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古文字通假字典(精)
:238.00元
作者:王辉著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08-02-01
ISBN:978710104801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本字典是一部记录汉语古文字资料中通假字的工具书。汇集殷周至汉初的甲骨文、金文、货币、玺印、陶文、石刻、盟书、帛书、竹木简牍等里的古文字通假例证,所收资料发表时间截至于2004年。字典正文,以所假之字立目,按所通之字的上古声韵排列,以韵为经,以声为纬;用“读为”、“文献作”等形式说明所通之字;所假、所通之字一般注明上古声纽、韵部和汉语拼音;举列通假例证。后附引用书目和笔画、音序、四角号码检字。
内容提要
本字典是一部记录汉语古文字资料中通假字的工具书。汇集殷周至汉初的甲骨文、金文、货币、玺印、陶文、石刻、盟书、帛书、竹木简牍等里的古文字通假例证,所收资料发表时间截至于2004年。字典正文,以所假之字立目,按所通之字的上古声韵排列,以韵为经,以声为纬;用“读为”、“文献作”等形式说明所通之字;所假、所通之字一般注明上古声纽、韵部和汉语拼音;举列通假例证。后附引用书目和笔画、音序、四角号码检字。
目录
自序凡例音系条目索引正文 之部 支部 鱼部 侯部 宵部 幽部 职部 锡部 铎部 屋部 沃部 觉部 蒸部 耕部 阳部 东部 冬部 微部 脂部 歌部 物部 质部 月部 文部 真部 元部 缉部 盍部 侵部 谈部甲骨文着录书目金文着录书目战国至汉初文字着录书目引用主要古籍书目引用书籍论文目录後记笔画检字表音序检字表四角号码检字表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文史研究的业余爱好者,我深知工具书质量的重要性。很多声称是“通假”的词典,往往只是简单地罗列字形,对于实际应用中的困惑解决得非常有限。但《古文字通假字典(精)》的专业度和实用性是毋庸置疑的。它非常注重语境的分析,不会孤立地讨论字形,而是会将通假现象放在具体的文献语境中进行考察,这对于我们理解古籍原文至关重要。我曾遇到一个困扰已久的小问题,困扰了我好几个月,翻阅了数本专业书籍都不得其解。最后,在这本书里,我找到了一个简洁而有力的解释,立刻茅塞顿开。这种精准定位和深入剖析的能力,是衡量一本工具书优劣的最高标准。它真正做到了“精”,体现了编者深厚的学养和严谨的态度。
评分坦白说,我对传统文字学的认识一直停留在比较表层的阶段,总觉得那些复杂的考据和繁琐的字形对比让人望而却步。然而,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固有印象。它的叙述语言非常生动活泼,即便是像“异体字辨析”这样容易让人打瞌睡的内容,作者也能用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呈现出来。我最喜欢的是它收录的那些罕见且有趣的通假案例,读起来像是在解谜一样。比如,书中对某个特定字的几种不同通假形式的详细对比,让我对古代文字的灵活性和创造力有了全新的认识。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很用心,图文并茂,那些清晰的字形对比图是理解“通”与“假”之间微妙差别的关键。它不仅仅是一本字典,更像是一位耐心的老师,引导我一步步走进汉字深邃的殿堂。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纸张质量也给我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作为一本工具书,它需要经受反复翻阅,轻薄易损的内页是最大的忌讳。这本精装版的质感非常厚重扎实,内页用纸细腻,即使用荧光笔做标记也完全不会洇墨。更难得的是,它在保持专业深度的同时,对于普通读者也极为友好。它没有过度使用晦涩难懂的古汉语释义,而是采用了清晰现代的语言进行阐述,这极大地降低了入门的门槛。我让正在学习古代诗词的朋友也借阅了,即便是初学者,也能很快掌握如何利用它来查阅和理解那些陌生的古字。它成功地架起了一座连接古今文字理解的坚实桥梁,实用性评分我给满分。
评分我一直认为,文字的魅力在于其历史的厚重感和生命的延续性。这本书最让我震撼的,是它对于那些看似不相干的字形之间,如何通过语音、意义等多个维度产生关联的系统性梳理。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这个字可以替那个字”,而是展示了这种替换背后的深层逻辑——可能是音韵的相近,可能是笔画的简化,甚至是早期书写习惯的流变。这种由表及里的探究,极大地丰富了我对汉字“活态”的认知。每次翻开它,都像是在进行一次与古人跨越时空的对话,感受他们为了记录和交流而付出的智慧和努力。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出了一个简单的“字典”范畴,它简直是一部微型的文字史诗。
评分这本书真是让我爱不释手!我一直对古代文字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但市面上的很多工具书要么过于学术化,要么内容不够系统。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及时雨。它的编排方式非常直观,从甲骨文到金文,再到篆书,条理清晰地展示了演变脉络。我尤其欣赏它在解释“通假”现象时的细致入微。很多时候,我们在阅读古籍时遇到的疑难字词,往往就是因为缺乏对通假用法的理解。这本书不仅给出了常见字的不同形态,还深入剖析了它们在特定语境下的具体含义,甚至还附带了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介绍。这让我在学习文字演变的同时,也能更深入地理解古代社会的方方面面。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实在是一种极大的阅读享受。我已经把它放在手边,随时翻阅,感觉自己的阅读水平正在稳步提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