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震悲5 12 (我们在一起)
定价:98.00元
作者:“我们在一起”活动组委会著
出版社:福建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7-01
ISBN:978753931999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我们首先是人,其次才是创意人”——2008年5月13日下午14点28分,“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个24小时。视觉中国网站编辑部紧急推出了抗震救灾专题页面;技术部紧急开发的以“为灾区人民祈福”的祈福墙上线,短短几个小时就留下了数千条祝福——这是中国350万创意人群时间发出的支援四川灾区的强大声音。
2008年5月13日下午,我们在论坛里面发起了“我们在一起”大型公益设计活动,开始面向设计师征集公益海报、宣传单.抗震知识漫画之类的设计作品支援灾区,网友们很快就在论坛里发布了近百件公益设计作品。但是,来自四川灾区的电视直播让我们一天比一天揪心,视觉中国不少网友也开始置疑起我们的爱心和行动。
2008年5月15日,视觉中国网友韩中磊在论坛里贴出了这样一个帖子:“视觉中国,我们该行动起来了,灾区需要我们行动起来!别在画你的插画了,我们的眼里只有灾区的血红;别在想你的创意了,全中国的人的心都在因为灾难而颤抖;别在鼓捣你的艺术了。那些残缺的肢体还无处找寻!为灾区的人们做点什么!为我们痛苦的祖国做点什么!”
2008年5月16日,“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第四天上午,视觉中国网站召开了一个紧急会议。一场全球华人设计界众志成城的设计活动也开始全面启动。下午14点28分,在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会,中华企业形象设计委员会、澳门设计师协会、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天津美术学院,视觉中国网站、新浪网等近100家机构、院校、设计公司、媒体等单位的联合下,我们向全球华人设计界紧急发出了“2008‘我们在一起’——全球华人设计师抗震救灾公益海报设计”征集活动倡议书。
我们相信,这不是一个设计比赛,这里没有和第二,这是全球华人设计师的集体奉献。它没有截稿时间。它没有参与限制。只要我们还有爱,灾区人民还需要我们,它就会一直持续下去,创意永远不会枯竭!
2008年6月12日,“汶川大地震”月祭,“2008‘我们在一起’——全球华人设计师抗震救灾公益海报设计展”预展在四川美术馆隆重举行。全球华人公益海报设计征集的阶段行动,得到了灾区人民的感激,得到了众多媒体的广泛报道和认可。
2008年6月16日,“2008‘我们在一起’——全球华人设计师抗震救灾公益海报设计”征集活动启动后的个月,我们收获了全球华人设计师提交的近一万件公益海报设计作品。在此基础上,我们挑选了其中的一部分作品进行编辑出版,以期在2008年7月12日,“汶川大地震”两周月祭日的时候面世。以此告慰长眠在四川大地的数万遇难同胞。
本书收录了来自中国大陆、港澳台、美国、法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地数百位设计师的数百件作品,其中有不少是被包括中央电视台、四川电视台、人民日报、南方都市报、读者文摘等在内的众多媒体广泛播放刊载的作品。这些感人至深的公益海报作品,以其鲜明的社会主题.感人的视觉语言、强烈的生命关怀,将成为中国这个独特历史时间中不可磨灭的视觉记忆,在中国乃至全球公益海报史上书写浓重的一笔。
目录
许愿墙
作品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读到《震悲5 12 (我们在一起)》这个书名,我的脑海里immediately涌现出很多画面。那种巨大的冲击力,那种突如其来的悲伤,以及后来全国人民团结一致的感人场景,都让我心潮澎湃。我一直对那些能够深刻反映时代变迁,又饱含人文关怀的作品情有独钟。这本书的书名,恰恰包含了这两个重要的元素:历史事件的印记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结。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将如此沉重的主题,用一种既真实又富有感染力的方式呈现出来。我希望这本书不会流于表面,而是能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去挖掘他们在灾难面前的挣扎、勇气和希望。特别是“我们在一起”这个副标题,我感觉它不仅仅是在陈述一个事实,更是一种情感的呼唤,一种精神的传承。我渴望在这本书中看到那些普通人的故事,看到他们在绝境中如何展现出惊人的生命力,以及他们之间如何用爱和陪伴,共同度过那段艰难的岁月。
