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道教類書與道教思想

中古道教類書與道教思想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程樂鬆
圖書標籤: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序言
導言:從類書到教義學
道教經典與類書:文體及其神學意涵
中古道教類書作為教義學的視角
第一章 變通:類書編撰的中古道教語境
從啓示到變通:道教發展的模式轉換
官方化:政教關係視野中的中古道教
變通:佛道論爭、教義創新與信仰實踐
第二章 政與正教:《無上秘要》的道與教
《無上秘要》的研究視角
政以正教:通道觀與《無上秘要》的成立
政之教:《無上秘要》的結構和行文方式
附錄
第三章 類以正教:效驗、法術與事相
王懸河和他的經教整理
正教之類:《三洞珠囊》與《上清道類事相》的結構與內容
行道以知類以正教:王懸河的教義模式
第四章 道理之教:《道教義樞》的教義轉嚮
重玄學與《道教義樞》:視角的轉型
道術與道理:教義思想的轉嚮
第五章 世外與道內:教團規製的範式
規製與威儀:製度化道教的語境
教團生活的範式:科戒與儀範
第六章 行道以科:《要修科儀戒律鈔》所見的教與戒
教戒與科律:《要修科儀戒律鈔》的內容與特色
行道以科:教團生活的兩個側麵
教戒的限度:製度與實踐的張力
第七章 行道與治心:張萬福的科教相濟
張萬福的科教體係:次第與立成
治心即行道:科教相濟的教義建構
結論 變道與正教:中古道教類書與教義思想的挫摺
參考文獻
《道藏》內經典及其他古典文獻
中日文研究文獻
西文論著
· · · · · · (收起)

具體描述

《中古道教類書與道教思想》以隋唐時期及其前後齣現的道教類書為中心,在文獻研究的基礎上,試圖分析隋唐時期道教思想及其信仰形態的轉變。不可否認,這樣的研究必然要受到“結論先行”的質疑——轉變及其效應顯然並不是經過嚴謹文獻考究的結論,而是展開文獻閱讀和分析的前提。與此同時,由於作者並沒有接受過嚴格的曆史學訓練,對於社會及政治曆史的文獻及研究的掌握程度也十分有限,因此,在隋唐時期政治曆史及社會生活環境的描述中,難以脫離拾人牙慧的睏境。與此同時,隋唐時期道教在組織形態和信仰思想上都有長足的發展。遍及全國的宮觀體係及道教教團組織使得道士女官推動瞭政府管理製度及教團內部規製的同時完善,也強化瞭道教內部的信仰認同和階層結構。此外,隋唐時期的道教信仰思想也發生瞭影響深遠的轉嚮,並且齣現瞭一大批具有代錶性的道教思想傢,他們的思想成為道教研究者理解和詮釋隋唐道教特徵的重要基礎。在充分理解隋唐道教研究的復雜性與難度之後,《中古道教類書與道教思想》將研究目標嚴格限製在類書的文獻分析中,同時明確基於文獻分析而得齣的關於中古時期道教發展的理解隻是有待考察和批評的嘗試性敘述。

用戶評價

評分

##2星半。主要論點淹沒在未經爬梳消化腳注標明或循環使用的無數前人工作當中;且多不能同意。減半顆星是因為齣現瞭將Hoyt Tillman拼為瞭Holy Tillman(聖田爾曼!)。

評分

##50分吧,問題意識具有啓迪,闡釋內容不知所雲。此書大緻有兩個特點:學術迴顧外重內輕,譬如重巴瑞特輕王永平、重小林輕劉屹;學術論證哲重史輕,習慣製造哲學概念,不太關注曆史考證。彆字較多,首頁就把“晚清”寫成“晚晴”;定義混亂,3頁說“中古”是兩漢至宋元、239頁講“中古”是三國兩晉至唐末宋初。遺憾的是,曆史學界通常所言的“中古”,是漢末至唐末,並不涉及宋,否則內藤假說論個錘子(至於中古的觀念演變,可參孫英剛、謝偉傑、仇鹿鳴諸先生的專文)。誠如唐代劍先生的叮囑:曆史係韆萬不要輕信哲學係的鬍言亂語。????

評分

##作者的問題意識很好,但是行文過於倉促,論述不是建立在對文本的細讀之上。全文大量引用材料(如道教義樞一章)卻分析不深,從而使一些本應精彩的論述變成對前人成果的介紹。

評分

##作者的問題意識很好,但是行文過於倉促,論述不是建立在對文本的細讀之上。全文大量引用材料(如道教義樞一章)卻分析不深,從而使一些本應精彩的論述變成對前人成果的介紹。

評分

##感謝程老師贈書!第一次在豆瓣添加書目

評分

##該領域的開拓者,企圖從所列舉的幾部類書中,梳理中古時期道教教義。過於泛泛,參考文獻中不曾涉及任何一部文獻學專門研究類書的著作,實在難以理解作者提到柳存仁先生主張從“文獻學”、“類書”的本身研究道教類書,但此書沒有體現這樣的初衷。

評分

寫得應該很匆忙,錯誤、疏漏較多。

評分

##2星半。主要論點淹沒在未經爬梳消化腳注標明或循環使用的無數前人工作當中;且多不能同意。減半顆星是因為齣現瞭將Hoyt Tillman拼為瞭Holy Tillman(聖田爾曼!)。

評分

##作者的問題意識很好,但是行文過於倉促,論述不是建立在對文本的細讀之上。全文大量引用材料(如道教義樞一章)卻分析不深,從而使一些本應精彩的論述變成對前人成果的介紹。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