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佛学精要辞典
定价:98.00元
作者:丁福保,孙祖烈
出版社:宗教文化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5-01
ISBN:9787802548442
字数:
页码:40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佛学精要辞典》资料翔实,文字精要,集佛教各家各宗的看法,如实客观,对研究、阅读佛教经典的读者和信徒,均有良好的助益。不仅在佛学界影响深远,也是历史、哲学、文学等研究工作者的必要工具书。建国前曾多次再版,受益者甚众。而新中国建立以来,除个别书店进行过影印外,书架上几乎绝迹。为满足佛学研究者和各阶层人士的需要,本社决定再版发行。
目录
一画
二画
三画
四画
五画
六画
七画
八画
九画
十画
十一画
十二画
十三画
十四画
十五画
十六画
十七画
十八画
十九画
二十画
二十一画
二十二画
二十三画
二十四画
二十五画
二十六画
二十九画
三十三画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一画
二画
三画
四画
五画
六画
七画
八画
九画
十画
十一画
十二画
十三画
十四画
十五画
十六画
十七画
十八画
十九画
二十画
二十一画
二十二画
二十三画
二十四画
二十五画
二十六画
二十九画
三十三画
从一个纯粹的书籍收藏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装帧和纸张质量绝对是顶级的。内页采用了偏暖色的米黄色纸张,有效地减轻了长时间阅读带来的视觉疲劳,这对于需要反复查阅的工具书来说至关重要。字体选择上,宋体和楷体的搭配恰到好处,主要解释部分用宋体保证了清晰度,而引文或核心术语则用稍显古朴的楷体,这种视觉上的层次感,让查阅过程变成了一种享受。更值得称赞的是其索引系统的构建。很多辞典的索引非常粗糙,只能查到词条本身,但这本书的“主题索引”非常强大,它甚至能根据“与慈悲相关的概念”、“与空性相关的概念”进行分类检索。这意味着,如果你今天想深入了解佛法中关于“爱”的不同层次,可以直接跳转到相关联的词条群,无需一个词一个词地去查找。这种对用户体验的极致追求,让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工具,更是一件值得珍藏的工艺品,体现了出版方对佛学经典传播的敬畏之心。
评分我是一位大学历史系的学生,在研究印度思想史时接触到了大量的佛教文献,一开始被那些密密麻麻的专有名词搞得焦头烂额。我试用了好几本市面上的佛教词典,但它们要么太偏向于某一个朝代的翻译体系,导致我阅读早期文献时出现理解偏差;要么就是过于面向西方读者的简化版本,丢失了许多关键的语境。这本“佛学精要辞典”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广阔的视野和严谨的考据态度。它对同一个梵文或巴利文词汇,会详细列出在不同语境、不同译本(如鸠摩罗什译本与玄奘译本)中的细微差别,这对于进行历史语文学分析的我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比如,它对“菩萨”这个词的演变过程,不仅解释了其本义,还追踪了它在南传、汉传、藏传佛教体系中侧重点的变化,并给出了清晰的对比图表。这种超越宗派壁垒、聚焦于文本源流的梳理方式,使得这本书的可靠性极高,是进行严肃学术研究时不可或缺的辅助利器,它提供的不是简单的定义,而是知识的脉络和历史的深度。
评分我是一名长期接触禅修的爱好者,更注重实践层面的指导,所以对理论书籍的容忍度相对较低。很多辞典过于关注历史沿革和教义争论,读起来让人感觉高高在上,脱离了实际操作。然而,这本“佛学精要辞典”在处理“禅定”、“观照”、“心流”这类与修行体验紧密相关的词汇时,展现出了惊人的洞察力。它没有直接给出“应该怎么做”的指令,而是非常精准地描述了在不同禅修状态下,特定的心法或境界在佛学语境中是如何被定义的。例如,对“正念”的解释,它结合了巴利语和梵语的原意,更重要的是,它强调了正念在“止”与“观”之间的平衡作用,这种细致的区分在其他辞典中是很难看到的。读到相关的部分,我甚至能回忆起自己修行中那些模糊不清的感受,这本书像是为我的内在体验找到了一个准确的词汇标签,这对于深化自我觉察非常有帮助。它没有沦为一本纯粹的学术词典,更像是一本辅助个人修行的“心法工具箱”。
评分这本“佛学精要辞典”的排版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厚重而不失雅致,拿在手里就有一种沉甸甸的知识感。我原本以为佛学辞典都会是那种枯燥、晦涩的学术工具书,但这本书的编排显然考虑到了普通读者的接受程度。释义清晰流畅,不像很多专业词典那样,一个词条后面跟着一串你根本看不懂的古文引用,让人望而却步。它很巧妙地在提供严谨定义的 পড়েন 提供了通俗易懂的阐释,尤其对于“缘起性空”、“阿赖耶识”这类初学者最容易混淆的概念,它的解释角度非常多维。我特别欣赏它在收录词条时的平衡性,既没有过度偏重某个宗派的术语,也没有为了追求数量而塞入大量生僻、实用性不高的词汇。比如关于“六度”的解释,它不仅列出了各自的含义,还附带了在不同经典中如何运用的简短案例,这对于我这种想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佛法的人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封面设计也十分用心,那种水墨晕染的风格,让人在翻阅时仿佛置身于禅定的境界之中,而不是在做一个枯燥的查词工作。总的来说,这是一本既能满足硬核研究者对准确性的要求,又能温暖初学者的求知心的一本好书。
评分说实话,我买这本书之前,对它的期望值其实不高,毕竟市面上的佛学入门书籍汗牛充 বুকে,能真正做到“精要”二字的,屈指可数。很多辞典都是堆砌概念,让人读完后感觉脑子更乱了。但这本书的结构设计,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不是简单地按拼音或笔画排列,而是根据主题进行了巧妙的模块划分,比如“修行基础”、“部派分化”、“净土法门”等,这种逻辑性的组织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当我遇到一个不理解的词汇时,比如“中观学派的四句破立”,我不需要跳到好几页之外去寻找背景介绍,相关的概念在同一章节附近就能找到关联的解释,这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而不是零散的知识点。最让我惊喜的是,它在解释像“般若”、“涅槃”这类高度形而上的概念时,引用了大量现代心理学或哲学的语言进行类比,虽然这种做法在传统学者看来可能略显“离经叛道”,但对于我们这些在现代社会中摸索佛法真谛的人来说,这种跨界的沟通语言,无疑拉近了佛法与生活的距离。我感觉自己不是在啃一本古代的经文,而是在与一位深谙古今的智者对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