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信用、契约与市场交易机制设计
定价:45.00元
作者:马本江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8-01
ISBN:9787513606424
字数:280000
页码:31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522kg
编辑推荐
《信用契约与市场交易机制设计》由马本江所著,核心内容主要是运用博弈论、信息经济学(包括信息不对称理论、委托代理理论、机制设计理论等)、企业理论(包括交易费用理论、契约理论)等理论讨论信息不对条件下优契约、交易机制设计问题。主要包括:在经济学范畴内对“信任”、“信用”与“信誉”,“契约信用”与“伦理信用”,“信誉竞争”、“内生信用制度”与“外生信用制度”等词汇进行了概念界定与区分;讨论我国外生信用制度供给不足对市场交易秩序的影响;论证“企业专用性投资是一种信用机制”的命题;讨论企业在信誉竞争中,如何正确地选择、设计信号传递机制;研究企业在交易中如何进行信息甄别,以降低交易风险,增强信誉竞争优势;讨论如何建立一个可行且可实施的交易机制,以提高市场效率、避免逆向选择;保险市场交易机制设计专题研究;医疗市场交易机制设计与医疗改革专题研究、一类多属性拍卖专题研究等。《信用契约与市场交易机制设计》讨论的课题是基于我国市场交易信用恶劣的现状提出的,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广泛的应用前景。作者企盼它的出版能为加快我国市场经济信用进程做出贡献。
内容提要
《信用、契约与市场交易机制设计》由马本江所著,运用博弈论、信息经济学、企业理论等理论讨论信息不对称市场条件下优契约、交易机制设计问题。在经济学范畴内讨论我国外生信用制度供给不足对市场交易秩序的影响,论证企业专用性投资是一种信用机制,从激励相容的角度研究了企业信号传递与信息甄别的方法,并一般化地建立了信用机制设计理论框架,以此为基础对保险市场、医疗市场、一类多属性拍卖等问题进行了专题阐述。
目录
作者介绍
马本江(1972-),男,汉族,内蒙通辽人,博士。先后就读于安徽淮北煤炭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得数学学士、硕士、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先后任教于华东交通大学和中南大学,并曾在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做博士后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等省部级以上课题六项,在《经济研究》等学术杂志共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启示,是关于“契约”的深度理解。我一直认为契约只是一个简单的协议,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契约的丰富性和多层次性。它不仅仅是文字上的约定,更是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的预判和安排。作者通过对各种契约形式的剖析,让我明白了,一份好的契约,能够极大地降低交易成本,规避潜在的风险,并确保交易的顺利进行。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案例分析,这些都是现实生活中非常普遍的问题,而作者通过机制设计,提供了一些非常有创意的解决方案。这本书让我开始重新审视我所参与的每一次交易,思考其中的契约是如何设计的,是否能够更好地保护我的利益,以及是否存在优化的空间。对于任何希望在商业世界中更加游刃有余的人来说,这本书都绝对不容错过。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震撼,在于它让我看到了“规则”的力量。在市场经济中,规则并非自然而然产生,而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作者在书中花了大量篇幅来阐释,如何通过制度设计来影响参与者的行为,从而达到预期的市场目标。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激励相容性”的讨论,这让我明白,一个有效的交易机制,必须能够让所有参与者都觉得按照规则行事,比试图通过不诚实的方式获利更有利可图。这不仅仅是关于公平交易,更是关于效率和可持续性。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思考,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许多交易,是否也遵循了类似的逻辑?书中对不同市场结构的分析,比如完全竞争、垄断、寡头等,以及在这些不同环境下,如何设计出最适合的交易机制,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理解规则的设计,比单纯理解规则本身更为重要。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它不像许多经济学著作那样晦涩难懂,而是层层递进,逻辑清晰。从基础的信用概念入手,逐步深入到契约的细化和不同交易场景下的机制设计。我发现,作者在讲解复杂的理论时,并没有回避现实世界的复杂性,而是巧妙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例如,在讨论风险分担机制时,书中并没有停留在理论模型的层面,而是结合了实际的金融产品设计和合同条款,这对于我们这些非专业读者来说,无疑是一大福音。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信息经济学”的渗透式讲解,这让我理解了为什么在很多交易中,信息的不对称性是如此关键,以及如何通过机制设计来解决这些问题。我个人认为,这本书对于想要深入理解现代金融市场运作原理,以及如何在商业谈判中争取更有利地位的人来说,都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原来我们习以为常的市场交易背后,竟然蕴含着如此复杂而精妙的设计。书中对“市场交易机制设计”的阐述,远超出了我原本对“交易”的简单理解。我原本以为,所谓的交易机制无非是买卖双方协商价格、达成协议的过程,但这本书却带领我走进了一个更深层次的维度,去审视那些决定交易能否成功、效率如何、以及公平性如何保障的“游戏规则”。作者似乎在不断地提出问题:在不同信息禀赋下,如何设计出既能激励参与者披露真实信息,又能促使他们做出最优决策的机制?如何通过制度设计来规避潜在的欺诈和违约行为?我特别欣赏书中通过大量案例和理论分析,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那些看似自然的市场现象,背后可能有着精心设计的激励约束。这本书不仅提升了我对市场运作的理解,更让我对经济学研究的严谨性和创造性有了全新的认识。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洁大气,散发着一种严谨学术的气息。我一直对经济学中的“信任”这一隐形但至关重要的要素非常感兴趣,而这本书的书名恰好抓住了这个核心。“信用”作为人类社会交往的基石,其在市场交易中的运作机制,以及如何通过契约来固化和保障这种信用,这本身就是一个引人深思的课题。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探讨在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等普遍存在的市场环境下,有哪些巧妙的设计能够有效构建和维持信用体系。毕竟,一个健康运转的市场,离不开参与者之间基本的信任基础。从书名来看,它似乎在试图揭示那些看不见的“规则”,让那些模糊不清的经济现象变得清晰可见。我对作者的学术背景和在该领域的专业程度充满好奇,希望能从书中获得关于信用创造、风险定价以及不同市场环境下契约条款的优化策略等方面的深刻洞见。这本书能否填补我对这些理论空白的认知,让我更好地理解金融市场的底层逻辑,这是我购买它时最大的期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