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称: 遗传学实验 |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8-06-01 |
| 作者:唐文武 | 译者: | 开本: 16开 |
| 定价: 29.80 | 页数: | 印次: 1 |
| ISBN号:9787122317636 | 商品类型:图书 | 版次: 1 |
遗传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实验技术在遗传学教学科研中起着重要作用。根据新时代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本书编写了30个实验项目,涵盖了经典遗传学、细胞遗传学、微生物遗传学、数量与群体遗传学、分子遗传学等领域。在实验设计上包括基础验证实验、综合应用实验、研究设计性实验,目的在于加强学生基本实验技能培养,并通过综合、设计性实验训练,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生命科学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 本书适合作为综合性大学、师范院校、农林院校等生物及相关专业师生的实验教学用书,也可供相关专业研究生、科研及实验技术人员参考。
唐文武,广东省肇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副教授,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博士,广东省“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校级培养对象。主要从事植物遗传及分子设计育种工作,已从事遗传学理论及实验课程教学工作12年,积累丰富的遗传学实验教学经验和教学成果。先后主持“遗传学精品课程”、“遗传学双语课程”、生物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等省级、校级各类教学改革项目4项,发表相关教学研究论文6篇。在科研方面,先后主持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1项,主持教育厅科研项目1项,主持肇庆市科技项目3项,参与各类科研项目8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各类学术论文12篇。
**部分经典遗传学实验1 实验一果蝇的野外采集、饲养及生活史1 实验二果蝇的性别鉴定和突变性状观察6 实验三果蝇的单因子杂交实验11 实验四果蝇的双因子杂交实验16 实验五果蝇的伴性遗传分析20 实验六玉米籽粒性状的遗传分析25 第二部分细胞遗传学实验31 实验七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及染色体行为观察31 实验八动植物细胞减数分裂及染色体行为的观察37 实验九果蝇唾腺染色体的制备与观察43 实验十人类体细胞性染色质的检测47 实验十一人类染色体核型分析53 第三部分微生物遗传学实验58 实验十二大肠杆菌的诱变与遗传分析58 实验十三大肠杆菌的杂交及基因定位63 实验十四大肠杆菌的遗传转化68 实验十五粗糙脉孢霉的顺序四分子分析72 第四部分数量与群体遗传学实验79 实验十六人类ABO血型鉴定及群体遗传分析79 实验十七PTC味盲基因的群体遗传分析84 实验十八农作物遗传力的估算88 实验十九人类指纹的遗传分析93 第五部分分子遗传学实验98 实验二十植物基因组DNA的提取与鉴定98 实验二十一细菌质粒DNA的提取与纯化104 实验二十二植物总RNA的提取与检测108 实验二十三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PCR技术)112 第六部分遗传学综合应用实验115 实验二十四模式植物拟南芥培养及性状观察115 实验二十五高等植物的有性杂交120 实验二十六重组质粒的构建、转化和蓝白斑筛选131 实验二十七DNA的Southern印迹杂交137 第七部分遗传学研究设计性实验142 实验二十八人类质量性状的调查与遗传分析142 实验二十九植物多倍体的诱发与鉴定147 实验三十应用分子标记技术鉴定植物真假杂交种子152 附录157 附录1果蝇培养基的配制157 附录2实验室常用染色液的配制158 附录3实验室常用试剂的配制160 附录4生物实验常用培养基的配制162 附录5粗糙脉孢霉培养基的配制166 附录6实验室常用分子生物学试剂的配制167 附录7实验室常用缓冲溶液的配制169 附录8χ2分布表171 附录9遗传学实验工作制度172
这本书的内容让我对生命本质有了全新的认识,我一直觉得遗传信息就如同我们写在书本上的文字一样,是固定不变的。然而,《遗传学实验》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书中关于表观遗传学的讨论,让我意识到,除了DNA序列本身,环境因素、生活方式甚至情感经历,都可能以一种“后天”的方式影响基因的表达,而这些影响是可以传递给下一代的。这简直太令人震撼了!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习惯,思考它们可能对我的健康以及未来子孙产生的影响。书中对于基因工程伦理的探讨也让我印象深刻,它并没有给出一个简单的对错判断,而是呈现了多方面的观点和争论,引导读者自己去思考其中的复杂性。这让我认识到,科学的进步总是伴随着伦理的挑战,而作为个体,我们也需要具备批判性思维,去理解和参与这些讨论。读完这部分,我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仅仅被动的生物体,而是能够主动去理解和影响自身遗传命运的参与者。
