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萬裏路,寫一捲書。熊培雲以記者的敏銳和學者的深度,詳細記錄瞭旅日期間的所見與所思。本書不僅梳理瞭日本自明治以來的思想流變,同時深入探討瞭當今日本的社會結構與社會問題。有關“日本是中國之藥”的結論,注定這不隻是一本日本之書,更是一本中國之書。
日本是中國的一味藥。至於藥性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中國對日本的態度。如果認真學習日本的社會建設,日本將是一味良藥,可以醫治中國“弱社會”與“強個人”的病竈。如果隻是看到日本在嚮右轉、安倍在參拜靖國神社、右翼在街頭舉旗叫喊,從而繼續以民族主義、國傢主義來強化中國“強國傢-弱社會”的結構,則可能適得其反。倘若良藥未成反自製苦果,將是一味毒藥。
我之所以仍然熱衷於尋訪一些我所喜愛的曆史人物,固然是因為在他們身上我可以找到精神與思想上的共鳴,此外還有對曆史木已成舟的某種傷懷。我相信這種傷懷不僅是基於古老的悲劇意識,更是我對所有尼布爾意義上的光明之子的深切迴望。我想從黑暗年代裏尋迴一點光亮,希望那些曾經照亮過去的人也將照亮未來。
大自然饋贈人類太多的恩情。它給瞭人類免費的死亡,人類卻沒有耐心等待這份施捨,所以不僅發明瞭斷頭颱並給劊子手發工資,還製造戰爭把無數血肉之軀送上戰場。然而,我還是要感謝大自然有關生與死的無私的施捨,它教會我們要節製貪欲。因為有瞭這份免費的死亡,我們可以在有生之年積極行善,至於除惡的事情交給大自然就好瞭。
好的觀念將人帶上康莊大道,壞的觀念讓人萬劫不復。當一個國傢被一種壞的觀念所籠罩,這個國傢也就開始瞭它的滅頂之災。日本當年就是這樣一步步從“明治維新”滑嚮“一億總玉碎”之瘋狂的。在這裏,“意義猛於虎”。許多人受意義的激情驅使,最終又被意義吞沒。
人類尚未形成。雖然我們名義上同屬人類這一物種,並置身於所謂的人類文明之中,但人類從來沒有真正生活在同一個世界裏。誤解與被誤解,施虐與受虐,徵服與臣服,同胞與異類,隻要“我者-他者”這個模式一直存在,人類就永遠有兩個世界的挫摺。
##把政治以這樣一種簡明的語調論述齣來,還夾帶瞭不少嚴肅八卦,邏輯又已梳理好,把很多國內長篇大論都還是含糊不清的事情三言兩語講得非常清楚,看得津津有味的,一點兒不覺得枯燥。
評分##把“事實”與“意義”分開,這點挺有啓發性的。後麵的內容太瑣碎,流露齣來的精英式感傷也讓我不太看得下去。
評分##中日和解事關亞洲的繁榮與穩定,這是兩國政治傢和有識之士必須共同努力的事業。熊培雲的訪日見聞不是民風民俗的獵奇呈現,而是中日和解的可能性探討,其中不乏灼見,也不乏迷惘痛苦,但一顆知識分子憂懷濟世的拳拳之心令人肅然起敬。
評分##這應該是熊培雲老師的著作中,我最喜歡的一本,就像劉蘇裏先生在新書發布會上所說,這本書滿足瞭一個普通讀者關於日本的想象。不浮於錶麵,也不是艱澀的學術錶達。
評分##中日和解事關亞洲的繁榮與穩定,這是兩國政治傢和有識之士必須共同努力的事業。熊培雲的訪日見聞不是民風民俗的獵奇呈現,而是中日和解的可能性探討,其中不乏灼見,也不乏迷惘痛苦,但一顆知識分子憂懷濟世的拳拳之心令人肅然起敬。
評分##旅途中讀完,有點沉,但很多內容能引起共鳴,是一本能讓人加深對日本瞭解的好書。
評分##全書一共兩條綫索,一是中日兩國在曆史、現實之間恩怨糾葛,一是日本國內的的兩種意識形態,即大日本主義與小日本主義,最後匯集為對個體命運、人生意義的思考與關懷。值得一看!
評分##看完《廢都》看這本 覺得遣詞造句好矯揉造作啊 熊培雲性騷擾女生 果然誰有機會跌下神壇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121082724/ 1.5h 7% 沒吸引力 放棄
評分##旅途中讀完,有點沉,但很多內容能引起共鳴,是一本能讓人加深對日本瞭解的好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