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章 股市中的“逆运算”
第二章 成交量背后意味着什么
两重特性,透视成交量
1.平衡买入与卖出
2.展示恐惧与贪婪
3.统一动态与静态
三个角度,掘金成交量
1.成交量变化,价格变化
2.只看价不看量,亏损没商量
3.判断趋势,要靠成交量
六种形态,监测成交量
1.辨析六种经典形态
2.成交量形态,透露股价走向
3.从极端成交量中盈利
第三章 研判九种量价关系,吃透基本原理
第一种关系:量增价升,买入信号
1.透析量增价升的市场信息
2.持续时间不得少于五天(实战精解)
3.放量节奏要均匀(实战精解)
4.波浪式量增价升有威力(实战精解)
5.几个关键操作提示
第二种关系:量增价平,转阳信号
1.透析量增价平的市场信息
2.两三天“量增价平”就能发出见顶信号(实战精解)
3.原来“价平”仅仅是回档一下(实战精解)
4.位置比形态重要(实战精解)
5.几个关键操作提示
第三种关系:量增价跌,弃卖观望
1.透析量增价跌的市场信息
2.量增价跌的杀伤力很大(实战精解)
3.跌幅巨大,可以抢反弹吗?(实战精解)
4.一种超短线技巧:三黑量渐大(实战精解)
5.几个关键操作提示
第四种关系:量平价升,持续买入
1.透析量平价升的市场信息
2.地量平价升,上涨概率大于下跌概率(实战精解)
3.大量平价升,小心为上(实战精解)
4.中量平价升,继续上涨可期(实战精解)
5.几个关键操作提示
第五种关系:量平价平,谨慎乐观
1.透析量平价平的市场信息
2.地量平价平,研判大盘走向有奇效(实战精解)
3.小量平价平,向上向下皆有可能(实战精解)
4.大量平价平,见顶信号(实战精解)
5.几个关键操作提示
第六种关系:量平价跌,继续卖出
1.透析量平价跌的市场信息
2.量平价跌,趋势改变信号(实战精解)
3.地量平价跌,无量阴跌无绝期(实战精解)
4.中量平急跌,还会跌(实战精解)
5.几个关键操作提示
第七种关系:量减价升,继续持有
1.透析量减价升的市场信息
2.量价顶背离与量减价升有区别(实战精解)
3.卖出信号之一:宽幅震荡走势中量减价升(实战精解)
4.形态特例:缩量红三兵,卖出信号(实战精解)
5.牛股特征之一:长期的量减价升(实战精解)
6.几个关键操作提示
第八种关系:量减价平,警戒信号
1.透析量减价平的市场信息
2.量减价平特例:下落二星(实战精解)
3.量减价平特例:上涨二星(实战精解)
4.顶部的警戒(实战精解)
5.上升途中的回档(实战精解)
6.几个关键操作提示
第九种关系:量减价跌,卖出信号
1.透析量减价跌的市场信息
2.量减价跌是典型的熊市特征(实战精解)
3.急涨后,急跌急缩量(实战精解)
4.旗形中的量减价跌(实战精解)
5.量增价升与量减价跌交替进行(实战精解)
6.几个关键操作提示
第四章 详解五个成交量指标,稳赚十倍收益
关键指标1:能量潮指标OBV
1.OBV指标设计原理
2.OBV指标计算方法
3.OBV指标与股价的关系
4.OBV指标22个运用技巧
5.OBV指标实战精解
6.OBV指标的缺憾及修正
关键指标2:心理线PSY
1.PSY指标设计原理
2.PSY指标计算方法
3.PSY指标与股价的关系
4.PSY指标20个运用技巧
5.PSY指标实战应精解
6.PSY指标的缺憾及修正
关键指标3:成交量变异率指标VR
1.VR指标设计原理
2.VR指标计算方法
3.VR指标与股价的关系
4.VR指标15个运用技巧
5.VR指标实战精解
6.VR指标的缺憾及修正
关键指标4:简易波动指标EMV
1.EMV指标设计原理
2.EMV指标计算方法
3.EMV指标与股价的关系
4.EMV指标13个运用技巧
5.EMV指标实战精解
6.EMV指标的缺憾及修正
关键指标5:资金流量指数指标MFI
1.MFI指标设计原理
2.MFI指标计算方法
3.MFI指标与股价的关系
4.MFI指标10个运用技巧
5.MFI指标实战精解
6.MFI指标的一点补充说明
第五章 暴涨因子——妙用成交量短线买入
短线暴涨技法1:杯口淘金
短线暴涨技法2:放量打拐
短线暴涨技法3:放量过顶
短线暴涨技法4:天眼地量
短线暴涨技法5:倍量中阳
短线暴涨技法6:千金难买散户坑
第六章 暴跌形态——巧用成交量逃避暴跌
逃避跌暴技法1:巨量长阴
逃避跌暴技法2:二次放量
逃避跌暴技法3:杂草丛生
逃避跌暴技法4:低位放量
逃避跌暴技法5:暴跌放量
逃避跌暴技法6:缩量横盘
第七章 缺口与成交量——关键技巧实现翻番
缺口与成交量形态
缺口的技术含义
缺口回补分析
透析四类缺口的成交量(实战精解)
小结与操作提示
第八章 三年十倍的盈利计划——傻瓜盈利模式
内容介绍
要想在股市获利,就必须对成交量进行深入研究,掌握成交量与股价之间的关系。这一点已经成为股市投资的基本共识。
成交量背后暗藏哪些信息?
