于理解那些充满民间色彩和寓言性质的故事尤其有帮助。我花了一个下午对比了其中一篇《促织》的几个不同版本,发现这套书的译文在保持原汁原味的同时,更贴近现代读者的语感,流畅自然,读起来毫无阻碍。那种“原来如此”的豁然开朗感,正是阅读古籍时最渴望的体验。而且,它对作者在故事中影射的官场现象分析得也很到位,这使得阅读过程不仅仅是看故事,更像是一次对古代社会形态的深度考察。

评分

孩子马上要上初中了,我们希望培养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但又不能一开始就接触过于枯燥的说教。因此,我在挑选课外读物时非常注重趣味性和知识性的平衡。我最终选择了那本(指我正在找的另一本书),主要是看中了它在介绍《论语》时所采取的故事化叙事手法。它没有将孔子的言行简单地罗列,而是将每一章的重点内容融入到一个具体的历史场景或弟子问答的情境中。比如,讲解“仁”的概念时,是通过记录颜回、子路等人向孔子请教的不同侧面来展现“仁”的多维度含义。这种方式,让原本严肃的儒家思想变得鲜活起来,孩子们更容易产生共鸣。更棒的是,书的末尾还设置了“今日小问答”和“生活实践小建议”,将古代智慧与现代生活联系起来,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这本选材和编排都非常贴合青少年的认知特点,无疑是家庭共读的绝佳选择。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