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新金融评论(2015年第6期)
定价:40.00元
作者:上海新金融研究院
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2-01
ISBN:978750498314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作为一名长期关注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独立研究者,我总是会留意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发布的各类研究成果。《新金融评论》(2015年第6期)对我来说,就像是一个时间的胶囊,记录着那个时期中国金融业最真实的面貌。我特别想知道,在2015年,国内金融界是如何看待和应对全球金融环境的变化的?例如,当时可能已经显现的一些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或者全球主要央行货币政策调整对中国金融市场可能带来的溢出效应。另外,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排头兵,那时的《新金融评论》是否会着重探讨上海在金融改革、金融创新、以及国际化进程中的具体实践和遇到的瓶颈?作为读者,我期待的是能够从中看到一些真正具有洞察力的分析,而不是泛泛而谈的陈述。9787504983145这个ISBN,也确保了其出版的规范性。我非常希望这一期的内容,能够提供一些在当时具有前瞻性的观点,对于理解中国金融体系的演进逻辑,能够有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我是一名金融行业的从业者,平时的工作内容涉及宏观经济分析和风险管理,因此对于能够提供深刻洞察的行业研究报告和学术期刊格外重视。《新金融评论》(2015年第6期)这样一本由权威机构出版的刊物,自然是我信息获取的重要渠道之一。虽然我还没有机会通读全书,但从过往的经验来看,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出品的内容,往往能够兼顾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我特别想了解在2015年,中国金融业在经历了一系列改革之后,面临着哪些新的挑战和机遇,尤其是在监管政策、市场准入、以及风险防范方面,是否有新的思路或解决方案被提出。同时,作为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的刊物,我期待它能特别关注中国经济的“新常态”下,金融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如何支持创新创业,以及如何化解潜在的金融风险。9787504983145这个ISBN号,也代表了其正规的出版资质,这让我对其内容的严谨性更加放心。总体而言,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期刊,能够为我的日常工作提供一些前沿的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帮助我更精准地把握行业发展趋势。
评分我是一名资深的金融媒体从业者,每天都在和各种财经信息打交道,所以我深知一本有深度的刊物对于理解行业至关重要。《新金融评论》(2015年第6期)这样一本由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出品的刊物,自然是我的关注对象。2015年,是中国金融改革的关键一年,各种新理念、新政策、新模式层出不穷。我非常好奇,在这一期《新金融评论》中,他们是如何捕捉和解读当时金融领域最热的议题的?比如,在那个时期,关于“互联网+金融”的讨论刚刚兴起,不知道这一期是否会有深入的分析,探讨其对传统金融业的冲击和重塑?又或者,当时国家在推进资本市场改革方面有哪些重大的举措?作为媒体人,我需要从中获取前沿信息和观点,以便更好地向公众传播。9787504983145这个ISBN号,代表了这是一本经过正规出版流程的刊物,这让我对其内容的专业性和权威性有基本的信赖。我期待着能在这本期刊中找到一些能够启发我思考,或者为我提供新闻线索的独特视角。
评分最近在整理书架时,意外发现了《新金融评论》(2015年第6期)。虽然我并非金融领域的专业人士,但对经济和金融的变迁一直保持着浓厚的兴趣。我对这类由专业机构定期发布的评论性刊物,总是抱有一种“知识宝藏”的期待。15年,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中,无疑是承前启后的一年。我很好奇,在那一年,《新金融评论》的编辑们,是如何为读者梳理和解读那个时期金融领域的重大事件和趋势的?是不是会有关于互联网金融爆发式增长的讨论?或者关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最新进展?我个人对一些社会热点与金融的结合点特别感兴趣,比如当时在社会层面,老百姓对于金融风险的认知是如何变化的?对于一些新兴的金融产品,大众的接受度和理解度如何?《新金融评论》(2015年第6期)所代表的上海新金融研究院,本身就具有研究前沿和引领作用的定位,因此,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更接地气,或者更具前瞻性的视角,让我这个普通读者也能从中窥探到金融世界的精彩。9787504983145这个编号,让我对它的内容来源有了基本的信任。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关注金融行业动态的读者,我一直都很期待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的出版物。这次偶然翻阅到《新金融评论》(2015年第6期),虽然还没来得及深入阅读,但仅从其封面和目录的初步印象来看,就足以勾起我强烈的好奇心。首先,15年这个时间节点,正值中国经济转型、金融改革深入的关键时期,那时的政策动向、市场反馈、以及学术界对这些变化的解读,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我尤其关注的是,在那个时候,关于金融科技(Fintech)的萌芽与发展,以及传统金融机构如何应对新兴的数字化浪潮,可能会有哪些前瞻性的讨论。再者,上海作为中国金融中心的地位,其区域性的金融创新实践和经验,往往能够为全国乃至全球提供独特的视角。不知道这一期的《新金融评论》是否能捕捉到这些前沿动态,比如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或者针对某个细分领域的深入探讨。出版社(9787504983145)也算是一家在财经领域有影响力的机构,这让我对内容的专业性和深度有了一定的信心。总的来说,我对这一期内容抱有很高的期待,相信它能提供一些启发性的见解,帮助我更好地理解那个时期中国金融的脉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