怎样利用成交量,擒住大牛股?
价格与成交量之间有什么秘密?
如何重新认识“经典量价关系”?
本书通过研究成交量与股价之间的关系,判断股市的走势,捕捉大牛股,逃避暴跌,实现三年十倍的傻瓜盈利计划
作者介绍
朱成万,资深投资人士,股市磨砺16年有余,尝遍炒股的酸甜苦辣。精通数学,读遍国内外经典投资理论,看透股市本质,有独特的操盘技巧和心得。独创了捕捉短线暴涨因子三步法,将成交量与日本蜡烛图完美结合,总结了一套擒牛股的实战技法。
这本书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我一直觉得,在纷繁复杂的股市指标中,成交量才是最能反映市场真实动向的“晴雨表”,但如何解读它,却是个大学问。朱成万先生的这本书,用“图解”的方式,把这个大学问变得通俗易懂,我甚至觉得它比很多价值投资的书更能帮助我理解市场。书中对量价关系的深入剖析,让我看到了很多之前被忽略的细节。比如,它不仅仅是告诉你“量大就是好”,而是会结合具体的K线形态、市场环境,来解读不同成交量所代表的意义。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吸筹”、“派发”的讲解,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资金行为,通过成交量能够捕捉到一些端倪。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雾里看花”的散户,而是能够更加清晰地“看见”市场的真相,并基于这种看见,做出更精准的交易决策。这本书,绝对是开启我股市盈利之路的一把金钥匙。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远超乎我最初的预期。我之前一直以为成交量只是一个辅助指标,但读完这本书,我才意识到自己有多么“浅薄”。作者朱成万先生以一种近乎“还原”的态度,剥开了成交量表面的层层迷雾,让我们看到了它最真实、最透彻的一面。他不仅仅是告诉你“看到什么”,更重要的是告诉你“为什么会这样”。量价关系在书中被阐述得淋漓尽致,我之前理解的“价涨量涨”、“价跌量跌”这些简单的概念,在这本书里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意义,以及更多复杂的组合形态。他分析了很多庄家、主力如何通过成交量来“做盘”,以及散户如何识别这些痕迹,这对于我这样的散户来说,简直是“及时雨”。而且,书中提供的“十倍盈利炒股技巧”,虽然听起来很诱人,但作者并没有夸大其词,而是通过对成交量原理的深刻理解,告诉你如何在市场波动中捕捉那些真正有潜力的机会,这是一种基于逻辑和概率的分析,而非盲目的猜测。
评分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接触到这本书的,当时就被它“图解成交量战法”这个书名吸引了。拿到书后,我更是爱不释手。作为一名已经在股市摸爬滚打了几年的散户,我深知技术分析的重要性,但对于成交量的运用,我一直感到有些力不从心。这本书给了我全新的视角。作者对成交量的解读非常独到,他没有停留在表面的指标计算,而是深入到成交量背后所蕴含的市场情绪和资金博弈。书中大量的图例,每一张都像是精心设计的教学卡片,配以详尽的文字说明,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不同成交量形态下的市场行为。特别是关于“价量背离”的分析,让我茅塞顿开,以前我总是对这种现象感到困惑,现在终于找到了合理的解释和应对策略。这本书不仅仅是讲技巧,更多的是在培养一种对市场本质的洞察力,这才是真正能够帮助我们实现长期盈利的关键。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通透”。我之前读过很多关于股市的书,很多都讲到了成交量,但总感觉隔靴搔痒,没有触及到核心。而《图解成交量战法》则不一样,它就像一把手术刀,将成交量最真实、最核心的“秘密”一层层地剖析开来。作者朱成万先生的功力可见一斑,他将复杂的量价关系,用最直观、最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我最欣赏的是书中对“主力行为”的揭示,很多时候,我们散户之所以亏损,就是因为无法看穿主力资金的意图。这本书通过成交量的变化,帮助我们去“侦测”主力的痕迹,从而规避风险,甚至跟随主力进行操作。虽然“十倍盈利”听起来很夸张,但我相信,如果能够真正掌握书中揭示的成交量战法,并且在实战中灵活运用,其盈利潜力确实是巨大的。这是一本值得反复研读,并且能够带来实际操作指导的好书。
评分这本书我真是太惊喜了!作为一名股市的“小白”,之前看很多技术分析的书,要么术语太多,要么讲得太玄乎,根本抓不住重点。但这本书完全不一样,它的“图解”二字不是噱头,是真的把复杂的概念通过图示清晰地展现出来,让人一目了然。我尤其喜欢它对成交量原理的讲解,之前我总觉得成交量是个很神秘的东西,但作者一步一步地拆解,从最基础的“量”怎么产生,“价”又如何与之互动,都讲得特别明白。而且,它不是那种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结合了大量的案例,每一个图表都配有详细的解读,告诉我这个成交量形态代表着什么,应该如何去解读市场的真实意图。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就像跟着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股民在实盘教学,边学边练,很有成就感。那些之前困扰我的“迷雾”,在这本书的引导下,渐渐消散了。感觉自己不再是被市场牵着鼻子走,而是能够主动地去理解市场,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