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復原圖的世界 恐龍的科學繪畫方法
:88.00元
售價:66.0元,便宜22.0元,摺扣75
作者: 伊藤丙雄; 富田幸光;關懷
齣版社:人民郵電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10-01
ISBN:9787115467683
字數:
頁碼:143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恐龍一直是大傢喜愛的主題之一,無論是紀錄片、科幻電影還是小說都著墨頗多,這一神秘的古生物長久地激發著現代人類的想象力。像90年代上映的《侏羅紀公園》就風靡一時,如今恐龍仍然是兒童以及成人非常感興趣的內容之一。 本書中,作者所描寫的復原畫的過程,從草圖設計到完成為止的過程都有詳細介紹。特彆是繪製這種滅絕的生物的時候,要讓描繪更具有真實感。
關於恐龍,無論是紀錄片、科幻電影還是小說都著墨頗多,這一神秘的古生物長久地激發著現代人類的想象力。對於幻迷來說,除瞭反復欣賞迴味波瀾壯闊的電影大片外,收藏與奇幻生物相關的物品,討論和研究所有與奇幻相關的話題,甚至也會手繪一張奇幻色彩的畫稿。
這是一本介紹恐龍復原圖的繪畫方法的圖書。復原圖的創作屬於科學繪畫一個很有特色的領域。本書中,作者詳細敘述瞭復原畫的繪製過程,從進行科學繪畫創作的7項規則,到帶背景的復原圖的繪畫技巧,到錶現恐龍大小的技巧;從通過細心觀察來素描底圖,到恐龍骨骼和肌肉的錶現方法,到通過剪影法來錶現光影,讓恐龍的描繪更具有真實感。書中還例舉瞭劍龍和阿馬加龍兩種恐龍的底圖的素描過程,以及大傢所熟知的霸王龍、半鳥龍、食肉牛龍等11種恐龍的詳細著色過程。
本書圖文並茂,講解係統,適閤對奇幻生物感興趣的讀者、研究人員,以及影視方麵的工作人員閱讀。
伊藤丙雄畫,東京工科大學設計係副教授
1966年齣生於韆葉縣市川市。1990年畢業於東京藝術大學美術係設計科,1992年獲得該係形成設計專業的碩士學位。與1992年導1995年期間擔任東京藝術大學美術係設計科的兼課講師,2010年起擔任東京工科大學設計係副教授(在職)。日本設計學會會員。專業領域:插圖及平麵設計。
著作:《滅絕的哺乳動物圖鑒》、《新版 滅絕的哺乳動物圖鑒》(插圖為閤著)(以上為丸善株式會社齣版)
主要業績:“滅絕的大型哺乳動物展”、“大型恐龍展1998”、“大型恐龍展2009”、“大型哺乳動物展”的復原圖、國立科學博物館地球館展示闆復原圖、人物形象·黏土動畫製作(精工愛普生(Seiko Epson)等)、刊登插圖(國傢地理、小學館圖鑒NEO等),還主辦過多次個展、群展,平麵設計整體都有很廣泛的參與。
富田幸光,國立科學博物館生命進化史研究小組組長,1950年齣生於愛知縣瀨戶市。橫濱國立大學教育係畢業後,前往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研究生院留學。獲得博士(Ph.D.)學位。1981年起擔任國立科學博物館研究員,1995年擔任該館的古生物第三研究室室長,2012年起擔任該館的生命進化史研究小組組長(在職)。專業為古脊椎動物學(特彆是哺乳動物化石)。不隻是日本各地,至今為止曾到過美國的落基山脈地區、濛古的戈壁沙漠、中國內濛古和安徽省等進行野外調查,主要研究小型哺乳動物和早第三紀的早期哺乳動物的化石。主要的著作有,《恐龍們的地球》、《恐龍和我們哺乳動物》、《美洲大陸自然雜誌1》(閤編)、《廣辭苑·第6版》(分擔執筆)(以上為岩波書店齣版)、《古生物學事典·第2版》(閤著,朝倉書店)、《圖解非洲哺乳動物—進化與古代環境的變遷--》(譯著)、《滅絕的哺乳動物圖鑒》、《新版 滅絕的哺乳動物圖鑒》(以上為丸善株式會社齣版)等。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那種融閤瞭寫實與藝術的風格,瞬間就吸引瞭我。我一直對那些能將復雜科學概念以視覺化的方式呈現齣來的作品情有獨鍾,而《復原圖的世界:恐龍的科學繪畫方法》正是這樣一本讓我眼前一亮的書。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如何繪畫恐龍的書,更像是通往一個失落世界的鑰匙,讓我能夠通過藝術傢的視角去想象和構建那些已經消失的生命。書中的插畫色彩豐富,綫條流暢,每一筆都充滿瞭對細節的極緻追求,仿佛能感受到遠古時代的氣息。我尤其欣賞的是它對於古生物學知識的融入,每一幅恐龍的姿態、骨骼結構、皮膚紋理,都經過嚴謹的考證,這使得作品既具有科學的嚴謹性,又不失藝術的感染力。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帶我進入一個更加深入的科學繪畫世界,去探索那些隱藏在復原圖背後的故事和技巧,或許還能從中學習到如何以更科學、更具說服力的方式去描繪那些我們隻能通過化石想象的生物。這本書無疑是一本視覺的盛宴,也是一場智慧的啓迪,它讓我對科學與藝術的結閤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欣賞。
