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国学大典:庄子

中信国学大典:庄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饶宗颐,陈鼓应 著
图书标签:
  • 国学
  • 庄子
  • 道家
  • 哲学
  • 经典
  • 先秦
  • 文化
  • 思想
  • 文学
  • 中信出版社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黄金美玉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 中信出版集团
ISBN:9787508639376
商品编码:28191325866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3-08-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中信国学大典:庄子

定价:45.00元

作者:饶宗颐,陈鼓应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日期:2013-08-01

ISBN:9787508639376

字数:

页码:36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n

1、国学泰斗饶宗颐主编。饶宗颐先生是中国百科全书式的古典学者,史贯通中国文化的一代宗师。他垂暮之年领衔香港、台湾、大陆、海外70余位专家学者,历时5年编写、导读、注释,倾力打造“中信国学大典”这套值得信赖的经典国学读本,堪称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绝唱”。

n

n

2、丛书编写阵容强大。除饶宗颐主编,还包括陈万雄、陈耀南、陈鼓应、单周尧、李焯芬、郑培凯等组成强大的学术主创团队,以及香港、台湾、大陆、海外70余位专家学者。编写队伍既有深厚的学术功底,又具国际视野及现代眼光,保证了整套书的编写质量,深化和提升了全球化背景下的国学经典的意义和价值。

n

n

3、完整性强。收录中国历代经典名著55种,分50册出版,是一套囊括国学完整主题的国学读本,涵盖哲学、文学、历史、医学、宗教等各个领域。

n

n

4、精选原则。所选著作是相关领域有影响、具代表性、值得阅读的经典作品。每一部作品都是了解中国思想文化不可不知、不可不读的经典名著。对于篇幅较大、内容较多的作品,则精选较有阅读价值的篇章。使每一本都能保持适中的篇幅、适中的定价,让大众读者可以买得起、读得起。

n

n

5、注重导读功能。每一部经典都有一篇总体导读,同时还有对所选分篇(节)的导读。除了介绍相关作品、内容等基本情况,注重将中国经典放置全球范围内、结合当下社会生活,深入挖掘其内容和思想的普世价值,以及对现代社会、现实生活的深刻启示与借鉴意义。拉近古代经典与当代人的距离。

n

n

6、通俗易懂。简明的注释,直白的译文,加上深入浅出的导读与赏析,帮助普通读者读懂经典,读懂古人思想,并引发更多的思考,获取更多的知识和生活启示。

n

n

7、帮助青少年培养中国传统文化素养及语文学习能力,积极应对高考语文改革。2018年教育部发布新课标,提出凝练学科核心素养,并加强中华传统教育;古诗文背诵篇目数量增加,“课内外读物建议” 古典文化经典著作阅读要求增加,覆盖先秦到清末各个时期。“中信国学大典”这套书所选书目包含“读物建议”涉及的所有内容,且编写质量高、导读注释知识含量大、通俗易懂,适合青少年阅读使用。

n

n

8、馈赠佳品、传世国学典藏。双色印刷,装帧典雅,用纸考究,附全彩阅读指南,具收藏价值。是一套可以赠送亲朋好友,也可传世收藏的国学典藏;甚至可以说,每一个中国家庭,都需要有这样的一套藏书。

n

n


内容提要


n

  中信国学大典(50册)是中信出版社引进自香港中华书局的一套深具国际视野、贴近当代社会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藏书。中信国学大典延聘国学泰斗饶宗颐为名誉主编,邀请海内外知名学者担任经典的选编、导读及译注。中信国学大典既收录了《论语》、《》、《孙子兵法》、《孟子》、《庄子》等不可不读、不可不知的中华经典名著,也囊括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颜氏家训》《世说新语》等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
  庄子是先秦时期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与道家始祖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然庄子文采更胜,代表作《庄子》并被尊崇者演绎出多种版本,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思想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皈依于的哲学。庄子生活贫穷困顿,却鄙弃荣华富贵、权势名利,力图在乱世保持独立的人格,追求逍遥无恃的精神自由。《庄子》分内、外、杂篇,原有五十二篇,乃由战国中晚期逐步流传、揉杂、附益,至西汉大致成形,然而《庄子》当时流传版本,今已失传。目前所传三十三篇,已经郭象整理,篇目章节与汉代亦有不同。内篇大体可代表战国时期庄子思想核心,而外、杂篇发展则纵横百余年,参杂黄老、庄子后学形成复杂的体系。《庄子》在中国文学史和思想史上有着重要及超卓的贡献。

