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 10751-2010 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 10751-2010 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高速铁路
  • 路基工程
  • 施工
  • 质量验收
  • 标准
  • TB10751-2010
  • 铁路工程
  • 工程质量
  • 验收标准
  • 规范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国建科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铁道出版社
ISBN:15113
商品编码:28500736890

具体描述

本信息

书    名

TB 10751-2010 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主    编

中铁十二局集团

出版社

中国铁道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年4月

版  次

 第1版

施行日期

2010年12月8日

页 数269
I S B N

151133466

定  价

49.00


内容介绍

   本标准是根据铁道部《关于印发2009年铁路工程建设标准编制计划的通知》(铁建设函[2009]34号)的要求,在《客

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的基础上,充分吸纳京津、武广、郑西、合宁、合武、石太等高速铁路的建设、运营经验以及京广、浙赣、胶济、郑徐线等第六次大面积提速工作经验编制而成。

    本标准的编制工作紧紧把握高速铁路总体技术路线,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了符合我国国情、路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本标准共分l5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和符号、基本规定、地基处理、填料、基床以下路堤、基床表层以下过渡

段、路堑、基床、路基支挡工程、路基边坡防护、路基防排水、路基相关工程及设施、变形观测、路基单位工程综合质量。


目录

1  总则

2  术语和符号

3  基本规定

4  地基处理

5  填料

6  基床以下路堤

7  基床表层以下过渡

8  路堑

9  基床

10  路基支挡工程

11  路基边坡防护

12  路基防排水

13 路基相关工程及设施

14  变形观测

15  路基单位工程综合质量


轨道交通工程技术系列丛书之: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设计与应用规范详解》 —— 构建现代都市高效、安全运营的神经中枢 图书定位与背景: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轨道交通(地铁、轻轨)作为解决大城市交通拥堵的“生命线工程”,其建设规模和运营复杂度持续攀升。在整个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信号系统是保障列车运行间隔、控制行车秩序、实现安全间隔和应急处置的核心技术。它如同列车的“大脑”和“神经系统”,直接决定了线路的运营效率、安全裕度以及乘客的服务体验。 然而,现有的信号系统设计与施工规范体系庞杂,涉及多个专业领域,从基础的通信基带到复杂的联锁逻辑,再到前沿的列车控制技术(如 CBTC),对工程技术人员的综合理解和精确应用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本书《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设计与应用规范详解》(以下简称“本书”)正是基于这一行业需求,系统梳理、深入解读当前国家及行业内关于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核心标准、技术导则与工程实践要求,旨在为轨道交通设计、施工、调试、验收及运营维护人员提供一本权威、实用、与时俱进的技术参考手册。 本书主要内容涵盖范围(不涉及高速铁路路基工程): 本书聚焦于城市轨道交通环境下的信号技术体系,其内容深度与广度,完全独立于任何关于高速铁路实体结构(如路基、桥梁、隧道主体结构)的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第一部分: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基础理论与技术体系(理论基石) 1.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概述: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架构中的信号系统定位,与电力、通信、自动售检票(AFC)系统的接口关系。不同运营模式(如人工闭塞、半自动、全自动运行ATO)下的信号需求分析。 2. 行车组织与安全原则: 城市轨道交通特有的行车间隔设计(如最小启动/停车时间、ATP/ATO的介入点)。安全间隔理论基础,基于“故障导向安全”的系统设计原则。 3. 信号基础设备原理: 轨道电路(交流/准确定位)、轴计数器、应答器(Beacons)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选型、安装精度要求及基本功能校验方法。重点分析了在复杂城市环境(如大量金属结构、电力干扰)下信号设备选型的环境适应性要求。 第二部分:列车自动控制系统(ATP/ATO/CBTC)深度解析(核心控制) 本书花费大量篇幅详细解析了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核心——列车自动控制系统,这部分内容与高速铁路的固定闭塞或准移动闭塞系统存在显著差异。 1. ATP系统: 介绍城市轨道交通ATP系统的功能模块,包括超速防护、进站信号控制、授权速度计算及防护范围确定。重点解读了如何根据线路坡度、限速曲线及粘着系数来确定ATP防护曲线。 2. ATO系统集成: 详细阐述ATO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场景,包括自动停车、站台停留时间优化、平稳性控制(舒适度要求)以及司机值守模式下的干预机制。与ATP系统的逻辑切换与安全保障。 3. 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CBTC): 详细分析了CBTC系统(如基于无线通信的移动闭塞)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优势、系统架构(包括地面无线设备Radio Block Center/RBC与车载设备),以及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完整性与安全性标准(SIL等级要求)。 第三部分:信号设备安装、调试与验收标准(工程实践) 本部分严格遵循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安装规范,着重于通信、控制设备的环境适应性与精确性。 1. 轨道电路安装与测试: 轨道电路接收机、发送机的安装位置选择(远离高压电缆、保证耦合质量),绝缘测试、阻抗匹配测试及功能试验流程。强调了对城市地铁复杂接地环境的处理规范。 2. 信号控制柜(RSC/Interlocking)部署: 室内设备的防尘、恒温恒湿要求,电源冗余设计,以及与集中监测系统(TMS)的通信协议接入规范。 3. 联锁逻辑验证: 信号联锁表(Logic Table)的编制原则、冲突检查方法。静态功能测试(Power On Test)和动态联锁试验(Sequence Test)的步骤与判定标准,确保控制逻辑的正确性。 4. 无线通信系统(WLAN/LTE-M)覆盖与性能测试: CBTC系统中无线通信的信号强度、时延、切换(Handover)性能的测试方法和验收指标,这是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高效运行的关键。 第四部分:信号系统安全运营与维护 1. 故障诊断与应急预案: 常见信号故障模式(如轨道电路断线、应答器失效、通信中断)的快速定位与恢复流程。不同运营阶段的限速、清客、救援操作规范。 2. 系统生命周期管理: 信号软件版本管理、定期健康检查(Health Check)的项目与周期,确保系统在长期运营中保持技术先进性和安全可靠性。 本书的价值体现: 本书是针对城市轨道交通信号工程人员量身打造的技术手册,内容完全聚焦于轨道交通的控制、通信与信息处理层面,不涉及高速铁路路基(如填方、挖方、路堤坡度稳定、沉降观测)的任何物理施工质量验收标准、材料标准或验收流程。本书的重点在于数据流、逻辑控制和电子设备的安装精度,而非土木工程实体结构的强度与耐久性。它将帮助读者快速掌握当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信号领域最前沿、最规范的技术要求,有效提升项目设计质量和调试效率。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感受,更多的是一种对精益求精的工程精神的敬畏。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规范,更像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书。我注意到其中关于路基变形控制的章节,对于沉降、隆起等问题都给出了详细的监测方法和允许范围。想象一下,一列高速列车以三百公里的时速飞驰而过,任何一点微小的路基不稳定都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因此,这本书所阐述的每一个验收标准,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保障列车运行的安全。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排水系统的设计与施工部分。高速铁路的路基,其排水系统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路基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书中详细描述了纵向排水沟、横向排水沟、盲沟等各种排水设施的设置原则、材料要求、施工工艺以及验收标准。这些细节的处理,充分体现了作者对工程实践的深刻理解和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读到这些内容,我更加理解了“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在工程领域的分量,以及国家对于高速铁路建设安全与质量的重视程度。

