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笔花鸟画 零基础轻松学 9787539998787

工笔花鸟画 零基础轻松学 9787539998787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洛丹 著
图书标签:
  • 工笔花鸟画
  • 绘画
  • 零基础
  • 教程
  • 艺术
  • 绘画技巧
  • 国画
  • 花鸟画
  • 技法
  • 入门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广影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9998787
商品编码:29642026669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7-03-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工笔花鸟画 零基础轻松学

定价:38.00元

售价:27.7元,便宜10.3元,折扣72

作者:王洛丹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3-01

ISBN:9787539998787

字数:

页码:9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工笔花鸟画——零基础轻松学》以工笔花鸟画基础教学为主,共以8张示范画稿为例,依次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来完成作品。每张画稿分别从勾线、设色等多个步骤细节展示,逐步深入刻画,辅以通俗易懂的分步骤讲解说明,使读者能够轻松学会各种花卉、草虫和鸟儿的绘画方法,从而扎实掌握工笔花鸟画的一般绘画步骤。本书为初学者学习工笔画技法,提升美术修养并陶冶情操的便捷临本。n

内容提要


《工笔花鸟画——零基础轻松学》以工笔花鸟画基础教学为主,共以8张示范画稿为例,依次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来完成作品。每张画稿分别从勾线、设色等多个步骤细节展示,逐步深入刻画,辅以通俗易懂的分步骤讲解说明,使读者能够轻松学会各种花卉、草虫和鸟儿的绘画方法,从而扎实掌握工笔花鸟画的一般绘画步骤。本书为初学者学习工笔画技法,提升美术修养并陶冶情操的便捷临本。n

目录


作者介绍


王洛丹,女,河南洛阳人,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天津美术学院国画花鸟专业硕士研究生、助教,师从贾广健。其书画感悟:书有本性,本性修身;画藏自然,自然养性。2013年参加“天津市第三届青年美术节”绘画作品展,2014年书法作品入选天津美院首届“青年梦”展,并被天津美术学院收藏,2014年参加天津市“墨拜李白诗歌小品书法巡回展”,2016年参加《庭前春早》贾广健师生花鸟画精品展。n

文摘


序言


工笔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画因其特有的美学主张而自成体系,逐渐地形成了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画种。n
  花鸟画是中国特有的画种,同样以花鸟为题材的欧洲绘画的表现内涵与我们就大相径庭。他们将花鸟鱼虫作为静物来画,而我们的花鸟画则强调写“生”,表现花鸟的“天然生机”。表现在自然条件下朴实无华的美和趣味性,要求“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花鸟画中的折枝花卉正是小型花鸟画在大自然一角的美的集中体现。n
  本书就从折枝花卉讲起,以工笔花鸟画基础教学为主。前半部分重点讲解工笔花鸟画的基础知识,后半部分则从实践入手,切实体验工笔花鸟画的一般绘画步骤。因花卉种类繁多,所以着重挑选了有代表性的8种花卉分别讲解,其中大到荷花,小到迎春花;另外在花的颜色上也做了不同选择,有大红、桃红、紫红、黄色等,n
  这样就可以使读者多方面学习和掌握不同颜色花卉的画法;同时,画面的选择也依次从简单到复杂,每张画稿分别从勾线、设色等多个步骤细节讲述,逐步深入刻画,使读者能够轻松学会各种花卉、草虫和鸟儿的绘画方法,从而扎实掌握工笔花鸟画的一般绘画步骤。本书所选的8幅范画皆出自于非闇、田世光、俞致贞三人所绘的《百花工笔画集》,书中范画因教学需要略有改动。在此向这三位在当代工笔花鸟画坛做出突出贡献的前辈致谢并致敬。之前,天津凤凰空间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计划出版相关图书,这次我有幸受邀编写此书,在此对该公司表示感谢,也对支持和帮助编写此书的高雅婷、毛欣明和文仲表示感谢。n
  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工笔花鸟画也需要不断发展和创新,但对于初学者来说,首先需要掌握传统的表现技法,只有在继承传统基础上的创新才有着深厚的根基和内涵。在此我愿意与广大朋友们一起不断学习,共同进步,肩负起传承和发展工笔花鸟画的重任。本书主要是我在学习工笔花鸟画过程中的个人经验总结,一己之见,难免有所偏颇,但我仍希望能对青少年朋友们和广大花鸟画初学者、爱好者有所启示和帮助,并希望得到广大师友、同仁和读者朋友们的指教。n
n