目录


我读《庄子》的心路历程 n
n
内篇n
逍遥游 n
齐物论 n
养生主 n
人间世 n
德充符 n
大宗师 n
应帝王 n
n
外篇n
骈拇 n
马蹄 n
胠箧 n
在宥 n
天地 n
天道 n
天运 n
刻意 n
缮性 n
秋水 n
至乐 n
达生 n
山木 n
田子方 n
知北游 n
n
杂篇n
庚桑楚 n
徐无鬼 n
则阳 n
外物 n
寓言 n
让王 n
盗跖 n
说剑 n
渔父 n
列御寇 n
天下 n
n
名句索引 n

作者介绍


  陈鼓应,1936年生,福建长汀人。台湾大学哲学系及哲学研究所毕业。曾任台湾大学哲学系和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主编《道家文化研究》学刊。著有《悲剧哲学家尼采》、《尼采新论》、《存在主义》、《庄子哲学》、《注译及评介》、《庄子今注今译》、《黄帝四经今注今译》、《老庄新论》、《易传与道家思想》、《道家易学建构》、《管子四编诠释》及《耶稣新画像》等书。

文摘


序言



《庄子》:在逍遥中探寻生命的真意 《庄子》,作为先秦道家思想的集大成之作,是一部充满了奇诡想象、深刻哲理和诗意语言的传世经典。它并非一部枯燥的说教文本,而是一场引人入胜的思维漫游,一次对生命本真状态的自由探索。透过庄子那如梦似幻的笔触,我们得以窥见一个超越世俗功利、回归自然逍遥的精神世界,并从中汲取关于人生智慧的无尽养分。 一、 宇宙的宏大与个体的渺小:一个化繁为简的视角 庄子开篇便以“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的壮阔景象,将我们带入一个浩瀚无垠的宇宙。鲲鹏的巨大,象征着天地万物的辽阔与变化无穷。然而,在这宏大的背景下,个体生命显得何其渺小。庄子并非要以此来消解个体的价值,而是借此提醒我们,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时,切勿执着于细枝末节,而应以一种更宏观、更超脱的视角来审视自身与世界的关系。 庄子强调“道”是万物的本源和运行规律。“道”无形无名,无始无终,却又无处不在,驱动着宇宙的生生不息。他借用“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哲学命题,鼓励读者超越“物化”的迷思,认识到人与自然、人与万物本是同源同体。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是庄子哲学中最核心的理念之一,它倡导的是一种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存态度。 二、 齐物论:打破二元对立,拥抱生命的多样性 《齐物论》是《庄子》中篇章最为精彩、思想最为深邃的部分之一。庄子在此提出了“物之不齐,物之情也”的观点,意在打破人们心中固有的、僵化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在他看来,世间万物,无论大小、贵贱、美丑、生死,都只是“道”的不同显现,其本质并无优劣之分。 “庄周梦蝶”的故事,便是对“齐物论”最好的诠释。庄周梦见自己化为蝴蝶,翩翩起舞,不知庄周为何物;醒来后,他既是庄周,又似乎是蝴蝶。这个故事引出了一个深刻的问题:究竟是庄周在梦见蝴蝶,还是蝴蝶在梦见庄周?这不仅是对梦境与现实界限的模糊,更是对主体与客体、自我与他者之间界限的挑战。庄子借此说明,当我们将自己置于一个绝对的、单一的视角时,很容易陷入主观的偏见和执着。唯有学会“以物观物”,站在万物的角度去理解万物,才能达到“齐物”的境界,认识到万物皆可“齐”,也就意味着万物皆可“通”。 他反对以人为中心的价值判断,提倡“不以好恶伤其生”。无论是对美的追求,还是对丑的排斥,抑或是对生死的执着,都可能成为束缚心灵的枷锁。只有当一个人能够超越这些价值的羁绊,达到“忘”的境界,才能真正获得内心的自由和宁静。 三、 逍遥游:在精神的自由中抵达生命的彼岸 《逍遥游》开篇以“北冥有鱼,其名为鲲”的神话引出“鹏”,再以“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壮丽景象,描绘了超脱凡俗、遨游天地的自由状态。庄子所追求的“逍遥”,并非是无所事事、消极避世,而是一种摆脱外在束缚、内心得到极大解放的精神境界。 