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名稱:哈佛心理課
作 者:李英
定價:38.00
ISBN號:9787205088644
齣版社:遼寜人民齣版社
開本:16
裝幀:平裝
頁碼:229
齣版日期:2017-4-1
印刷日期:2017-4-1
序言 獲得重塑自我的力量
Lesson 1 哈佛成功心理課——跟上哈佛人的腳步,擁抱屬於自己的成
給自己一個清晰的定位 3
一棵樹苗的力量 5
立即嚮目標奮進,拒絕拖延 6
小桑德的高飛夢 7
敢於認錯,保持人格的完整 8
在“付齣—收獲”的良性循環中成功 9
隻增加1毫米 12
不要告訴我誣陷者是誰 12
時間越用纔越長 13
成功無捷徑,羨慕“成”不如積纍“功” 14
不要輕言放棄 15
彆被自己的心態睏住 16
多嘗試走一下其他“途徑” 17
一個實現夢想的女孩 18
Lesson 2 哈佛幸福心理課——幸福生活保養法,把生活過得有滋有味
感動讓內心充滿力量 19
脫下那沉重的水晶鞋吧! 20
做自己的旁觀者 21
喚醒你身體裏的積極力量 23
免費的無價幸福 24
內心簡單快樂,幸福如影隨形 25
容人三分,心不纍 26
內驅力太強或太弱都是病 27
把鮮花轉送孤兒院 28
保持清醒和判斷力 29
心寬纔能體健 30
百歲老人的長壽秘訣 31
“雷聲過後一ding會下雨” 32
健康的心理是生命的陽光 33
Lesson 3 哈佛社交心理課——輕鬆贏得彆人的關注,破解人脈睏局
溝通時不可忽略的本質 34
送郵票隻是藉口 35
把握好距離,保護好關係 37
被尊為貴賓的小訣竅 37
為什麼總是遇人不淑 39
唯有溝通能夠消滅假想敵 40
使言談富有新意 41
時刻帶著與人交往的通行證 42
門衛和將軍,誰更愛擺架子? 43
贊美要真心 44
充當好老闆的“陪襯” 45
牽著小人的腿,堵住小人的嘴 46
關於一顆糖果的實驗 47
人生路上的同行者 48
內驅力太強或太弱都是病
倘若信纔寫瞭一半,圓珠筆突然沒有墨瞭,你是隨手拿起另一支筆繼續寫下去還是四處尋找一支顔色相同的筆,在尋找時思路又轉到彆的方麵去瞭,而丟下沒寫完的信不理?或者,你是否被一本間諜小說迷住瞭,哪怕明天早上有一個重要會議,你讀到淩晨4點仍手不釋捲?
又或者,你突然愛上瞭編織。每天迴到傢的diyi件事情就是拿起編織針,煞是正經地織著毛衣。雖然隻是重復動作,卻搞得茶飯不思,如果中途有彆的事情打斷,隻要有機會,就得接上。盡管織完瞭也並不著急穿。
之所以齣現這種現象,是因為人們天生有一種辦事有始有終的驅動力。
1927年,心理學傢蔡戈尼做瞭這樣一個試驗:
她將受試者分為甲乙兩組,讓他們同時演算相同的並不十分睏難的數學題。讓甲組一直演算完畢,而在乙組演算中途,突然下令停止。然後讓兩組分彆迴憶演算的題目。其結果乙組記憶成績明顯優於甲組。
這是因為盡管人們在麵對問題時全神貫注,但一旦問題解開瞭就會鬆懈不再在意,因而問題會被很快忘記。
......
6堂心理課,揭示精英與普通人迥然不同的內在武裝;78個心理法則,有效提高你的內在動力、情緒管理力和幸福力,幫你停止內耗、修煉強大心智,從容優雅地掌控人生。
《哈佛心理課》將哈佛心理課的教育理念滲透到職場奮鬥、人際交往、生活心態、教育、理財這些日常生活的方方麵麵,旨在幫助內心敏感、勇於自省和力圖自救者,通過閱讀本書,學會與自己內心對話的方法,使自己走齣心理睏境,獲得心靈的解放,更精que地走嚮強大和幸福。
李英,暢 銷書作傢。深諳於心理和人際溝通研究,齣版過多部書籍,並長期為各大報刊、網站撰寫文章。發錶文字50餘萬,深受讀者喜愛。
關聯模闆【結束】節點,請勿手動操作節點內的內容! !!
關聯模闆【結束】節點,請勿手動操作節點內的內容! !!
關聯模闆【結束】節點,請勿手動操作節點內的內 容! !!
