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绩效评价准则实务(第二版)
定价:58.00元
售价:39.4元,便宜18.6元,折扣67
作者:中国质量协会,国际质量科学研究院著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6-01
ISBN:9787506667470
字数:626000
页码:416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763kg
中国质量协会编著的《绩效评价准则实务(第2版)》是质量丛书之一,本书全面解读了《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的内涵,提供了多家企业的成功案例。
《绩效评价准则》(GB/T19580)2004年8月发布,2012年3月修订发布。为了帮助各类组织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在总结十多年学习和推广绩效模式实践的基础上,中国质量协会、国际质量科学研究院组织有关专家编写和修订《绩效评价准则实务(第2版)》一书。中国质量协会编著的《绩效评价准则实务(第2版)》全面解读了《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的内涵,提供了多家企业的成功案例。
对于我这样一个长期从事企业管理工作的老兵来说,对绩效评价的理解早已超越了简单的分数和排名。我更关注的是如何通过科学的绩效评价,建立一种持续改进的文化,激发团队的潜能,并最终驱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我选择这本书,是希望它能提供一种更加宏观、更加战略性的视角来审视绩效评价。我期待书中能够探讨如何将绩效评价融入到企业文化的建设中,如何通过评价体系的优化,引导员工的行为朝着符合企业价值观和发展方向的方向发展。同时,我也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利用技术手段来提升绩效评价的效率和准确性,例如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在绩效管理中的应用。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理解,在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中,如何灵活地调整和优化绩效评价的标准和方法,以应对不断出现的新挑战和新机遇。我期待从中获得一种能够指导我应对未来管理挑战的深刻洞见。
评分我是一位对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有着浓厚兴趣的学生,在校期间,我们接触到了大量的管理学理论,其中绩效管理和评价是课程的重头戏。虽然课堂上老师讲解了不少概念和模型,但总感觉隔靴搔痒,缺乏一种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深度。因此,在看到这本书的标题时,我立刻被吸引住了。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弥补我在这方面的知识短板,为我提供一个更加全面、系统的视角来理解绩效评价的“实务”层面。我希望能从中学习到如何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具体的操作指南,比如如何设计一套科学、公平、可操作的绩效评价体系,如何利用各种评价工具和方法来收集和分析数据,以及如何将评价结果有效地应用于人才发展、薪酬激励等环节。此外,我也对书中关于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企业绩效评价的差异化处理有所期待,因为我深知,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评价标准,只有最适合特定情境的解决方案。这本书的“实务”二字,让我看到了它能够成为连接理论与现实的桥梁。
评分说实话,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毕竟市面上关于绩效评价的书籍琳琅满目,很多都大同小异,要么是理论堆砌,要么是泛泛而谈。但是,当我翻开这本书的第一页,就被它独特的写作风格吸引住了。作者并没有一开始就大谈理论,而是通过一系列引人入胜的案例,将读者迅速带入了绩效评价的真实世界。这些案例,有的来自知名企业,有的则取材于我们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场景,非常生动形象。我特别喜欢书中对这些案例的深入剖析,作者不仅仅是罗列问题,而是层层剥茧,深入探讨了问题产生的根源,以及书中提出的“绩效评价准则”是如何一步步解决这些问题的。这种“案例驱动”的学习方式,让我感觉非常受用,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我期待这本书能够继续保持这种风格,为我提供更多鲜活的案例,并从中提炼出可借鉴的经验和方法,让我在实际工作中能够举一反三,游刃有余地处理各种绩效评价的挑战。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让人眼前一亮,简洁大气,没有花里胡哨的装饰,直观地传递出一种专业、严谨的学术氛围。拿到书的那一刻,我感觉沉甸甸的,厚实的内容预示着这是一本值得深入研读的著作。打开扉页,印入眼帘的“绩效评价准则实务”几个大字,立刻点燃了我内心深处的渴望。作为一个在职场摸爬滚打多年的工作者,绩效评价一直是让我既期待又头疼的环节。期待是因为它能客观衡量我们的付出和贡献,带来应有的回报;头疼则是因为常常感到评价标准模糊不清,过程不透明,最终的结果也难以让人信服。我迫切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系统地梳理和理解绩效评价的理论基础、核心要素以及在实际操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并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我尤其关注这本书是否能提供一些具体案例,让我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场景相结合,从而更好地指导我的绩效管理实践。我希望能从这本书中获得关于如何科学设定绩效目标、如何进行有效的绩效反馈、如何规避评价中的常见误区等方面的宝贵经验,最终能够提升整个团队的绩效水平。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非常精美,纸张质量也很好,翻阅起来手感极佳,这无疑为我的阅读体验增添了不少分数。我之所以选择这本书,是因为我目前所在的部门正在经历绩效考核的改革,很多原有的流程和标准都显得陈旧过时,急需更新换代。我希望能通过这本书,找到一些前沿的、具有国际视野的绩效评价理念和实践方法。我尤其关注书中是否能够提供关于如何构建一套能够激发员工积极性、促进组织目标实现的绩效评价体系。这不仅仅是关于“评价”本身,更重要的是“评价”背后的逻辑和目标。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理解,如何将绩效评价与企业的战略目标、业务发展紧密结合,而不是仅仅作为一种形式化的管理工具。此外,我也希望书中能够探讨一些关于如何提升评价的公正性、客观性和透明度的问题,以及如何有效地处理评价结果的应用,比如如何将其与薪酬、晋升、培训等人才管理环节进行有机衔接,从而真正发挥绩效评价的价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