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乾隆三部曲之《乾隆十三年》,在学者和读者中均收获了不错的口碑,得到诸多肯定和认可。可见,读者热爱清史书,不只是那些清宫剧,那些野史戏说,那些风流逸事,那些杜撰演义。读者中不乏“清史专家”,可以从清宫档案和史实记载中,剥离出历史的真实味道。乾隆三部曲之《马上朝廷》,是人大清史所高王凌教授推出的第二本“纯清史”“政治史”的著述,则讲述了乾隆帝六次南巡,以及南巡途中发生的诸多“文字狱”,伴随的是“伪奏稿案”“彭家屏案”“割辫案”“王伦案”……这个故事呢,场面大,人物多,案情复杂,关系紧凑,捧读起来更像读故事。期待读者们能从中悟出自己的清史来,每人一本真清史,每人都是清史家。有史自己讲,不听他人诌。
作者简介
高王凌: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从事清史研究三十余年,从经济史、社会史转入政治史,是一位特立独行、不尚苟同的学者。本书是他在政府经济政策(《十八世纪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政府政策》)、农民抗租(《租佃关系新论》)之外,继《乾隆十三年》后第二本“纯清史”“政治史”的著述。
内容简介:
乾隆朝须作分阶段的研究,不宜率意直书,一下子就是六十三年,为此作者把乾隆朝分为三个阶段:一、“乾隆初政”(即《乾隆十三年》),大约前十五年时间;二、“乾隆中期”(即《马上朝廷》),从乾隆十六年到四十九年;三、“乾隆晚景”,最后十几年时间。乾隆朝第一个阶段,主要还是从传统儒家的理念——如“回复三代”——来治理国家,到了第二个阶段,却更多地表现了清人统治的“满洲特性”,这不是简单的“宽严之辨”、“由宽变严”,而毋宁说是再现了他们“马上治国”的特征。本书就写的是乾隆朝这一段时间,大约三十三年的历史。以南巡为中心,把很多事情都串了起来,特别是跟“养民”相对的“教民”有关的那些内容,包括“文字狱”等不算小的题目,像写故事一样,逐段逐年一个个写下来……
高王凌简介
高王凌,男,1950年生,北京人,历史学家。从山西大学历史系本科,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于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曾赴美国、意大利、德国、奥地利、斯洛文尼亚等多处大学访问和参加学术活动,曾任路思(LUCE)基金学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曾获福特(FORD)基金会资助,研究中国农村改革及相关的的历史问题。曾出版《十八世纪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政府政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经济发展与地区开发──中国传统经济的发展序列》(海洋出版社,1999)《政府作用和角色问题的历史考察》(海洋出版社,2002)《租佃制度新论——地主、农民和地租》(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人民公社时期中国农民“反行为”调查》(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活着的传统——十八世纪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政府政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思想史丛书)《乾隆十三年》(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
这套书的行文节奏把握得恰到好处,简直就像一位技艺高超的指挥家在掌控着一支庞大的交响乐团。时而舒缓,娓娓道来,细致描摹那些光影斑驳的日常生活片段,让人能够喘息并沉浸于场景之中;时而又陡然加快,在关键的冲突和转折点上,文字如同骤雨般密集而有力,将紧张感推向顶点,让人几乎要屏住呼吸,急切地想知道接下来的走向。我发现自己常常在不经意间,就读到了凌晨,那种“再看一页就睡”的魔咒似乎在这套书面前彻底失效了。这种流畅且富有张力的叙事技巧,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乐趣,也使得原本可能略显枯燥的史实变得鲜活、引人入胜,极大地考验着读者对历史细节的关注度。
评分我个人对于历史题材的作品总是抱有一种近乎挑剔的态度,尤其是在描绘宫廷生活和政治风云时,稍有不慎便会流于表面或陷入过度戏说的窠臼。然而,这本书在叙事上的老辣与克制,着实令人称道。作者显然是下了大功夫去考据的,即便是那些看似寻常的场景描写,也透露出一种历史的厚度与真实感,让人仿佛能感受到彼时的空气都带着某种凝重的气息。笔触细腻入微,对于人物复杂心态的刻画更是入木三分,即便是处于权力顶端的那些人物,其内心的挣扎与权衡也描绘得淋漓尽致,没有脸谱化的好人与坏人,只有在特定历史洪流中做出选择的个体。这种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使得整个故事不仅仅停留在宏大的历史叙事,更深入到了微观的情感层面,让人读后回味无穷,引人深思。
评分从文学性角度来看,作者的语言功底展现了极高的水准,他的遣词造句并非一味追求华丽辞藻的堆砌,而是在保持古朴典雅的基调下,追求最大的表现效率。很多句子读起来朗朗上口,意境悠远,仿佛能从字里行间看到水墨画般的场景徐徐展开。尤其是对环境氛围的渲染,简直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无论是描写宫苑的森严寂静,还是市井的喧嚣繁杂,都能迅速在读者的脑海中构建起一个栩栩如生的世界。这种文字的画面感,使得阅读过程成为一种审美享受,即便是对历史不太了解的读者,也能凭借这些精妙的文字构建起一个清晰的认知框架,感受到文字本身所蕴含的巨大能量和美感。
评分我欣赏这套书所带来的那种沉静的思考空间。它并非是那种读完便束之高阁的消遣读物,而更像是一位智者在你耳边低语,探讨着权力、命运以及时代变迁的永恒主题。读完一个章节后,我经常会停下来,合上书卷,对着窗外发一会儿呆,思考着书中人物的困境与选择,以及这些历史经验对我们当下生活的启示。这种深层次的互动,是很多快餐式阅读无法提供的。它促使读者去审视历史的必然性与偶然性,去探究那些高位者看似光鲜背后的真实重量,带来的价值感是长久而持久的,让人觉得这笔投入是绝对值得的。
评分这套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那军绿色的封皮,在书架上显得既沉稳又不失一丝怀旧的韵味,拿在手里那种厚重感,让人立刻对里面蕴含的故事充满了期待。我一直偏爱这种略带复古气质的装帧,它似乎在无声地宣告着内容的分量。初次翻阅时,纸张的质地摸起来也相当舒服,印刷的清晰度更是没得说,即便是细小的文字也能看得一清二楚,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这种对细节的打磨,体现了出版方对读者的尊重。整体来看,这套书在视觉和触觉上都给予了极大的满足感,为接下来的阅读体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让人感觉这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一件值得收藏的物品。翻开扉页,那种墨香与纸张特有的气味混合在一起,瞬间将人拉入一个仿佛跨越时空的氛围中,非常适合那种喜欢沉浸式阅读的读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