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词曲类:词综(套装共3册)

四库全书词曲类:词综(套装共3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朱彝尊 著
图书标签:
  • 四库全书
  • 词曲
  • 词综
  • 古诗词
  • 文学
  • 典籍
  • 中国古典文学
  • 诗歌
  • 宋词
  • 套装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碧海箫音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书店
ISBN:9787514919196
商品编码:29036097912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8-02-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四库全书词曲类:词综(套装共3册)

定价:298.00元

作者:朱彝尊

出版社:中国书店

出版日期:2018-02-01

ISBN:978751491919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四库全书词曲类:词综(套装共3册)》是编录唐、宋、金、元词,通五百余家。于专集及诸选本外,凡稗官野纪中有片词足录者,辄为采掇,故多他选未见之作。其词名、句读为他选所淆乱,及姓氏、爵里之误,皆详考而订正之,其去取亦具有鉴别。所选能简择不苟如此,以视《花间》《草堂》诸编,胜之远矣。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词综(套装共3册)》并非旨在罗列收录,而是意在呈现一个更为宏观和精炼的词学画卷,带领读者穿越历史的长河,领略中国古代词作的波澜壮阔与精妙绝伦。本书的编辑宗旨,在于“综”字的精神,它并非简单地将零散的词作堆砌,而是力求在梳理、提炼、鉴赏的基础上,展现词体自萌芽、发展、成熟至变化的全貌,以及词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文人心中的独特印记。 本书的编纂,首先注重的是词体本身的演变轨迹。从汉魏六朝的乐府民歌,到唐代的词之滥觞,再到宋词的辉煌,直至元曲的独特风貌,每一个阶段都凝聚着时代的气息和文人的心血。我们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不仅涵盖了大家名家,如李白、杜甫、白居易、温庭筠、韦庄、晏殊、欧阳修、苏轼、辛弃疾、李清照、姜夔、张炎等人的传世名篇,更不乏一些鲜为人知却同样闪耀着艺术光芒的词作。这些作品,如同散落在历史长河中的璀璨珍珠,被本书精心打磨,逐一呈现。 在内容的选择上,《词综》摒弃了对生僻、晦涩、重复性高的作品的堆砌,转而聚焦于那些能够体现词体发展脉络、艺术特色鲜明、思想内涵深刻的佳作。这意味着,本书的读者将不会在浩如烟海的条目中迷失方向,而是能够沿着一条清晰的线索,逐步深入地理解词的发展历程。我们会关注词从早期作为歌唱性诗歌的特点,到唐代文人词的出现,再到宋词的进一步成熟与多样化,尤其是婉约与豪放两大流派的形成与发展。 在鉴赏层面,《词综》并非仅仅提供作品的原文,更蕴含着对词作的深入解读和品评。虽然本书本身并不直接提供冗长的评论文章,但其选本的匠心独运,本身就已是一种无声的鉴赏。每首词的选取,都经过了审慎的考量,力求展现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艺术上的成就以及情感上的感染力。通过这些精选的作品,读者可以自行体会词句的精炼,意境的深远,以及情感的跌宕起伏。书中隐含的编纂者对词学传统的深刻理解,将引导读者逐步培养起自己的鉴赏能力。 本书的另一个重要面向,是对词体所承载的丰富社会生活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展现。词,作为一种诞生于音乐,又与文人生活紧密相连的艺术形式,深刻地反映了不同时代的社会风貌、人生百态、情感世界。从闺阁中的相思愁绪,到边塞的壮志豪情;从宴饮的欢歌笑语,到隐逸的淡泊宁静;从家国天下的忧思,到人生苦短的感慨,词无不以其独特的笔触,将这些丰富而细腻的情感和景象加以描摹。通过阅读《词综》,读者不仅能欣赏到精美的诗句,更能感受到词中所蕴含的时代精神和人文关怀。 《词综》所追求的,是一种“综”而不“杂”的境界。它力求在有限的篇幅中,展现词体最精华、最具代表性的部分,让读者能够以最短的时间,获得对中国古代词最全面、最深刻的认识。本书的结构设计,也经过了反复推敲,旨在最大程度地方便读者进行查阅和学习。套装共3册的配置,也为内容的完整呈现和阅读的便利性提供了保障,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顺畅地衔接不同的篇章,感受到词学发展的连续性。 在语言风格上,《词综》秉持着严谨而不失雅致的原则。选取的词作,本身就是古代汉语的瑰宝,其语言的锤炼已臻化境。而在对于这些作品的呈现过程中,我们也力求以清晰、准确的文字,最大程度地保留其原有的韵味和风貌。本书将是文学爱好者、研究者以及所有对中国古代文学怀有浓厚兴趣的读者,一份不可多得的珍贵读物。它不提供即时性的答案,但提供的是无限的探索空间;它不给予冗长的说教,但给予的是最生动的范例。 总而言之,《词综(套装共3册)》是一部旨在系统性、精炼性地呈现中国古代词学成就的选本。它以“综”为核心,通过精心遴选具有代表性的词作,展现词体的发展脉络、艺术特色、思想内涵以及其所承载的丰富文化意蕴。本书的目标是引领读者穿越时空的界限,与历代词人进行心灵的对话,感受中国古代文学的独特魅力。它不仅是一部词汇的宝库,更是一部心灵的指南,一份对中国古代文化精神的致敬。读者将从中获得对词的更深层次的理解,也能够从中汲取文学创作和人生感悟的灵感。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最近在研究唐代传奇的演变脉络,为了对比不同时期文学体裁的流变,我特地淘了其他几部关于唐宋小说和散文的汇编。其中一本南宋的笔记合集,里面的记录风格极其生动活泼,对市井百态的描摹入木三分,读来趣味盎然。那本书的编者似乎更偏爱那些民间故事和奇闻轶事,与正统的官方史料形成了鲜明的对照。通过对比不同时代的文人对“记录”的不同取向,更能理解文学形式背后的社会心态是如何转化的。阅读这些不同领域的典籍,就像进行一场跨时代的文化考古,每一步挖掘都充满了惊喜。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实在让人眼前一亮,纸张的质感带着一种古典的温润,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完全能感受到编者的用心。我尤其欣赏它在排版上的考究,字体的选择和行距的把控,都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舒适度。要知道,面对这样一部浩如烟海的词曲选集,阅读体验至关重要。每次翻开,都能体会到一种跨越时空的对话感,仿佛能闻到宋元明清文人墨客在灯下吟咏的墨香。虽然我这次主要关注的是其他几本宋词选本,但光从这本书的外观和初步的翻阅感受来看,它的确是文史爱好者书架上不可或缺的一件重器,那种对待经典的敬畏感,从每一个细节中都能体会出来。

