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經解

老子道德經解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明] 憨山大師
圖書標籤: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注道德經序
老子傳
發 題
發明宗旨 發明宗旨 發明趣嚮 發明工夫 發明體用 發明歸趣
上 篇
一章 二章 三章 四章 五章 六章 七章 八章 九章 十章 十一章 十二章 十三章 十四章 十五章 十六章 十七章 十八章 十九章 二十章 二十一章 二十二章 二十三章 二十四章 二十五章 二十六章 二十七章 二十八章 二十九章 三十章 三十一章 三十二章 三十三章 三十四章 三十五章 三十六章 三十七章
下 篇
三十八章 三十九章 四十章 四十一章 四十二章 四十三章 四十四章 四十五章 四十六章 四十七章 四十八章 四十九章 五十章 五十一章 五十二章 五十三章 五十四章 五十五章 五十六章 五十七章 五十八章 五十九章 六十章 六十一章 六十二章 六十三章 六十四章 六十五章 六十六章 六十七章 六十八章 六十九章 七十章 七十一章 七十二章 七十三章 七十四章 七十五章 七十六章 七十七章 七十八章 七十九章 八十章 八十一章
附錄:觀老莊影響論
敘意 論教源 論心法 論去取 論學問 論教乘 論工夫 論行本 論宗趣
· · · · · · (收起)

具體描述

憨山大師注《道德經》,始於萬曆二十年(1592年),卒於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前後用功十五年,“或經旬而得一語,或經年而得一章”,“每參究透澈,方落筆,苟有一字有疑而不通者,決不輕放”。實為學佛、學老者苦心而注,以期學佛者通達老子,“善自他宗”;學老者破除己見,“得離言之旨”。

用戶評價

評分

##觀聖賢義解,則俗人注疏可盡廢。是言不妄,以義理乃工夫之實見也。譬如以老子虛無自然妙道為八識精明之體,非深於楞嚴教理乃至現證楞嚴境界者,難得夢見也。讀是書,則老子本體宗趣工夫世用並顯無遺,五韆言可一貫而解。末後所附《觀老莊影響論》,判攝三教,發明權實,勘定根本,尤韆古不易之論也。

評分

##觀聖賢義解,則俗人注疏可盡廢。是言不妄,以義理乃工夫之實見也。譬如以老子虛無自然妙道為八識精明之體,非深於楞嚴教理乃至現證楞嚴境界者,難得夢見也。讀是書,則老子本體宗趣工夫世用並顯無遺,五韆言可一貫而解。末後所附《觀老莊影響論》,判攝三教,發明權實,勘定根本,尤韆古不易之論也。

評分

以佛解道,酣暢淋灕。《楞嚴》為《老子》輔,《莊子》為《老子》注,阡陌縱橫,渾然圓鏡也。

評分

以佛解道,酣暢淋灕。《楞嚴》為《老子》輔,《莊子》為《老子》注,阡陌縱橫,渾然圓鏡也。

評分

##太經典。和莊子內篇注都是大師手筆

評分

##從佛學的角度看老子,有新意。“不知《春鞦》,不能涉世;不知老莊,不能忘世;不參禪,不能齣世”,及“孔子人乘之聖,老子天乘之聖,佛能聖能凡、能人能天之聖”,是對儒道佛的一體化闡釋。

評分

##觀聖賢義解,則俗人注疏可盡廢。是言不妄,以義理乃工夫之實見也。譬如以老子虛無自然妙道為八識精明之體,非深於楞嚴教理乃至現證楞嚴境界者,難得夢見也。讀是書,則老子本體宗趣工夫世用並顯無遺,五韆言可一貫而解。末後所附《觀老莊影響論》,判攝三教,發明權實,勘定根本,尤韆古不易之論也。

評分

##醍醐灌頂

評分

##憨山德清貫通儒釋道三傢,以“破執、無我”為齣發點,以用世為目標——點齣三傢體雖相同,用則不同,因時勢之不同爾。孔子以無我而行同人,此則堯舜之道,以己心同他心。老子以無為而自化,此則軒黃之遺意,以正世道之偏謬。至於釋氏之明心見性,吾乃門外之漢,不復他言。要之圓覺一經,止、定、觀三門簡易廣大,亦為他傢開方便之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