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高盛在中国
定价:36.00元
作者:李德林著
出版社:凤凰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6-01
ISBN:9787550605015
字数:
页码:
版次:5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41kg
编辑推荐
高盛中国20年“魅影”:一直在掠夺从未被揭穿?2010年财经热点大书《高盛阴谋》第二波热浪来袭,财经**胆李德林惊爆高盛中国阴谋,揭秘高盛在中国的秘密布局。
死了,黄金、白银、大宗商品大幅下跌?中国股市狂跌?联想、TCL、吉利、太子奶、工商银行、海普瑞……我们都被高盛了!高盛在中国是靠钻政策漏洞食国企“腐肉”发的大财?在中国,对国外投行看来似乎无法跨越的政策难题在高盛手中,为何不止一次地被它悄悄化解?高盛究竟有何秘密“武器”?
海内外知名财经界高端人士、专业媒体强力主推,央视大型纪录片《华尔街》顾问,台湾东森新闻财经主播倾力推荐!
高盛诱拐中国企业?美联社、福布斯、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纷纷惊呼:“中国畅销书扇了高盛一耳光!”《人民日报》海外版头条社论,警惕华尔街精英操纵股指谋利!
本书独创图表解析法,深度解析高盛在中国的手法。通俗易懂,读者高度评价,非常好看!
内容提要
继2010年畅销大书《高盛阴谋》后,作者继续追踪高盛在中国二十年的魅影,揭露一个不要脸的高盛。看“华尔街诡秘的投资银行”如何玩转中国企业!
为什么国资委顾问称高盛更大问题在中国?
联想IBM的PC部门另有内幕?
高盛是怎么把柳传志、杨元庆玩儿进去的?
TCL突现7.06亿巨额亏损有何隐情?
吉利沃尔沃,谁才是真正的赢家
海普瑞“破发”跟高盛“养猪”有什么关系?
太子奶“被破产”是高盛搞得鬼吗?
高盛是如何混进中国工商银行的?
……
从中国大PC厂商到中国大行,从TCL巨亏到创业板首富“海普瑞”破发,从吉利沃尔沃到太子奶“被破产”……这一桩桩、一件件中国商业史上的重大事件,没有一件不跟高盛有关。高盛到底在中国搞什么阴谋?为什么与高盛对赌的中国企业没有几个有好下场的?敬请关注《高盛阴谋》第二部《高盛在中国》!
目录
作者介绍
李德林,财经作家,《证券市场周刊》编委、主编助理,“《南方周末》致敬2008年度经济报道”以及“影响中国华语传媒盛典年度经济报道”获得者。2004年出版《德隆内幕》,荣获该年度“受中国企业家欢迎的十大商业图书”。著有《阴谋》《阴谋2》《天下庄》《迷影豪庄》《帝国沧桑》《黄光裕真相》等多部作品。2010年著有财经热点大书《高盛阴谋》,3个月畅销10万册,高居经济类畅销榜名。美联社、福布斯、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纷纷惊呼:“中国畅销书扇了高盛一耳光!”
哪里有大事发生,哪里就有李德林!敢说,敢写,不畏惧恐吓追杀,拼死追求真相就是李德林的风格!2003年,德隆事件令人发指,他写了;2008年,黄光裕事件震撼全国,他又写了!看完《高盛阴谋》后,请看《高盛在中国》,告诉你高盛不可不说的惊人真相!