中国传统绘画入门:笔墨丹青的千年风韵 本书旨在为喜爱中国传统绘画,特别是对笔墨意境心生向往的初学者,提供一套系统而又充满趣味的学习路径。我们深知,面对数千年的文化积淀,初学者往往感到无从下手,被繁复的技法和深奥的理论所困扰。因此,本书的宗旨是“去芜存菁,重在体验”,力求用最直观、最易于接受的方式,引导读者走进中国画的广阔天地。 第一章:溯源明理——理解中国画的“道”与“形” 中国画并非仅仅是技艺的堆砌,它承载着深厚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本章将从宏观角度,帮助读者建立对中国画的基本认知框架。 1. 区分“写意”与“工笔”的思维差异: 虽然本书聚焦于基础入门,但理解中国画的两大主流脉络至关重要。我们将详细阐述“写意”如何追求神似和气韵,强调笔墨的即兴表达与书写性;而“工笔”则侧重形似与细腻的描摹。这种区分并非绝对对立,而是理解画家在不同情境下如何运用“形”来传达“神”的方法论。我们不会深入教授具体的工笔技法,而是讲解工笔画中“意”的渗透——如何让精细的描绘也保有生命力。 2. 笔墨的“五种语言”: 中国画的精髓在于笔墨的运用,它不仅仅是描绘工具,更是表达情感的媒介。本章将剖析“点、皴、擦、染、留白”这五种基本笔墨语言。 点法: 不仅仅是眼睛或花蕊的点缀,更是营造节奏和氛围的韵律。我们将介绍“介字点”、“胡椒点”等基础点法在构建画面结构中的作用,强调点的力度与疏密变化。 皴法: 讲解皴法(如披麻皴、斧劈皴等)的本质,它并非单纯用来画石头或山体,而是体现“气”的走向和“质感”的塑造。对于初学者,我们将提炼出最核心的几组笔法,帮助读者在练习中感受线条的转折与力量。 擦法与染法: 侧重于表现层次感和空气感。擦法如何表现模糊、朦胧的过渡?染法如何区分主次、营造深远?我们将从最基础的“干擦”和“湿染”入手,讲解如何控制水分和墨色的浓淡。 留白: 中国画的“空间哲学”。留白不是“没有画”,而是“无穷的想象”。我们将讨论如何通过留白来引导视线,营造空灵之境,这是区别于西方绘画的显著特征。 3. 题款与印章的艺术性: 介绍书法在国画中的重要地位。一幅好的画作,其题款本身就是一幅书法作品。我们将简单介绍楷书、行书的基本结构,让读者明白,绘画的修养必然与书法的修养相辅相成。印章的选择与钤印的位置,则是画面最后的“点睛之笔”。 第二章:工欲善其事——基础工具的认识与准备 在开始创作之前,我们需要了解并驯服这些古老的工具。本章将摒弃繁复的古法论述,直接进入实操层面的准备工作。 1. 纸张的选择与“洇化”的秘密: 介绍生宣、熟宣、半生熟宣的主要特性。对于初学者而言,理解宣纸的“洇化”(即墨或色在纸上扩散的现象)是掌握控制力的关键。我们将提供简单的测试方法,让读者直观感受不同纸张对墨色的反应,避免一开始就因纸张的“不听话”而产生挫败感。 2. 笔的“脾气”与“脾性”: 毛笔的种类繁多(狼毫、羊毫、兼毫),但入门不需贪多。本章侧重于“如何用笔”而非“买什么笔”。 中锋、侧锋、偏锋的实际应用: 讲解如何通过调整握笔的角度和力度,让毛笔的“笔锋”与“笔腹”发挥不同的效果。例如,如何用侧锋画出雄健的线条,如何用中锋勾勒出挺拔的骨干。 吸墨与出墨的控制: 强调“一笔画线”的诀窍,即如何通过笔尖的湿润程度,保证线条从头到尾的连贯性和粗细变化。 3. 墨与色的基础调配: 墨是国画的灵魂,色则是锦上添花。我们将介绍“墨分五色”的原理,即通过加水和改变用墨的干湿程度,产生焦、浓、重、淡、清五种层次。