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受控编号 | 标准名称 | 规范名称 | 价格 |
| 01 | 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JGJ/T 384-2016) | CECS 02:2007 | 10 |
| 02 | 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CECS21:2000) | CECS 02:2000 | 21.5 |
| 03 |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13 | 10 | |
| 04 | 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98-2000 | 10 | |
| 05 | 水泥的命名原则和术语(GB/T 4131-2014) | GB/T14685-2011 | 21 |
| 06 | 水泥密度测定方法(GB/T 208-2014) | GB/T25181-2010 | 14 |
| 07 | 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CJJ/T135-2009 | CJJ/T135-2009 | 10 |
| 08 | 自流平地面工程技术规程JGJ/T175-2009 | 10 | |
| 09 |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52-2006) | JG/T223-2007 | 19 |
| 10 |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 50476-2008 | 16 | |
| 11 | 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GB 50936-2014) | GB 50936-2014 | 31 |
| 12 | 矿物掺合料应用技术规范GB/T51003-2014 | 10 | |
| 13 |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 | 34 | |
| 14 | 清水混泥土应用技术规程JGJ 169-2009 | 10 | |
| 15 | 混泥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 50119-2013 | 18 | |
| 16 | 用于水泥混合材的工业废渣活性试验方法GB/T 12957-2005 | GB/T 12957-2005 | 14 |
| 17 | 纤维混泥土应用技术规程JGJ/221-2010 | 12 | |
| 18 | 高强混凝土强度检测技术规程JGJ/T 294-2013 | 12 | |
| 19 | 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JG/T 223-2017 | GB/T 4131-2014 | 18 |
| 20 | 建筑材料术语标准(JGJ/T 191-2009) | JGJ/T 191-2009 | 26 |
| 21 | 建筑工程裂缝防治技术规程(JGJ/T 317-2014) | JGJ/T 317-2014 | 17 |
| 22 |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 50367-2013) | GB 50367-2013 | 43 |
| 23 |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 | 48 | |
| 24 | 混凝土外加剂中释放氨的限量GB 18588-2001 | GB/T17434.2-2010 | 14 |
| 25 | 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JGJ/T 193-2009 | 10 | |
| 26 | 预应力高强钢丝绳加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T 325-2014) | JGJ/T 325-2014 | 12 |
| 27 | 钢筋阻锈剂应用技术规程JGJ/T 192-2009 | 10 | |
| 28 | 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GB/T50146-2014 | 12 | |
| 29 | 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检测技术规程(JGJ/T 322-2013) | JGJ/T332-2013 | 10 |
| 30 | 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 02:2005) | CECS02:2005 | 15 |
| 31 | 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CECS 203:2006) | CECS02:2006 | 16 |
| 32 | 混凝土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 50784-2013 | 24 | |
| 33 | 建筑工程冬季施工规程JGJ/T 104-2011 | 22 | |
| 34 | 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14 | 29 | |
| 35 | 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114-2014) | JGJ 114-2014 | 17 |
| 36 |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1-2014 | 23 | |
| 37 | 补偿收缩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 178-2009 | 10 | |
| 38 |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 70 | |
| 39 | 预拌砂浆应用技术规程JGJ/T 223-2010 | 12 | |
| 40 | 建设用卵石、碎石GB/T 14685-2011 | GB/T 17434.1-2010 | 30 |
| 41 | 水泥压蒸安定性试验方法GB/T 750-1992 | GB/T 750-92 | 16 |
| 42 | 水泥土复合管桩基础技术规程JGJ/T 330-2014 | 13 | |
| 43 | 石灰石粉在混凝土中应用技术规程(JGJ/T 318-2014) | JGJ/T 318-2014 | 10 |
| 44 | 水泥化学分析方法GB/T 176-2008 | 45 | |
| 45 |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GB/T 27025-2008) | GB/T 27025-2008 | 27 |
| 46 |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GB/T 8170-2008 | 16 | |
| 47 | 建设用砂GB/T 14684-2011 | 33 | |
| 48 | 水泥取样方法(GB/T 12573-2008) | GB/T 12573-2008 | 18 |
| 49 | 轻集料及其试验方法 第1部分:轻集料GB/T 17431.1-2010 | GB 18588-2011 | 16 |
| 50 | 建筑施工机械与设备 混凝土搅拌站(楼)(GB/T 10171-2016) | GB/T 10171-2005 | 48 |
| 51 | 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 | GB/T 19022-2003 | 24 |
| 52 | 砌筑砂浆增塑剂JG/T 164-2004 | JG/T164-2004 | 16 |
| 53 | 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 6566-2010 | GB 6566-2010 | 14 |