评分

TB 10751-2010 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是一本我最近在阅读的关于铁路建设的书籍,虽然我不是业内人士,但这本书以一种非常严谨和系统的视角,揭示了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的方方面面。我尤其被它在基础性材料处理部分的详尽程度所打动。书中对于不同土质、不同工程地段的材料选择、试验方法、掺配比例都有非常具体的要求和指导。例如,在路基填料的选择上,它不仅仅是简单地说要用什么样的土,而是详细阐述了各项物理力学指标的限定范围,比如颗粒级配、塑性指数、含水量等,并且提供了多种试验仪器和操作规范。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还详细介绍了地基处理的各种技术,包括但不限于换填、夯实、排水固结等等,并且针对不同的地基条件给出了详细的施工步骤、质量控制要点以及验收标准。这些内容让我意识到,建设一条安全可靠的高速铁路,绝非易事,背后是无数严谨的科学计算和精密的工程控制。即使是看似最基础的路基填筑,也需要遵循严格的规范,以确保其稳定性和承载能力。这本书就像一本工程手册,对于每一个细节都力求精确,读起来虽然需要一定的专注度,但一旦理解了其中的逻辑,便能体会到其中蕴含的巨大价值。

评分

坦白说,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对“路基”这个概念的理解非常模糊,以为就是简单地堆土成型。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让我看到了高速铁路路基工程的复杂性和严谨性,以及其中蕴含的深厚工程智慧。书中的内容,就像是一份严谨的“体检报告”,对路基的各项“健康指标”都给出了明确的“诊断标准”。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路基边坡稳定性的章节。书中不仅强调了边坡的设计坡度、防护形式,还对各种地质条件下的边坡变形和失稳的可能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和监测方法。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一条安全平稳的高速铁路,离不开对每一个细节的精雕细琢。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专业,但它所传递的严谨的工程理念和对质量的极致追求,却是可以跨越专业界限,引起所有读者的共鸣。

评分

作为一名对土木工程领域充满好奇的读者,我从这本书中获得了关于高速铁路路基施工工艺的宝贵认知。书中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从前期的场地勘察、设计原则,到中期的填筑、压实、边坡防护,再到后期的排水、监测,几乎涵盖了路基工程的整个生命周期。我尤其对书中关于路基填筑密实度的控制标准印象深刻。它不仅仅是简单地规定压实遍数,而是根据不同的填料类型和压实设备,给出了详细的试验方法和检测指标,例如干密度、孔隙比、承载力比等等。这让我明白,实现路基的均匀密实,需要精密的计算和严格的控制。此外,书中关于高填方路基和深挖方路基的设计与施工要点也让我大开眼界。它们各自面临的挑战和需要采取的特殊措施,都得到了详尽的阐述。读这本书,就像是接受了一次系统性的工程培训,虽然有些术语需要查阅资料才能完全理解,但其逻辑性和系统性是毋庸置疑的。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整体感受是,在高速铁路建设这样一个关乎国计民生的宏大工程中,质量是生命线。这本书所阐述的每一项验收标准,都凝聚着无数工程师的心血和智慧,是对安全与可靠性的不懈追求。我注意到书中关于路基材料的耐久性以及抗冻胀、抗沉降性能的评价标准。这让我明白,一条高速铁路的路基,不仅要保证眼前的稳定,更要经受住时间的考验,抵御各种自然环境的侵蚀。书中对于各种原材料的检测方法、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以及最终的验收程序,都有非常详尽的规定。这让我看到了一个成熟的工程体系是如何运作的,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连,环环相扣,共同确保最终工程的质量。读完这本书,我更加敬佩那些默默付出的工程建设者们,他们用严谨的态度和专业的技能,为我们构筑了安全便捷的交通网络。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