他通过各种寓言故事,如“惠施之舟”的“大木”、“鹪鹩巢于深木,不过一枝;偃鼠饮于河,不过满腹”,来讽刺那些汲汲于名利、斤斤计较于得失的世俗之人。这些人如同被困在狭小天地里的鸟和鼠,永远无法体会到真正的广阔与自由。 庄子也提倡“无用之用”。那些看似无用、不为世俗所用的事物,往往能在关键时刻发挥其独特的功能。例如,古时候用来祭祀的“梓庆之栎”,因为其木质纹理奇特,不适合做器具,故得以免遭砍伐,在山林中得以长寿。这启示我们,生命的价值并非仅在于其功利性,更在于其存在的本身。 “逍遥”是一种“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游于无穷者”的精神状态。它要求我们顺应自然,不为外物所累,不被情欲所缚,从而达到一种“翱翔四海之上,不知其所止,不知其所至”的自由境界。这种自由,是精神上的解脱,是内心深处的安宁,是生命最本真的体现。 四、 养生主与刻意求生:顺应天道,安于命运 在《养生主》篇中,庄子进一步阐述了他对生命的态度。他认为,人的生命就像一把刀,而“道”则像是刀刃。我们应该“游刃于有隙之间”,避开那些锋利、危险的地方,顺应自然的轨迹,不与世俗的冲突硬碰硬。 庄子反对“刻意求生”,即为了延长生命而采取种种不自然的、违背天道的行为。他指出,“知生恶知死,而况乎?”人们恐惧死亡,却又往往以不恰当的方式去追求生命,反而适得其反。真正懂得生命之道的人,是“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他们能够坦然面对生命的起伏,顺应自然的规律,不强求,不妄为。 “坐忘”和“心斋”是庄子提出的两种重要的修行方法。“坐忘”是指忘却自己,忘却物我界限,进入一种纯粹的、无分别的状态。“心斋”则是指排除杂念,清空心境,使心灵保持一种纯净、澄澈的状态。通过这些方法,人们才能真正体悟到“道”的妙处,从而获得内心的平静与安详。 五、 寓言的智慧:在故事中领悟深刻的哲理 《庄子》的独特之处还在于其大量的寓言故事。这些故事,无论是“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还是“支离疏”、“鼓 চালানো子”、“田子方”等人物形象,都以其生动形象、奇特夸张的描绘,将深奥的哲学道理巧妙地融入其中。 这些寓言并非仅仅是简单的故事,它们是庄子思想的载体,是引导读者进入其精神世界的钥匙。通过这些故事,庄子以一种曲折、含蓄的方式,揭示了生命的真相、宇宙的规律以及如何活出真正的自由。它们的魅力在于,即便我们不深究其哲学含义,也能从中感受到一种超越世俗的智慧与洒脱。 结语 《庄子》是一部永恒的经典,它以其超凡的想象力、深刻的洞察力和诗意的语言,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全新的精神空间。它教导我们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尘世中保持内心的宁静,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体悟无限的真理,如何在变化的世界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逍遥”。阅读《庄子》,不仅仅是接受一种思想的启迪,更是一场对生命本源的追寻,一次对心灵自由的召唤。它鼓励我们以一种更宽广的胸怀去拥抱世界,以一种更超脱的态度去面对人生,最终在“道”的指引下,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与自在。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选材和编排,显示出编者极高的文学素养和对文本的敬畏之心。我尤其留意了它在“人间世”和“德充符”这些篇章的处理。它们往往是庄子故事性最强,也最容易被误解为纯粹的“诡辩”的部分。但这里的解读,非常注重文本的内在逻辑连贯性,而不是简单地把每一则寓言割裂开来解读。它成功地构建了一个连贯的“庄子世界观”的底层逻辑,让我们看到,那些看似离奇的故事,其实都是为了论证一个核心观点——如何安顿“自我”于变动不居的世界之中。更让我惊喜的是,作者在引用其他学派观点进行对比时,做得非常克制和精准,没有陷入“拉踩”的俗套,而是用一种开放的姿态,展现了春秋战国思想的多元与碰撞。这使得阅读过程,不再是单向的接受,而是一种多维度的对话,让我忍不住想要去查阅其他先秦典籍来佐证其中的观点。