評分作為一個業餘的科學愛好者,我一直對恐龍充滿好奇,尤其是那些在博物館和書籍中看到的逼真復原圖,總是能激發我無限的想象。這本《復原圖的世界:恐龍的科學繪畫方法》仿佛是我期盼已久的一份禮物。我翻閱它的時候,能夠感覺到作者在畫麵構建上所付齣的心血,那種對科學事實的尊重,以及對藝術錶現力的追求,都體現在字裏行間和圖畫之中。我特彆喜歡書中對不同恐龍種類描繪的處理方式,它們並非韆篇一律,而是根據各自的生態習性和生存環境,展現齣截然不同的生命力。例如,某些食肉恐龍的銳利眼神和充滿張力的肌肉綫條,以及某些植食恐龍溫順而警惕的神態,都顯得栩栩如生。我能夠從中感受到作者在科研人員的指導下,如何將科學數據轉化為生動的視覺語言。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僅在於提供繪畫技巧,更在於它傳遞瞭一種嚴謹的科學精神,它鼓勵讀者在創作的同時,深入瞭解所描繪對象的科學背景,從而創作齣既有科學價值又具藝術魅力的作品。我迫不及待地想通過這本書,學習如何更科學、更藝術地去描繪我心中那些偉岸的遠古巨獸。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讓我眼前一亮,沉甸甸的紙張,高質量的印刷,以及精心挑選的封麵圖案,都透露齣一種專業和用心。《復原圖的世界:恐龍的科學繪畫方法》在我看來,不僅僅是一本關於繪畫的書,更像是一部關於古生物科學還原的藝術史。我一直對科學的再現過程非常著迷,尤其是那些將抽象的科學理論轉化為具象的視覺形象的過程。恐龍復原圖就是其中最生動的例子之一。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淺齣地講解,那些科學傢們是如何通過化石信息推測恐龍的外形,而藝術傢們又如何運用自己的技藝,將這些推測變成栩栩如生的畫麵。這本書給我一種感覺,它不僅僅是教授繪畫技巧,更是在傳授一種理解和解讀古生物世界的方法。我期待能夠從中學習到,如何去捕捉恐龍的運動姿態,如何去描繪它們可能的生活場景,以及如何為它們增添科學上閤理的生命色彩。我相信,這本書將為我打開一扇全新的藝術創作和科學探索的大門。
評分說實話,我買這本書更多是齣於一種好奇心。我一直覺得,恐龍復原圖不僅僅是簡單的繪畫,它背後蘊含著大量的科學研究和藝術傢的想象力。而《復原圖的世界:恐龍的科學繪畫方法》這本書,似乎就給瞭我一個窺探這種“魔法”的機會。我非常期待能夠瞭解,那些在我們看來似乎是憑空創造齣來的恐龍形象,究竟是如何一步步從零散的化石信息中“復活”齣來的。書中對於細節的刻畫,例如恐龍皮膚的質感、羽毛的排列方式,甚至是它們可能有的體色,都可能隱藏著科學的綫索。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教會我如何去“閱讀”這些細節,如何將科學證據轉化為藝術錶現,讓恐龍在紙上重現它們的生命軌跡。這本書就像是一扇門,打開瞭通往古生物科學繪畫領域的神秘世界。我想要理解其中嚴謹的邏輯,感受其中藝術的魅力,並且嘗試著去模仿和學習,用自己的方式去描繪那些曾經存在於地球上的傳奇生物。這種跨學科的結閤,是我一直以來都非常感興趣的方嚮,這本書恰好滿足瞭我的求知欲。
評分這本書的問世,對我來說,無疑是一份非常珍貴的禮物。我一直以來都對恐龍的世界充滿瞭嚮往,而《復原圖的世界:恐龍的科學繪畫方法》這本書,似乎提供瞭一種讓我能夠更深入地“接觸”恐龍的方式。我非常好奇,那些我們現在看到的恐龍復原圖,究竟是如何從冰冷的化石變成充滿生機的形象的。這本書是否會揭示其中科學研究的嚴謹性,以及藝術傢在創作過程中所需要付齣的努力?我希望能夠從中學習到,如何將科學的嚴謹與藝術的靈動完美結閤。這本書的齣現,也讓我對科學插畫這個領域有瞭更濃厚的興趣。我渴望瞭解,藝術傢們是如何在遵循科學事實的前提下,通過色彩、綫條和構圖,賦予恐龍生命,讓它們在二維平麵上重新展現曾經的輝煌。我期待通過這本書,能夠更深刻地理解恐龍的科學繪畫方法,並且從中獲得靈感,去嘗試描繪屬於我自己的恐龍世界。這本書不僅僅是繪畫教程,更是一種科學與藝術的融閤,一次穿越時空的想象之旅。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