评分

我手边有一部清代文人关于诗歌格律的笺注本,里面的注释简直是“拆骨见髓”式的讲解,对每一个字词在不同语境下的微妙差异,都有长篇累牍的辨析。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古典,带着一股浓厚的学究气,但正是这种严谨,让人对其论述深信不疑。它教会了我,即便是最脍炙人口的名篇,其内部也蕴含着无数值得推敲的细节。通过钻研这些关于“如何写”的指导性文献,能间接地理解那些优秀词曲作品之所以经典的原因,是技巧与情感完美结合的产物。

评分

为了准备一个关于元代杂剧表演程式的讲座,我不得不啃下几本关于古代乐律和舞台调度的硬核参考书。其中一本专门分析《录鬼簿》的校注本,简直是文字版的舞台说明书,对人物的亮相、退场,以及伴奏的起落都有细致入微的标注。阅读这些材料时,我常常需要对照着现代戏曲的影音资料才能勉强跟上思路,那种对表演细节的执着,真的体现了古人对“道”的追求。它让我意识到,即便是不包括词曲本身的作品,同样能从侧面反映出那个时代艺术创作的深度和广度。

评分

最近沉迷于研究明代中后期的戏曲理论,手上有一本专门梳理昆山腔发展史的专著,内容详实得令人咋舌,从声腔的起源到板式的规范,都有详尽的考证和图示。作者显然是下了十年以上的功夫去打磨这部作品,每一个论断都有据可查,逻辑链条严密得像瑞士机械表。对比来看,那些泛泛而谈的普及读物简直相形见绌。这种深度钻研的作品,才能真正帮助我们理解艺术形式是如何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通过技艺的不断精进而达到高峰的。文学的魅力,往往就藏在那些最精微的技法之中。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