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画史记丛
定价:39.00元
作者:刘新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12-01
ISBN:9787549592562
字数:
页码:272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画史记丛》是一部饱含作家见解与思考的美术史专著,具有的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有利于美术史研究,是作者学术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适于相关从业人员及美术爱好者的学习与阅读。
n内容提要
这本《画史记丛》里收录的是刘新从未在其他场合发表过的几十篇杂文合集;文体包括讲义、论文、札记、随笔等;内容包括苏立文、鲁迅、陈师曾、徐悲鸿、刘海粟、齐白石、许幸之、张在民、张倩英、雷时康、丁聪、丰子恺、蒋兆和、周思聪和德国木刻研究、苏联时期木刻、美洲版画、英国木刻等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中活跃的艺术人物和艺术种类。
n目录
目录
n[卷一]
n从 “国立”到 “中央” _3
n——中国早期西画演进的北方路线及中心格局的再发现
n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中的装饰绘画体系 _18
n——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艺术文脉和绘学传统
n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研究与学科中的李树声 _31
n苏立文的叙述史学 _40
n——读苏立文的《20世纪中国艺术与艺术家》
n鲁迅与厨川白村 _52
n陈师曾与大村西崖 _59
n从史料到史识 _66
n[卷二]
n明季吴兴版画一瞥 _77
n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美术思想环境 _80
n上海百年美术的一个轮廓 _95
n黑暗中的一道亮光 _99
n风光这边独好 _105
n《第三代中国油画家研究》略读笔记 _111
n理性与粗犷的视觉灵光 _118
n——德国黑白木刻散记
n浪漫青年的艺术 _124
n——苏联时期的木刻版画
n人类颂歌与现实抗争的版画谱系 _130
n——我知道的美洲版画
n俊秀之风 _135
n——英国版画琐记
n[卷三]
n恢宏豪气世纪风 _141
n——读刘海粟随记
n不要忘了许幸之 _148
n叶浅予笔下的活的中国 _152
n曾经是木刻家的张在民 _158
n找回的张倩英 _162
n寄往天国的书 _165
n纪念雷时康老师 _174
n我看谌北新的风景画 _182
n德加的色粉画 _189
n[卷四]
n远古的浪漫 _197
n乡土的知觉与价值 _201
n漫谈绘画学习中的速写价值 _203
n中国油画史中的 “写意”语境 _221
n——“文脉传薪:2015中国写意油画”学术研讨会发言追记
n我们的 “特点”在哪? _229
n凃克的贺年画 _234
n丁聪与 《阿Q正传》插画 _237
n图解丁聪 _240
n丰子恺的《艺术教育》 _243
n丰子恺的新旧两张画 _246
n大放 “卫星”的蒋兆和 _249
n周思聪的《人民和总理》 _252
n两岸书 _254
n后 记 _257
n作者介绍
刘新,批评家、编辑、画家、策展人,主要研究方向:视觉文化研究、美术史、艺术学、美术批评与方法研究等。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西美术家协会理论艺委会主任。长期从事美术史论、美术批评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在中国近现代美术研究方面甚有建树。
文摘
《画史记丛》:
  这个社团是杭州国立艺专学生成立的“一八艺社”,那个大文豪则是鲁迅。事实上,“一八艺社”并不是一个专门倡导木刻艺术的团体,而是一个包含国画、油画和图案等多种画种的校方团体,后来一些受左翼文艺影响的学生对它重新进行组织,改变了它的艺术性质,突出了普罗美术的内容,强化了木刻于其中的地位。里面的几位主要成员陈耀唐(陈铁耕)、陈广(陈卓坤)、胡以撰(胡一川)、汪占非、姚馥(夏明)、卢鸿基等,后来都成了新兴木刻运动的健将。标志着中国新兴木刻运动正式发端的“上海木刻讲习班”,即是“一八艺社”的部分成员与上海的进步美术青年周熙(江丰)、黄聊化(黄山定)和左翼美术家联盟结合后,由鲁迅先生挑选人员,于1931年8月在上海举办的。有了“左联”和鲁迅的思想引导,普罗艺术在进步青年中的影响迅速推及社会,成为学院艺术无法相比的一种社会性思潮,甚至到了木刻即是左翼和进步的代名词的程度,尤其抗战以后,这种态度和指向更是这样。总之木刻运动的思想基础一直是左翼文化运动,也当然一直是中国党所保护和提倡的艺术。
  ……
序言
