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中国金融安全监测预警研究(管制研究系列文库)
定价:58.0元
售价:39.4元,便宜18.6元,折扣67
作者:张安军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3-01
ISBN:9787516157954
字数:298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该书结合后金融危机时代背景,阐述了中国国家与区域金融安全的内涵、金融安全监测预警模型方法、金融安全监管模式框架与中国金融安全监管对策。全书系统性强、结构严谨、布局合理,定性与定量相统一、规范与实证相结合,力求全面深入分析把握我国金融安全的内在实质及其发展变化规律并有所创新突破。主要内容包括中国金融安全理论分析、近20年中国金融风险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金融安全动态监测分析、金融安全动态预警分析、国际金融安全监管经验与教训、中国金融安全监管基本框架、关键领域与重点区域金融安全监管对策。
张安军,浙江财经大学会计学院讲师,经济学博士。主要从事国家金融安全,国际财务管理方面教学与研究工作。近年来,在《财贸经济》、《经济学家》、《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国际金融研究》等国内外主要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18篇,其中CSSCI来源12篇,ISTP 1篇;曾参与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及省校级项目等10余项,撰写研究报告11部。
读罢此书,我深感其对中国金融安全这一宏大议题的探讨,并非流于表面,而是深入到了金融体系运行的肌理之中。书中对“监测”环节的描述,让我看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精细化管理思路。它不仅仅是对宏观经济指标的简单罗列,更是对金融市场微观主体行为、交易模式、资金流向的深度挖掘。例如,书中关于“影子银行”风险的分析,是如何通过穿透式监管的视角,揭示其潜在的风险传导路径,并提出了相应的监测指标,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者,关于“预警”的部分,其逻辑严谨,层层递进。它不是简单的“黑天鹅”事件预测,而是基于对不同金融风险类型的分类,构建了多层次、多维度的预警模型。书中对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等不同风险的预警信号及其阈值设定,都体现了作者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更重要的是,这本书并没有止步于风险的识别和预警,而是进一步探讨了风险发生后的应对策略,以及如何通过有效的金融管制来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影响。这种“监测-预警-应对”的全流程设计,无疑为维护中国金融稳定提供了一个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评分这是一本极具前瞻性和实践指导意义的著作。在我看来,它所构建的“中国金融安全监测预警体系”,不仅仅是一个理论框架,更是一套可以落地的操作指南。书中对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金融风险监测中的应用,进行了非常细致的探讨,让我看到了金融科技赋能金融安全的光明前景。例如,作者是如何利用海量交易数据,通过机器学习算法,识别出潜在的异常交易行为,从而提前预警市场操纵或内幕交易的发生的,这其中的技术细节和方法论,令我受益匪浅。同时,书中对于不同金融业态(如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的风险特征及其监测要点的区分,也显示了其研究的全面性和深度。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系统性风险”的分析,作者是如何从宏观审慎的角度出发,构建一套能够识别和评估金融体系整体脆弱性的指标体系,并提出相应的逆周期调节和宏观审慎管理建议,这对于应对金融危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这本书不仅解答了我对于金融安全的一些疑问,更重要的是,它激发了我对金融风险管理和金融科技应用的进一步思考。
评分本书对“金融安全”的定义和范畴进行了深刻的拓展,使其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经济波动,而是融入了国家整体安全观的视角。作者在对中国金融体系的复杂性进行深入剖析的同时,也审慎地考虑了外部环境的变化对金融安全可能带来的冲击。例如,书中对国际金融市场联动性、地缘政治风险以及技术冲击(如网络攻击)等非传统安全因素对中国金融安全的影响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监测和预警思路。这让我意识到,金融安全并非孤立的存在,而是与国家经济、政治、科技等多个维度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书中关于“管制研究”的视角,也为我理解金融安全提供了新的维度。它强调了通过有效的金融管制和监管,能够前瞻性地识别、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从而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如何平衡金融创新与风险控制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动态调整监管政策来适应快速变化的金融市场。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提供了理论上的分析,更重要的是,它为我们理解和应对复杂多变的金融安全挑战,提供了系统性的思考框架和可行的策略。
评分一本探讨“中国金融安全监测预警”的著作,光听书名就足以引发我极大的兴趣。在当前全球经济格局复杂多变、金融风险不断涌现的背景下,一个国家金融系统的稳健与安全,无疑是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这本书如果能深入剖析中国金融体系面临的潜在风险点,并提供一套系统性的监测和预警机制,那么它将对政策制定者、金融从业者乃至普通投资者都具有非凡的参考价值。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对金融风险的识别、评估、传导机制以及应对策略等方面进行详尽的阐述。例如,在监测方面,书中是否会提及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来构建金融风险的早期预警模型?在预警方面,是否会探讨不同类型金融风险(如系统性风险、局部性风险、传染性风险等)的预警信号及其触发条件?此外,作为“管制研究系列文库”中的一员,这本书是否会侧重于金融监管在维护金融安全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优化管制手段来防范和化解风险?这些都是我阅读前所构想的重点,希望书中能够带来令人耳目一新的洞见和实操性的建议,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中国金融安全这一重大课题。
评分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被其中详尽而富有逻辑性的分析所深深吸引。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金融风险的理论著作,更像是一份关于“中国金融安全地图”的绘制,勾勒出了潜在的风险区域,并指明了通往安全的路径。书中对“监测”的理解,超越了简单的数字游戏,它着重于对风险内在逻辑的把握,以及对数据背后含义的解读。例如,作者是如何通过历史数据和情景模拟,识别出不同金融产品和市场的脆弱性,并据此构建了多层次的风险监测指标体系,这让我对风险的认知更加具象化。而“预警”部分,则更是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它不是简单地敲响警钟,而是提供了具体的预警信号、触发条件以及相应的应对预案。尤其是在探讨国际金融风险对中国金融市场的传导机制时,其分析的深入程度和前瞻性,令人印象深刻。书中对“管制研究”的强调,也让我看到了政策制定者在维护金融安全中的关键作用。它强调了监管的有效性和前瞻性,以及如何通过精细化的管制,来引导金融市场健康发展,防范系统性风险的爆发。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以一种严谨而又不失洞见的视角,为我们揭示了中国金融安全的奥秘,并为应对挑战提供了宝贵的智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