| 54 | 自保温混凝土复合砌块 | JG/T 407-2013 | 21 |
| 55 | 钢纤维混凝土(JG/T 472-2015) | JG/T 3064-1999 | 30 |
| 56 | 石灰石粉混凝土GB/T 30190-2013 | GB/T 30190-2013 | 21 |
| 57 | 混凝土坍落度仪JG/T 248-2009 | JG/T 248-2009 | 16 |
| 58 | 混凝土试模JG237-2008 | JG 237-2008 | 16 |
| 59 | 混凝土搅拌机 | GB/T 9142-2000 | 51 |
| 60 |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用矿物外加剂 | GB/T 18736-2002 | 18 |
| 合计 | 1239.5 |
最近读到一本让我拍案叫绝的书,它的写作风格真的是独树一帜,充满了力量感和智慧。尤其是其中关于“逻辑推理”的部分,我感觉就像是为我的大脑进行了一次彻底的“重塑”。之前我总觉得,辩论或者争执的时候,谁声音大、谁态度强硬,谁就更有道理,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作者以一种近乎艺术的方式,展现了严谨的逻辑是如何在纷繁复杂的观点中,拨开迷雾,直达真相。他拆解了很多经典的逻辑谬误,比如“稻草人谬误”、“滑坡谬误”等等,并且用非常生动的例子来解释,我读的时候不禁捧腹大笑,因为发现自己曾经也犯过这些错误,只是当时不自知。更重要的是,作者教会了我如何构建自己的论证,如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且如何有效地反驳对方的错误论点。我学会了区分“相关性”和“因果性”,也学会了如何识别那些似是而非却缺乏实质支撑的言论。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像是在学习一种“思维的剑术”,每一次阅读,都感觉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种思维的训练方式,让我能够更清晰、更理性地看待这个世界。
评分说实话,拿起这本书的时候,我并没有抱太高的期望,觉得可能只是一本泛泛而谈的书。但事实证明,我的直觉有时也需要“打脸”。这本书,尤其是它关于“决策科学”的那些章节,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制的!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挺感性的人,很多时候做决定都是凭感觉,但这本书让我明白,感觉背后其实有更深层次的逻辑。作者用非常清晰易懂的语言,讲解了各种决策模型,比如“理性决策模型”、“启发式决策”等等。我尤其喜欢他对于“损失规避”的解释,我以前总是害怕承担风险,宁愿选择保守的方案,但读完之后,我才明白,这种“害怕损失”的心态,反而可能让我们错过更大的收益。作者还用了很多生动的比喻,比如用“赌博”的场景来解释概率,用“选择困难症”来分析决策的障碍,这些都让我对抽象的理论有了具体的感知。我记得书里提到一个“前瞻性思维”的概念,让我开始思考,在做每一个决定时,都应该去设想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结果,并且提前做好应对。这本书就像一本“行动指南”,它没有直接告诉你“怎么做”,而是教会你“如何思考”,让你自己能够找到最优的解。
评分最近在书海中遨游,偶然邂逅了一本让我爱不释手的佳作。我必须说,这本书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它以一种令人惊叹的细腻和深度,触及了我内心深处的一些思考。特别是关于“认知偏差”的部分,简直是一针见血,我完全沉浸其中,仿佛在照镜子一样。作者对人类思维的洞察力,可以说是登峰造极,他精准地描绘了我们在做判断时,是如何被各种隐蔽的偏见所左右,又常常浑然不知。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关于“确认偏误”的阐述,我回想起自己过去很多时候,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是对的,都会不自觉地去搜集支持性的证据,而忽略那些可能反驳我的信息。读了这本书,我才意识到,这是一种多么普遍且强大的力量,它在悄无声息地塑造着我们的世界观。而且,作者并没有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他巧妙地穿插了心理学实验的描述,以及历史事件的分析,这些都为他的论点提供了有力的支撑,让整个阅读过程充满了智力上的挑战和乐趣。我仿佛置身于一场思想的盛宴,不断地被新的观点所启发,也不断地反思自己过往的认知模式。这本书,不仅让我对“人”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让我对如何做出更明智的决策有了全新的认识。
评分哇,最近翻了几本很有意思的书,感觉像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其中有一本,真的让我大开眼界,虽然我得承认,刚开始拿起它的时候,我心里还有点打鼓。毕竟,“规范”这个词听起来总有点生硬,有点遥不可及,我担心会是一本枯燥乏味的理论堆砌。但是,读进去之后,我才发现自己错得离谱!这本书的作者,简直是个魔术师,他把那些复杂、抽象的概念,一点点剥开,用一种非常生动、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我最喜欢的是其中关于“系统思考”的那几个章节,之前我对很多问题的看法都比较片面,总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事物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学会了从更高的维度去审视问题,理解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道理。而且,作者还穿插了很多实际的案例,这些案例都非常贴近生活,读起来一点都不费力,反而有一种“原来是这样!”的豁然开朗感。我记得有个案例是讲如何优化一个公司的流程,作者一步步拆解,分析每个环节的问题,然后给出具体的改进方案,读完之后,我甚至开始反思自己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类似情况,并且尝试运用书中的方法去解决。这本书真的是一本工具书,但又不像传统的工具书那样死板,它更像是一个睿智的朋友,在旁边循循善诱,让你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分我最近读完的一本书,简直是一场思想的洗礼!它以一种我从未想过的方式,深入探讨了“人际关系”的本质。我一直以为,人与人之间的相处,靠的就是情商和沟通技巧,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更深层次的东西。作者对人类情感的理解,可以说是鞭辟入里,他分析了我们在关系中常常会遇到的各种模式,比如“依恋模式”、“防御机制”等等,并且用非常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这些模式是如何在我们不知不觉中影响着我们的行为。我尤其被书中关于“同理心”的讨论所吸引,我以前觉得,只要站在对方的角度想问题就好了,但这本书告诉我,真正的同理心,需要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受。作者还穿插了大量的心理学研究和案例,这些案例都非常真实,让我感同身受,仿佛看到了自己和身边人的影子。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爱”和“连接”有了全新的认识,也明白了为什么有些关系会越来越好,而有些关系却会逐渐疏远。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如何与人相处”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理解自己”的书,让我能够更好地去经营自己的人生和人际关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