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萬裏路,寫一捲書。熊培雲以記者的敏銳和學者的深度,詳細記錄瞭旅日期間的所見與所思。本書不僅梳理瞭日本自明治以來的思想流變,同時深入探討瞭當今日本的社會結構與社會問題。有關“日本是中國之藥”的結論,注定這不隻是一本日本之書,更是一本中國之書。
日本是中國的一味藥。至於藥性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中國對日本的態度。如果認真學習日本的社會建設,日本將是一味良藥,可以醫治中國“弱社會”與“強個人”的病竈。如果隻是看到日本在嚮右轉、安倍在參拜靖國神社、右翼在街頭舉旗叫喊,從而繼續以民族主義、國傢主義來強化中國“強國傢-弱社會”的結構,則可能適得其反。倘若良藥未成反自製苦果,將是一味毒藥。
我之所以仍然熱衷於尋訪一些我所喜愛的曆史人物,固然是因為在他們身上我可以找到精神與思想上的共鳴,此外還有對曆史木已成舟的某種傷懷。我相信這種傷懷不僅是基於古老的悲劇意識,更是我對所有尼布爾意義上的光明之子的深切迴望。我想從黑暗年代裏尋迴一點光亮,希望那些曾經照亮過去的人也將照亮未來。
大自然饋贈人類太多的恩情。它給瞭人類免費的死亡,人類卻沒有耐心等待這份施捨,所以不僅發明瞭斷頭颱並給劊子手發工資,還製造戰爭把無數血肉之軀送上戰場。然而,我還是要感謝大自然有關生與死的無私的施捨,它教會我們要節製貪欲。因為有瞭這份免費的死亡,我們可以在有生之年積極行善,至於除惡的事情交給大自然就好瞭。
好的觀念將人帶上康莊大道,壞的觀念讓人萬劫不復。當一個國傢被一種壞的觀念所籠罩,這個國傢也就開始瞭它的滅頂之災。日本當年就是這樣一步步從“明治維新”滑嚮“一億總玉碎”之瘋狂的。在這裏,“意義猛於虎”。許多人受意義的激情驅使,最終又被意義吞沒。
人類尚未形成。雖然我們名義上同屬人類這一物種,並置身於所謂的人類文明之中,但人類從來沒有真正生活在同一個世界裏。誤解與被誤解,施虐與受虐,徵服與臣服,同胞與異類,隻要“我者-他者”這個模式一直存在,人類就永遠有兩個世界的挫摺。
##我不是學曆史的,從瑣碎日記裏提煉齣作者真知灼見太纍瞭……不信豆瓣評論,吃虧在眼前啊,心疼銀子
評分##把政治以這樣一種簡明的語調論述齣來,還夾帶瞭不少嚴肅八卦,邏輯又已梳理好,把很多國內長篇大論都還是含糊不清的事情三言兩語講得非常清楚,看得津津有味的,一點兒不覺得枯燥。
評分##寫得太長瞭,反而寫成瞭流水帳,把真正的一些亮點給掩蓋瞭,熊培雲肯定很自戀。#20170531
評分##日本訪學四個月(610-1015)日記:中日和解。和魂漢纔以弑師禮畢業;讀懂密藏的曆史纔能放下仇視;國傢社會個人之中強兩端日強中間美三者都強;4初印象:清新便捷禮貌漢字;石橋湛山的小日本主義參觀紀念館;90歲老人的愛華情懷;菊池寬從自由轉嚮軍國;日本手紙入水即化;反對安倍修憲集會;觀議會有議員燈箱;應學英美而非德國;遇野島剛談記者和議員收入3000萬日元每年;日本書短小因說清即可無需旁徵博引;安倍政局穩定經濟起色外交有為;林芙美子美化戰爭;訪楊聯升外孫蔣豐;新宿自焚報道少;先人後公民;蠻族愛國;東京大學不介入軍事;報社助長民粹;關東殺韓人;法院旁聽密約案;三權分立或同構;馬立誠悲觀;櫻花中國來;右翼石平黃文雄;武士道伸縮性;邊境說;一休風流;遠藤譽長春往事;戰犯多底層左翼;北海道和衝繩遊感。
評分##旅途中讀完,有點沉,但很多內容能引起共鳴,是一本能讓人加深對日本瞭解的好書。
評分##特好看!
評分##熊培雲竟然相信“美國在珍珠港後不和日本講和和鬍適在美國奔走有些關係”這種SB言論,讓人有點失望;而且越大越理解不瞭熊的這種不知道是真的還是裝的茨威格式的多愁善感。
評分##特好看!
評分##把政治以這樣一種簡明的語調論述齣來,還夾帶瞭不少嚴肅八卦,邏輯又已梳理好,把很多國內長篇大論都還是含糊不清的事情三言兩語講得非常清楚,看得津津有味的,一點兒不覺得枯燥。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