评分《遗传学实验》这本书的内容,让我对“人”这个概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我一直认为,我们之所以是现在的样子,很大程度上是由父母给的基因决定的,是“注定”的。然而,这本书通过对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详细阐述,让我看到了“可塑性”的力量。它解释了为什么即使基因相同,个体之间也会存在差异;为什么在不同的环境下,同一个人可能会展现出不同的特质。这种观点让我感到一种希望和激励,意味着我们并非完全受基因的摆布,而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和选择,去影响甚至改变我们自身的发展轨迹。书中关于疾病基因筛查和基因治疗的最新进展的介绍,更是让我看到了现代医学在理解和干预遗传疾病方面的巨大潜力,这无疑为许多面临遗传困境的人们带来了新的希望。阅读过程中,我反复思考,我们究竟是什么?是基因的堆砌,还是环境塑造的产物,抑或是两者之间不断互动的结果?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引人入胜的视角,让我对这些终极问题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结构和叙述方式感到非常惊艳。它不像我过去读过的很多教材那样,上来就灌输一大堆理论,而是采用了一种“问题导向”的学习模式。每一章的开始,都会抛出一个读者可能感兴趣或者生活中遇到的遗传学现象,然后循序渐进地引导你去探索背后的科学原理。这种方式极大地激发了我的好奇心,让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答案。而且,书中穿插了大量真实世界的案例研究,从农作物育种到疾病诊断,从人类起源到物种演化,这些鲜活的例子让我看到了遗传学在各个领域的巨大应用价值,也让我深刻体会到这项科学的魅力。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复杂概念的简化处理,它并非为了简化而牺牲严谨性,而是通过巧妙的比喻和类比,将深奥的理论转化为易于理解的知识。例如,在解释DNA复制机制时,作者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那个复杂的双螺旋解旋和互补配对的过程。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方式,让我觉得学习遗传学不再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任务,而是一次充满乐趣的探索之旅。
评分我必须说,这本书的逻辑清晰度和知识的系统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并没有仅仅罗列一些零散的遗传学知识点,而是构建了一个非常完整的知识体系。从最基础的遗传物质、基因结构,到复杂的基因调控、遗传病的诊断和治疗,每一个章节都承接前一个章节的内容,层层递进,让读者能够逐步建立起对遗传学宏观和微观层面的理解。书中对于一些经典遗传学实验的设计和结果分析的描述,尤其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仅是告诉你实验的结论,更重要的是,它会带你一步步去理解科学家是如何进行实验设计,如何分析数据,又是如何从实验结果中得出科学的推断。这种“授人以渔”的方式,让我学会了如何去思考和分析遗传学问题,而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遗传多样性与适应性进化的章节,它将遗传学与生态学和进化论紧密结合,展现了基因在漫长生命演化过程中的作用,让我对生命力的顽强和多样性有了更深的敬畏。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让我彻底颠覆了我对遗传学的认知。一直以来,我总觉得遗传学是那种高高在上、充斥着专业术语的学科,离我的生活很远。但《遗传学实验》这本书,通过极其生动形象的例子和循序渐进的讲解,将那些原本抽象的概念变得触手可及。书中关于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描述,就像是在亲眼目睹一段科学史的发生,那些图示和解释,让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古老而智慧的实验室,感受着前辈科学家们严谨的思维和对真理的不懈追求。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基因突变那一章节的阐述,它并没有一味地强调突变的“坏”处,而是巧妙地引出了突变在生物多样性和进化中的重要作用,这让我开始用一种更包容和辩证的眼光去看待生命的变化。书中还提到了许多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遗传现象,比如为什么有些家庭会遗传某些疾病,又比如为什么我们会继承父母的某些特征,这些都得到了令人信服的解答。读完这部分,我感觉自己不再是被动接受遗传的个体,而是能够更好地理解自身和身边人的生物学根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