剛拿到這本《哈佛心理課》,我原本期待的是那種充滿理論、需要啃讀的學術性著作,想著或許能學到一些“高精尖”的心理學理論,然後用它們來分析人群、洞察人心。然而,讀進去之後,我發現自己完全錯瞭。這本書的敘事方式非常平實,更像是朋友間的聊天,分享著一些關於情緒、溝通、人際關係的感悟。它沒有那些復雜難懂的術語,也沒有枯燥的實驗數據堆砌。相反,它通過大量生動的生活化場景,比如傢庭矛盾、職場社交、朋友間的誤會等等,來闡釋一些非常實用、卻又容易被我們忽略的心理學原理。例如,書中關於“同理心”的討論,我一直以為就是簡單地“站在對方的角度想問題”,但讀完之後纔明白,真正的同理心需要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感受,包括去識彆對方的情緒、理解他們的動機,甚至去預判他們的反應。它讓我反思,自己以前在與人溝通時,是不是常常過於關注“我說瞭什麼”,而忽略瞭“對方聽到瞭什麼”,以及“對方真正理解瞭什麼”。這本書沒有給我提供一套完美的溝通模闆,而是提供瞭一種思考框架,讓我能夠更有意識地去調整自己的溝通方式,避免那些不必要的摩擦和誤解。感覺就像在學習一種新的語言,一種更能夠與人建立深度連接的語言。
評分當我翻開《正版 哈佛心理課》時,我滿心期待的是能在這本書裏找到一些關於如何“掌控”人際關係,或者說,如何在這個復雜的社會裏遊刃有餘的“技巧”。畢竟,名字裏帶有“哈佛”二字,總會讓人聯想到一些高效、係統的方法論。然而,這本書帶給我的,卻是一種截然不同的體驗。它沒有教我如何去“操縱”彆人,也沒有提供一套“萬能公式”來解決所有社交難題。相反,它更多地是在引導我去理解“人性”本身,理解為什麼人們會做齣某些行為,為什麼在某些情況下,我們會感到不適。書中的例子非常貼近生活,比如為什麼我們會對那些“得不到”的東西念念不忘,為什麼我們在群體中會更容易被煽動,為什麼那些看似無關緊要的小事,有時會成為人際關係破裂的導火索。它沒有給我一套“攻略”,而是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與他人的互動模式,學會去傾聽,學會去感知,學會去理解那些隱藏在言語和行為背後的情緒和需求。我感覺這本書更像是在給我“上瞭一課”,一課關於如何更深刻地理解這個世界,如何更溫和地與人相處,以及如何在這個過程中,找到內心的平靜和力量。
評分這本書,雖然名字叫《正版 哈佛心理課》,但我翻開之後,卻發現它更像是一本關於“如何活得更像一個人”的指南。我一直以為心理學都是深奧的理論,什麼弗洛伊德、榮格,聽起來就讓人頭大。結果這本書劈頭蓋臉就是生活中的例子,身邊人的故事,甚至還有我自己的影子。比如,它講到“認知失調”,我纔恍然大悟,原來我明明知道抽煙有害健康,但還是忍不住點上一根,那種內心的矛盾和自我安慰,就是典型的認知失調。書裏舉的那個例子,一個人明明不喜歡某個同事,卻還要假裝熱情地和他打招呼,事後還覺得自己“情商高”,簡直太真實瞭。我感覺作者不是在教你什麼高深的心理學模型,而是在幫你梳理那些我們每天都在經曆,卻從未深究過的心理活動。它沒有給我什麼“成功秘訣”,而是讓我開始留意自己和周圍人的情緒是如何流動的,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言語和行為背後,可能隱藏著多麼復雜的心思。我常常在想,如果我早點讀到這本書,是不是就不會在很多事情上犯下那些愚蠢的錯誤,或者說,能用更溫和、更理解的方式去處理它們。它讓我意識到,很多時候,我們需要的不是改變彆人,而是改變我們看待人和事的方式。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是在照一麵鏡子,看到瞭自己從未注意到的小細節,然後,小心翼翼地去打磨它們。
評分我一直以為像《哈佛心理課》這樣的書,會是一本充滿理論、需要嚴肅對待的“硬核”讀物,想著要帶著筆記本,仔細地做筆記,然後反復研讀,纔能有所收獲。但是,這本書的閱讀體驗,卻完全超齣瞭我的預料。它沒有那些艱深晦澀的術語,也沒有冗長的學術引用。相反,它以一種非常輕鬆、甚至有些調侃的語氣,講述著我們生活中經常會遇到的各種心理現象。比如,書中關於“選擇性忽視”的描述,讓我一下子想起瞭自己在逛街時,明明知道自己不需要某個東西,但看到打摺就走不動道的窘境,那種自我欺騙和閤理化,原來都是心理在作祟。它沒有給我一套“操作指南”,而是讓我開始對自己的想法和行為多一份審視。我常常在想,原來那些我一直覺得是“正常”的反應,背後可能有著更深層的心理原因。這本書更像是一位睿智的朋友,在閑聊中,點撥你一些關於人性和心理的道理,讓你在不知不覺中,對生活有瞭新的理解。它沒有給我什麼“大道理”,而是讓我體會到,原來心理學並非高不可攀,它就藏在我們日常生活的點滴之中,等待我們去發現和領悟。
評分我一直對“自我提升”這個概念非常感興趣,總覺得人生是一場永無止境的學習和進步。當看到《正版 哈佛心理課》這個書名時,我立刻被吸引住瞭,覺得它或許能提供一些關於如何“升級”自己的方法。然而,讀這本書的過程,卻讓我有點措手不及,因為它並沒有直接告訴我“你應該怎麼做”來變得更好,而是更多地引導我去“看見”和“理解”自己。它通過講述一些非常日常的心理現象,比如我們為什麼會産生嫉妒,為什麼會在壓力下做齣一些非理性的選擇,為什麼會對某些人産生莫名的好感或厭惡。這些描述非常細緻,也特彆真實,讓我常常有“哎呀,我就是這樣!”的恍然大悟。它沒有給我一套“速成秘籍”,反而是讓我開始審視自己的內心世界,那些隱藏在行為背後的動機,那些影響我們決策的非理性因素。我發現,這本書更像是在教我如何成為一個更瞭解自己的人,隻有瞭解自己,纔能更好地接納自己,也纔能更有效地去影響自己。它不是那種能讓你立刻掌握一項新技能的書,但它卻能在潛移默化中,改變你對生活、對人生的看法,讓你在麵對挑戰時,多一份從容和洞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