文摘
序言
我翻开《高盛在中国》这本书,脑海中涌现的首先是一种对全球金融巨头在中国土地上行走的想象。这不仅仅是一家公司的商业传记,我更愿意将其视为一部观察中国经济与世界金融深度互动的史书。高盛,这个名字本身就承载着无数关于资本运作、市场洞察以及巨额财富的故事。而“在中国”,则将这份国际化的叙事与我所身处的这片土地紧密地联系起来。我迫切想知道,高盛是如何在中国这片广袤而又瞬息万变的土地上,找到自己的定位,并施展其金融魔法的。书中是否会详细解读高盛在中国设立分支机构、开展业务的战略考量?它又是如何与中国的金融监管机构、本土企业以及其他国际金融机构打交道的?我尤其关注的是,在中国经济腾飞的各个关键时期,高盛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是作为资本的引入者,技术的传播者,还是市场规则的参与者?这本书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难得的窗口,去窥探一家全球顶级投行,如何在中国的经济转型和金融开放的大潮中,书写属于自己的篇章,并在这个过程中,见证并参与了中国经济的巨大变革。
评分这本书的题目《高盛在中国》一下子就勾起了我的好奇心。高盛,这个名字在全球金融界如雷贯耳,代表着顶尖的投资银行、敏锐的市场嗅觉以及无数令人咋舌的交易。而“在中国”这三个字,则将这份国际巨头的光环投射到了我所熟悉的这片土地上。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各种画面:是那些西装革履的精英们穿梭于中国各大城市的摩天大楼之间,是他们在中国资本市场搏击风浪,是大宗交易的敲钟声,还是那些关于财富、机遇与挑战的故事?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高盛是如何在中国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一步步建立起自己的帝国,又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又以何种方式塑造了高盛?我尤其关心的是,它是否与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紧密相连,又在其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是作为推动者,见证者,还是参与者?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视角,去观察一家全球顶级金融机构,如何在中国这个复杂而又充满潜力的市场中,施展其金融智慧,并最终留下自己独特的印记。我期待它能深入探讨高盛在中国运营的战略、面临的挑战、取得的成就,以及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甚至可能触及到一些鲜为人知的幕后故事。
评分《高盛在中国》这个书名,如同一个邀请,将我带入一个关于权力、金钱与变革的叙事空间。高盛,这个在国际金融界占据举足轻重地位的名字,与“在中国”的结合,本身就蕴含着无数的可能性和想象。我想象着这本书可能描绘的,是一个关于策略、机遇与挑战的故事。高盛是如何在中国这片充满潜力的土地上,找到自己的立足点,并最终成长为一家重要的金融服务提供商?它在面对中国独特的市场环境、文化差异以及不断变化的政策法规时,是如何做出调整和选择的?我期待书中能够深入剖析高盛在中国市场的具体运营模式,它所采取的投资策略,以及它在为中国企业提供融资、咨询服务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这本书是否会通过生动具体的案例,例如重大的股权融资、并购交易,或是对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助力,来展现高盛的专业能力和市场影响力?我希望它不仅能呈现这家金融巨头的商业版图,更能提供一个观察中国金融市场发展、对外开放进程以及本土经济崛起的重要视角。
评分《高盛在中国》这个书名,让我联想到无数关于国际资本与中国本土经济交织的故事。我设想这本书会是一部关于野心、策略与适应的史诗。高盛,这个名字本身就代表着全球金融的脉搏,而中国,这个充满活力与变革的经济体,无疑是其不可或缺的一环。我脑海里浮现的,是高盛如何在中国这个既有机遇又充满挑战的市场中,从无到有,逐步构建其业务版图。是怎样的市场分析,怎样的风险评估,怎样的战略决策,让这家金融巨头得以在中国这片沃土上扎根并成长?我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挖掘其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不仅仅是那些光鲜亮丽的交易数据,更希望了解其在面对本土竞争、文化差异、政策变动等复杂因素时,所采取的应对策略。这本书是否会通过具体的案例,比如某个重要的项目、某个关键的决策点,来展现高盛团队的智慧与韧性?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个独特的观察视角,让我们看到,一家世界级的投资银行,如何在中国的崛起浪潮中,扮演一个既是参与者,也是见证者的角色。
评分拿到《高盛在中国》这本书,我首先被它的题目所吸引,一种混合着期待与些许审视的心情油然而生。作为一名对中国经济发展轨迹以及金融行业动态有着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我总是在寻找能够提供深刻洞察和独特视角的读物。高盛,作为全球金融界的翘楚,其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必然充满了跌宕起伏,也承载着丰富的商业智慧和战略决策。我想,这本书很可能不仅仅是关于一家公司的故事,它更是中国经济崛起过程中,对外资金融机构如何融入、竞争与共生的一个缩影。我特别好奇书中会如何描绘高盛在中国市场的布局,它的投资哲学,以及它如何适应中国独特的商业环境和监管体系。是凭借其全球化的资源和经验,还是通过深入本土化战略?书中会不会揭示一些在中国金融市场发展早期,高盛所扮演的关键角色,比如在重要的IPO、并购或债券发行项目中,它留下了怎样的足迹?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超越简单的商业叙述,触及到一些更深层次的议题,例如文化融合、人才培养,以及这种跨国金融巨头在中国社会经济转型期所带来的冲击与启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