颜色方面,主要介绍中国画的矿物质颜料(如石青、石绿)与植物颜料(如藤黄、胭脂)的基本特性,并强调如何用墨色打底,以保证色彩的沉稳。 第三章:循序渐进——从线条到形态的描摹练习 本章是实操的核心,旨在通过大量的、有目的性的练习,培养读者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对物象的观察力。 1. 基础线描训练:画出“骨力” 线条是绘画的骨骼。本章将舍弃临摹名家复杂线条,专注于训练最基础的力度和节奏感。 直线与曲线练习: 要求读者在固定时间内画出不同长短、粗细的直线和圆弧,体会“气”的贯通。 S形与C形组合训练: 训练手腕的灵活性,为描绘植物的枝干和动物的身体做准备。 “一笔成型”的尝试: 尝试用一笔连续的线条画出简单的几何形和常见的生活物品轮廓,培养对线条起落的精准控制。 2. 结构与比例的初步感知: 重点不是画得一模一样,而是画出物象的“神态”。 几何形体简化法: 学习用圆形、椭圆形、长方形来概括自然界中的常见物体(如石头、果实、花苞),建立对物象空间结构的初步理解。 常见物体的简笔速写(非工笔技法): 选取几种常见花卉(如梅花、竹叶、兰草的叶片)的简化形态进行练习,强调其生长姿态和内在的生命力,而非表面细节。 3. 墨色的基本运用练习: 结合线条练习,引入最基础的墨色变化。 单色墨的层次练习: 在画出线条后,使用清水和稀释的墨,尝试画出简单的水墨效果,理解墨色在线条周围的自然渗透与晕染,建立初步的“体积感”。 第四章:意境初探——将所学融入简单的组合 在掌握了基础的笔法和对工具的理解后,本章将引导读者将独立的练习元素组合起来,形成初步的画面构图。 1. 学习构图的“黄金法则”: 介绍中国画中常用的“三远法”(高远、深远、平远)在现代小品画中的简化应用。重点在于如何分配画面空间,引导观众的视线。强调“取景”的重要性,即如何通过裁切和选择,使画面紧凑而富有张力。 2. 基础题材的小品创作: 选取难度适中、意蕴深远的题材进行练习: 清雅的兰竹: 以兰草的叶片和竹的枝干为练习对象,着重于线条的骨力和墨色的浓淡变化,体现君子之风。 一枝一叶的点景: 练习如何用最少的笔墨,画出一朵含苞待放的花或几片飘落的叶,体会“少即是多”的东方美学。 3. 笔墨情绪的表达: 鼓励学生在练习中加入个人感受。是希望画面是沉静的、还是热烈的?通过调整线条的疾缓、墨色的干湿,来表达这种情绪。这是从“描摹”走向“创作”的关键一步。 本书的最终目的,是激发读者对中国传统绘画的持久热情,提供一个坚实的起点,让他们在日后的学习中,能够自信地探索更深层次的笔墨奥秘。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个对色彩极其敏感的人,我对于工笔花鸟画的色彩运用一直非常好奇。我总觉得工笔画的色彩不像油画那样浓烈,也不像水彩那样透明,而是一种非常独特的、富有层次感的“中国色”。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讲解工笔花鸟画的设色原理,比如如何运用不同颜色的搭配来表现花卉的盛开与凋零,如何用淡雅的色彩来勾勒鸟儿的羽毛,让它们看起来既真实又富有灵气。而且,我更希望能学到如何运用“没骨法”和“勾填法”等不同的设色技巧,以及如何通过色彩的变化来表现物体的体积感和质感。我尤其期待书中能有一些关于如何调配颜色的实用技巧,比如如何调出那种非常自然的、带有中国传统审美的色彩,而不是那种过于鲜艳或呆板的颜色。如果能有一些针对不同花鸟的配色方案,让我能够举一反三,那就再好矣。