评分《震悲5 12 (我们在一起)》这本书,说实话,从书名一开始就勾起了我强烈的好奇心。那个“震悲”二字,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沉重感,又紧随其后的“5 12”,瞬间就把我的思绪拉回到那个令人心痛的日子。虽然我当时还很小,对很多事情都懵懵懂懂,但父母、长辈口中那些关于地震的描述,以及随之而来的巨大悲伤,却深深地烙印在了我的记忆里。所以,当我在书店看到这本书时,几乎没有犹豫就拿起来了。我特别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将这样一段沉重的历史,以一种能够被理解、被感受的方式呈现出来,尤其是“我们在一起”这个副标题,似乎预示着一种情感的联结,一种在灾难面前不孤单的力量。我期待着,这本书不仅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能触动人内心深处的情感,让我重新思考“在一起”的意义,以及在逆境中,我们如何才能成为彼此的力量。我希望它能让我有所感动,有所启迪,甚至能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面对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困难。
评分拿到《震悲5 12 (我们在一起)》这本书,我最先感受到的是它厚重的纸质和封面传达出的那种故事感。我并不是那种会特别去追寻历史事件细节的读者,但我相信好的故事,总能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触动人心。这本书的书名,让我立刻联想到了那个改变了无数人命运的时刻,而“我们在一起”这四个字,又好像在寒冷中透出一丝暖意,让人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我特别想知道,作者是如何通过文字,将那些遥远而又深刻的经历,转化为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段段动人的情节。我不太喜欢那种枯燥乏味的史料堆砌,我更喜欢能够让我沉浸其中,仿佛置身于故事发生的现场,去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所以,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有引人入胜的情节,有触动人心的情感描写,让我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与书中的人物一同经历,一同成长,一同去体会那种在艰难时刻,人与人之间互相扶持、共同面对的力量。
评分《震悲5 12 (我们在一起)》这个书名,真的非常有画面感。我第一眼看到就觉得,这绝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纪实作品。那个“震悲”二字,自带一种低沉而压抑的氛围,仿佛已经预示了故事中隐藏的深沉情感和巨大的挑战。然而,“5 12”又精准地定位了时间,勾起了我对那段历史的集体记忆,虽然我并非亲身经历者,但通过各种渠道,我早已知道那一天对无数家庭意味着什么。最让我眼前一亮的是“我们在一起”这几个字,它们仿佛是一束光,穿透了“震悲”带来的阴影,给人一种温暖和希望。这让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在描绘宏大灾难的同时,又细腻地捕捉到人与人之间那种超越生死的羁绊,那种在困境中互相取暖、相互鼓励的温情。我期待这本书能给我带来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它或许会让我落泪,但更希望它能让我感受到一种强大的生命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评分《震悲5 12 (我们在一起)》这本书,光看名字就让人心头一紧,然后又慢慢升起一股暖意。那个“震悲”二字,无疑是对一场巨大灾难的直接映射,会瞬间勾起很多人心底深处对于那段沉痛过往的记忆,那种对生命的敬畏,对失去的伤感,是无法回避的。但紧随其后的“5 12”,又立刻将这份抽象的情绪具象化,指向了一个具体的、无法磨灭的日期。而最让我动容的是“我们在一起”这几个字,它们像是一句温柔的安慰,又像是一种强大的宣言,在灾难的背景下,传递出一种坚韧不拔的力量和永不放弃的希望。我脑海里已经开始想象,这本书会讲述怎样的故事?是那些感人肺腑的救援场景,还是在废墟中不期而遇的温情瞬间?是那些失去亲人却依然选择坚强的生命,还是在困难面前,人们如何守望相助,共同重建家园?我期待它能让我看到,即使面对再大的悲剧,人类的情感和联结依然能迸发出如此璀璨的光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