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道教类书与道教思想

中古道教类书与道教思想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程乐松
图书标签: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序言
导言:从类书到教义学
道教经典与类书:文体及其神学意涵
中古道教类书作为教义学的视角
第一章 变通:类书编撰的中古道教语境
从启示到变通:道教发展的模式转换
官方化:政教关系视野中的中古道教
变通:佛道论争、教义创新与信仰实践
第二章 政与正教:《无上秘要》的道与教
《无上秘要》的研究视角
政以正教:通道观与《无上秘要》的成立
政之教:《无上秘要》的结构和行文方式
附录
第三章 类以正教:效验、法术与事相
王悬河和他的经教整理
正教之类:《三洞珠囊》与《上清道类事相》的结构与内容
行道以知类以正教:王悬河的教义模式
第四章 道理之教:《道教义枢》的教义转向
重玄学与《道教义枢》:视角的转型
道术与道理:教义思想的转向
第五章 世外与道内:教团规制的范式
规制与威仪:制度化道教的语境
教团生活的范式:科戒与仪范
第六章 行道以科:《要修科仪戒律钞》所见的教与戒
教戒与科律:《要修科仪戒律钞》的内容与特色
行道以科:教团生活的两个侧面
教戒的限度:制度与实践的张力
第七章 行道与治心:张万福的科教相济
张万福的科教体系:次第与立成
治心即行道:科教相济的教义建构
结论 变道与正教:中古道教类书与教义思想的挫折
参考文献
《道藏》内经典及其他古典文献
中日文研究文献
西文论著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中古道教类书与道教思想》以隋唐时期及其前后出现的道教类书为中心,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试图分析隋唐时期道教思想及其信仰形态的转变。不可否认,这样的研究必然要受到“结论先行”的质疑——转变及其效应显然并不是经过严谨文献考究的结论,而是展开文献阅读和分析的前提。与此同时,由于作者并没有接受过严格的历史学训练,对于社会及政治历史的文献及研究的掌握程度也十分有限,因此,在隋唐时期政治历史及社会生活环境的描述中,难以脱离拾人牙慧的困境。与此同时,隋唐时期道教在组织形态和信仰思想上都有长足的发展。遍及全国的宫观体系及道教教团组织使得道士女官推动了政府管理制度及教团内部规制的同时完善,也强化了道教内部的信仰认同和阶层结构。此外,隋唐时期的道教信仰思想也发生了影响深远的转向,并且出现了一大批具有代表性的道教思想家,他们的思想成为道教研究者理解和诠释隋唐道教特征的重要基础。在充分理解隋唐道教研究的复杂性与难度之后,《中古道教类书与道教思想》将研究目标严格限制在类书的文献分析中,同时明确基于文献分析而得出的关于中古时期道教发展的理解只是有待考察和批评的尝试性叙述。

用户评价

评分

##该领域的开拓者,企图从所列举的几部类书中,梳理中古时期道教教义。过于泛泛,参考文献中不曾涉及任何一部文献学专门研究类书的著作,实在难以理解作者提到柳存仁先生主张从“文献学”、“类书”的本身研究道教类书,但此书没有体现这样的初衷。

评分

##50分吧,问题意识具有启迪,阐释内容不知所云。此书大致有两个特点:学术回顾外重内轻,譬如重巴瑞特轻王永平、重小林轻刘屹;学术论证哲重史轻,习惯制造哲学概念,不太关注历史考证。别字较多,首页就把“晚清”写成“晚晴”;定义混乱,3页说“中古”是两汉至宋元、239页讲“中古”是三国两晋至唐末宋初。遗憾的是,历史学界通常所言的“中古”,是汉末至唐末,并不涉及宋,否则内藤假说论个锤子(至于中古的观念演变,可参孙英刚、谢伟杰、仇鹿鸣诸先生的专文)。诚如唐代剑先生的叮嘱:历史系千万不要轻信哲学系的胡言乱语。????

评分

##50分吧,问题意识具有启迪,阐释内容不知所云。此书大致有两个特点:学术回顾外重内轻,譬如重巴瑞特轻王永平、重小林轻刘屹;学术论证哲重史轻,习惯制造哲学概念,不太关注历史考证。别字较多,首页就把“晚清”写成“晚晴”;定义混乱,3页说“中古”是两汉至宋元、239页讲“中古”是三国两晋至唐末宋初。遗憾的是,历史学界通常所言的“中古”,是汉末至唐末,并不涉及宋,否则内藤假说论个锤子(至于中古的观念演变,可参孙英刚、谢伟杰、仇鹿鸣诸先生的专文)。诚如唐代剑先生的叮嘱:历史系千万不要轻信哲学系的胡言乱语。????

评分

##潦草真的是该书最大的问题…对于最关键的观点「教理与教法的断裂」,该书所做到的其实是解释而不是证明。不过作者的观察力应该还是比较敏锐的,希望能进一步推进研究。

评分

写得应该很匆忙,错误、疏漏较多。

评分

写得应该很匆忙,错误、疏漏较多。

评分

##思路好。但有错误。希望会有修订版

评分

##潦草真的是该书最大的问题…对于最关键的观点「教理与教法的断裂」,该书所做到的其实是解释而不是证明。不过作者的观察力应该还是比较敏锐的,希望能进一步推进研究。

评分

##2星半。主要论点淹没在未经爬梳消化脚注标明或循环使用的无数前人工作当中;且多不能同意。减半颗星是因为出现了将Hoyt Tillman拼为了Holy Tillman(圣田尔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