最近刚读完《XH画史记丛》中的一部分,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与其说它是一本介绍画作的书,不如说它是一部关于“看见”的书。作者带领我们重新审视那些耳熟能详的画作,却又挖掘出了不为人知的细节。比如,关于唐代仕女画的那些章节,我一直以为那些丰腴的女子只是时代审美的体现,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她们眼神中的故事,她们服饰上精巧的图案所蕴含的时代信息,以及她们在整个社会结构中的位置。它不仅仅是描绘了“美”,更是解读了“美”背后的文化逻辑。我特别喜欢其中对于色彩运用的分析,那些看似随意的笔触,实则蕴含着画家对光影、空间以及情感的精准把握。读完之后,我再去看那些画作,感觉像是戴上了一副透视眼镜,看到了画面之下更深层次的结构和意义。这套书让我对“欣赏”这件事有了全新的理解,不再是停留在表面的赞叹,而是能够深入到创作者的意图,理解艺术的脉络。
评分《XH画史记丛》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跟随一位博学而又风趣的向导,在历史的长河中漫步。作者的文笔非常流畅,没有生涩的专业术语,即使是对绘画一窍不通的人,也能轻松地理解。我尤其欣赏它对于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画派进行比较和分析的时候,那种视角非常独特。它不拘泥于固定的框架,而是能够跳脱出来,从更宏观的角度去审视艺术的发展。比如,在讲到抽象艺术的时候,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将其定义为“看不懂”,而是深入浅出地解释了抽象艺术的起源、发展以及它所表达的理念。我之前一直对抽象艺术有些抗拒,但读完这本书,我开始能够理解其中的一些逻辑和美感。它让我明白,艺术的表达是多种多样的,不应该被单一的标准所衡量。这套书让我对艺术史的理解更加立体和全面,也更加开放和包容。
评分《XH画史记丛》给我带来的震撼,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改变。我一直觉得艺术史是很遥远的东西,是专家学者们的领域,普通人很难真正理解。但这本书却用一种非常亲切、非常生活化的语言,将那些复杂的理论和概念变得触手可及。尤其是我读到关于民间艺术的部分,感觉像是打开了一个新世界。那些没有被学院派所“正统”的画作,却充满了生命力和原始的创造力。作者没有居高临下地评判,而是以一种平等的姿态,去发现和赞美这些充满活力的艺术表达。我记得有关于年画的章节,里面详细介绍了不同地区年画的风格、题材以及它们在人们生活中的意义。我之前对年画的印象只停留在红红火火的喜庆,但读完之后,才发现它们承载了那么多民俗信仰、祈愿祝福,甚至还有对现实生活的讽刺和戏谑。这套书让我意识到,艺术无处不在,它不仅仅存在于博物馆和画廊,更深深地根植于我们 everyday life 中。
评分《XH画史记丛》这套书,说是画史,我倒觉得它更像是一场跨越时空的视觉盛宴。翻开第一页,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它没有那种枯燥的学院派说教,而是以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将那些沉寂在历史尘埃中的画作一一呈现在我们面前。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文人画的那几章,作者不仅梳理了历代文人画家们笔下的山水、花鸟,更深入剖析了他们创作时的心境、哲学思考,以及那些画作背后隐藏的社会文化背景。读着读着,我仿佛能听到古人抚琴弄墨的声音,感受到他们遗世独立的清高,体会到他们寄情山水的闲适。那些留白之处,不是空洞,而是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让每一幅画都活了起来。它让我明白,绘画不仅仅是技艺的展现,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一种与古人对话的方式。我常常会在午后阳光正好时,捧着这本书,沉浸在那些墨色与色彩交织的世界里,感受那份宁静与超然。这套书,对我来说,不仅是一次知识的汲取,更是一次灵魂的洗涤。
评分说实话,《XH画史记丛》这本书,与其说是读,不如说是“品”。它不像某些书那样,让你一口气读完,而是需要你慢慢地去咀嚼,去体会。我特别喜欢它在描述一些著名画作时,所营造的那种氛围。比如,在讲到一些山水画时,作者仿佛就置身于画中,为你细细地描绘出那山,那水,那云,那雾。我仿佛能听到松涛阵阵,闻到泥土的芬芳。这种沉浸式的体验,是我在其他任何画史读物中都未曾有过的。它不仅仅是告诉你这幅画是谁画的,画的是什么,更是让你感受到画中的情绪,体悟到画家的心境。有时候,我会在读到一幅画的时候,就直接去找这幅画的原作来看,那种从文字描述到视觉冲击的瞬间对接,感觉妙不可言。这套书的魅力在于,它能够唤醒你内心深处对美的感知,让你重新发现这个世界的细腻之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