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傅佩荣,1950年生,祖籍上海。台湾辅仁大学哲学系毕业,台湾大学哲学研究所硕士,美国耶鲁大学哲学博士,专攻宗教哲学。曾任比利时鲁汶大学,荷兰莱顿大学讲座教授,台湾大学哲学系主任兼研究所所长,现为台湾大学哲学系、所教授。
傅教授积累五十年在中西哲学方面的训练,在教学、研究、写作、演讲、翻译各方面皆有卓越成就。其学术论著贯通古今中西,结构严谨,创见迭出,是当代华人世界公认的*国学研究专家。傅教授是曾担任*《百家讲坛》、凤凰卫视《国学天空》等节目的主讲,被台湾《民生报》评选为大学*门教授,并获台湾地区教育主管部门颁发的教学特优奖。其作品曾获台湾中正文化奖、*文艺奖。
傅教授著作甚丰,著有《哲学与人生》、《儒道天论发微》、《儒家哲学新论》、《论语之美》、《西方哲学史》等专业著作共一百余种。
这本讲述孔子思想的著作,简直是为我这种对儒家经典望而生畏的人量身定做的“引路灯”。作者的功力深厚,但叙述方式却充满了亲和力,完全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学院派腔调。他没有直接堆砌佶屈聱牙的原文,而是巧妙地将孔子的核心理念,比如“仁”、“礼”、“中庸”,放置在具体的历史情境和日常伦理困境中进行剖析。我尤其欣赏他对于“君子”概念的阐释,不再是抽象的道德口号,而是转化成了如何在现代快节奏生活中保持内心定力与人格完善的可行路径。书中的案例选取非常贴切,无论是古代的典故还是现代社会中的人际冲突,都能被他梳理得井井有条,让人读完后感觉,原来古代的智慧离我们的生活如此之近。特别是对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重新解读,让我彻底改变了对“学习”的刻板印象,体会到了一种终身成长的乐趣。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也十分合理,层层递进,即便是初次接触孔子思想的人,也能顺畅地跟上作者的思路,最终建立起一个扎实的知识框架。它不是让你死记硬背,而是引导你真正去思考,去体悟,非常值得细细品读,并且推荐给所有希望提升自身修养的朋友。
评分孟子的“性善论”,在各种解读中常常被简化为一种天真的乐观主义,但这本厚重的解读,彻底颠覆了我的固有认知。作者没有止步于“恻隐之心”的表面,而是深入挖掘了孟子哲学体系的完整性,特别是他如何论证这种“善性”的必然性和实践性。我非常佩服作者对于“扩充”与“养气”的详细分析,他将孟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描绘成一个由内而外、层层深化的工程学实践。书中对“义”与“利”的辩证关系处理得极其巧妙,指出孟子并非完全排斥“利”,而是主张在“大义”的框架下处理“小利”,这对于在市场经济中挣扎的现代人来说,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作者的论述极富说服力,他将孟子的主张与当时的历史背景紧密结合,让“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句名言不再是历史的绝唱,而是一种永恒的政治哲学命题。读完后,我对于个人价值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平衡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它提供了一种刚柔并济、既有理想主义情怀又不失现实操作性的思想路线。
评分这四册书中,我最喜欢的是将四位圣人思想串联起来的那个部分,虽然书籍是分开的,但在阅读中能明显感受到作者在构建一个完整的中国哲学对话场。他展示了孔子的入世规范、老庄的超脱进取、以及孟子的扩张心性,并非孤立的学说,而是对人类生存困境不同维度的回应。例如,在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孔子给出了行动的准则,而庄子则提供了精神的退路;在面对内心的充实时,孟子强调积极的自我实现,老子则倡导顺应万物的本然。这种对比和贯通,让整个思想体系变得立体而鲜活起来。作者的叙事手法非常高明,他仿佛是一位博学的导游,带领我们在思想的迷宫中穿梭,每到一个重要的节点,都会用最精炼的语言点明核心要义,然后又放手让我们自己去感受其深意。这种学习体验是极其愉悦且高效的,它培养的不是知识的积累,而是一种融会贯通的思维方式。总而言之,这不仅仅是四本经典解读,更像是一套完整的中国哲学“思维训练营”,强烈推荐给所有希望深入理解中华文化根基的读者。
评分老子那玄奥的《道德经》,常常让人感觉像是隔着一层迷雾在窥探,但这本解读老子的书,就像是作者亲自为你拨开了雾霭,带来了一缕清新的山间空气。他没有试图将老子的“道”物理化或绝对化,而是着重强调了“不争”、“自然无为”在应对现代社会过度竞争和焦虑感时的重要性。最让我眼前一亮的是,作者将“水德”的概念运用得出神入化,通过水的柔韧、谦下、处卑位却能最终汇聚成海的特质,完美诠释了老子哲学中的强大内在力量。书中对“小国寡民”的想象,并非是对现代化的彻底否定,而是一种对生活节奏和权力膨胀的反思,提醒我们在追求效率的同时,不能丢掉内心的宁静和朴素。这本书的文字节奏把握得非常好,时而如行云流水,引人入胜,时而又戛然而止,留给读者足够的冥想空间。读完之后,我竟然开始尝试在一些小事上放慢速度,不再急于求成,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很多口号式的成功学书籍无法给予的。这绝对是一本能让人“静下来”的好书,非常适合在忙碌之余,给自己做一次心灵的“去油”SPA。
评分说实话,我一直觉得庄子的文章充满着奇特的想象力和天马行空的自由,但又常常因为其跳跃性的思维而感到难以捉摸。这本深入探讨庄子思想的专著,成功地搭建了一座连接我们日常思维与庄子“逍遥游”境界的桥梁。作者高明之处在于,他精准地抓住了庄子哲学的核心——对既有价值体系的解构和对生命本真状态的肯定。例如,书中对“物我两忘”的讲解,不是空洞地说教,而是结合了艺术欣赏和内心体验的实例,让我真切感受到了那种摆脱社会标签和个人执念的解放感。特别是对“齐物论”的梳理,作者清晰地指出了庄子如何通过打破是非、美丑的二元对立,来达到一种更宏大、更包容的智慧境界。阅读过程中,我仿佛跟着庄子一起,穿梭于蝴蝶梦与濠梁之辩之间,思维的边界不断被拓宽。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十分独特,既保留了庄学那种灵动飘逸的美感,又加入了清晰的逻辑梳理,使得晦涩的篇章变得可以被理解、可以被内化。对于想要真正理解“活出自我”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极佳的哲学工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