评分

作为一个对古代思想史有一定兴趣的读者,我关注的重点往往在于不同版本间的差异和引注的出处。这本《庄子》在这方面表现得非常专业和严谨。我注意到,在处理几个著名的“难句”时,它提供的译文和注释,参考了多个权威的宋代以来的注本,并且清晰地标明了不同学派对同一句话的不同理解倾向。这种透明化的处理方式,极大地增强了文本的可信度。举个例子,关于“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的描述,很多版本只是轻描淡写地翻译过去,但这里却细致地考证了“神人”在道家思想谱系中的具体位置,以及它与后世魏晋玄学的关系演变。这对于我这样希望深入探究思想流变脉络的读者来说,无疑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它不仅仅是一本“读本”,更像是一部微型的思想史参考资料,随时可以停下来,进行更深层次的学术溯源。

评分

我必须承认,我之前对《庄子》的认知,很大程度上停留在“洒脱”、“任性”的表层标签上。但随着阅读这本特定版本的深入,我开始理解到,庄子的“逍遥”并非不食人间烟火的逃避,而是一种高度自觉的、积极的生命策略。这种策略的形成,充满了对现实的深刻洞察和批判精神。书中对庄子如何看待政治权力、如何应对社会规范的论述部分,尤其发人深省。它不是教我们如何成为一个隐士,而是教我们如何在身处体制之内时,保持内心的独立与完整。那种对“斧斤之伤”的警惕,对“名”与“实”之间张力的细致剖析,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目前的工作和生活状态。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精神上的武器”,帮助我在不改变外部环境的前提下,悄然地调整了我的内在频率,让我对未来人生的选择,多了一份从容不迫的底气。

评分

说实话,我对哲学原典的阅读体验,常常是伴随着一种“沉重感”的,好像我必须端着架子,摆出一副严肃的面孔才能去接触这些经典。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却截然不同,它带着一种近乎“轻盈”的调性。我特别欣赏它在排版和装帧上做出的选择,那种留白的处理,以及选用的纸张质感,都让人在翻阅时感到一种心境上的放松。这就像是,在喧嚣的城市里,突然走进了一个安静的书房,所有的外界干扰都被隔绝在了门外。我常常是夜深人静的时候,泡上一壶茶,翻开它,不是为了“学到什么”,而是为了“放空自己”。它里面对人生困境的描绘,那种对世俗功名的超脱,读起来竟然有一种奇妙的疗愈效果。我感觉自己的焦虑感在那一刻被稀释了,仿佛自己也成了那个在南郭先生吹竽时,无所谓他是真吹还是假吹的旁观者,一切皆可顺其自然。这种阅读过程中的“身心合一”的体验,是其他很多严肃出版物无法比拟的。

评分

这本《庄子》的译注版本,简直是为我这种半吊子文人量身定做的。我之前读《庄子》,总是被那些天马行空的寓言和诘屈聱牙的文字卡住,读完一遍两遍,心里也只是“哦,好像有点道理”,但具体妙处在哪儿,却总抓不住。这次拿到这本,光是那详尽的注释和校勘,就让人心里踏实了不少。它不是那种冷冰冰的学术堆砌,而是像一位耐心的老先生,在你快要迷失在“濠梁之辩”的时候,轻轻拉你一把,告诉你庄子那会儿的社会背景,他这话背后的真实意图。特别是对那些涉及到古代哲学概念的阐释,比如“齐物论”中的“道”是如何超越一切对立面的,书里用了好几个现代生活的例子来类比,一下子就点亮了我的理解。我甚至能想象出,如果庄子本人看到这些现代化的解释,也许会笑出声来,但同时也会赞许这种沟通的努力。读完这一部分,感觉自己终于能稍微跟上这位魏晋风度的哲人的步伐了,不再是雾里看花,而是能窥见一丝那逍遥游的边角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