评分

我是一个动手能力相对较弱的人,所以对于那种需要大量练习才能掌握技巧的画种,我总是有点望而却步。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偷懒”的方法,当然,不是说要走捷径,而是说一些能够帮助我快速掌握关键技巧的“窍门”。比如说,如果书中能提供一些精细的线条稿,让我可以直接上手填色,这样我就可以先把精力放在色彩的运用和细节的刻画上,等熟练了再尝试从勾线开始。或者,如果书中能介绍一些比较省时省力的表现手法,但又能保证作品的整体效果,那对我来说将是巨大的福音。我也会关注书中是否有关于如何“速写”花鸟的讲解,因为我希望在生活中也能随时随地捕捉到灵感,并将其转化为画作。最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感受到绘画的乐趣,而不是变成一种负担。如果能在完成几幅作品后,让我有成就感,那我就一定会坚持下去。

评分

我是一个被各种“新手入门”书籍伤害过无数次的人。每次满怀期待地买回来,却发现内容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直接跳到高阶技巧,让我望而却步。我理想中的工笔花鸟入门书,应该像一个循循善诱的老师,从最最基础的握笔姿势、运笔的力度和速度开始讲解,甚至细致到如何磨墨、如何使用宣纸。我特别希望它能提供一些非常详细的步骤分解图,哪怕是画一片叶子、一根鸟的腿部,都能够清晰地展示每一步的落笔轨迹和用墨用色。而且,我更看重的是“易学性”,如果能有配套的视频教程,或者提供一些临摹的范例,让我可以跟着一步一步来,那学习效果一定会事半功倍。我总觉得,工笔花鸟画的难点在于“精微”,所以如果书中能强调细节的处理,比如如何画出花瓣的脉络、鸟儿眼睛的神采,甚至是如何表现出露珠的晶莹剔透,那我就觉得这这本书的价值非常高了。我希望它能真正让我这个“小白”也能画出像样的作品,而不是看完后依然是一头雾水。

评分

这本书封面色彩淡雅,印着几枝含苞待放的牡丹,旁边还有几只憨态可掬的小鸟,光是看一眼就觉得心情舒畅。我本身对国画就颇有兴趣,尤其是那种细腻写实的工笔花鸟,总觉得它们带着一种古韵和生机。平时看到别人画的那么美,自己也跃跃欲试,但总是被那复杂的技法劝退。这次看到这本书的标题,感觉像是为我量身定做的,虽然我没有丝毫绘画基础,但“零基础轻松学”这几个字给了我很大的信心。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从最基础的笔墨、色彩运用讲起,比如如何调出不同的墨色层次,如何运用不同的毛笔去表现花瓣的柔软和鸟儿羽毛的蓬松感。而且,我觉得工笔画的精髓在于“形神兼备”,所以我也希望书中能有关于如何观察和捕捉花鸟形态的指导,如何让笔下的花鸟既有真实的美感,又能传达出它们内在的生命力。如果能有一些经典的工笔花鸟作品分析,让我学习大师们的构图和表现手法,那就更完美了。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教授绘画技巧,更能让我体会到中国传统绘画的魅力。

评分

说实话,我之前也尝试过一些国画教程,但总觉得它们要么太注重写意,要么就是写实得像照片一样,而我真正喜欢的,是那种既有传统韵味又不失生动活泼的工笔花鸟。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真正教会我如何“写”花鸟,而不是单纯的“画”。所谓“写”,我理解就是要把花鸟的内在气质画出来。比如,画一株竹子,要画出它的挺拔坚韧;画一只喜鹊,要画出它的机灵活泼。我希望书中不仅仅是讲解笔法和墨法,更能引导我去观察生活中的花鸟,去感受它们的姿态、它们的习性,然后将这份感受通过画笔表达出来。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有一些关于“意境”的探讨,如何通过构图、色彩和笔墨的组合,营造出一种宁静致远、生机勃勃的氛围。如果能有一些古人的画作赏析,让我了解不同时代、不同流派的工笔花鸟画风格,并且分析它们为何能成为传世之作,那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就大大提升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