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是我國唐代最偉大的詩人。他一生將自己與國傢的命運聯係在一起,深切地同情人民的苦難,執著地關懷現實政治,寫下瞭大量抨擊時弊的優秀篇章,深刻反映瞭唐王朝由盛而衰的急劇轉變,尤其是安史之亂以後廣闊的社會現實,因而被稱為“詩史”;他的詩歌集前代詩歌藝術之大成,如地負海涵、包羅萬匯,形成瞭宏博精深、沉鬱頓挫的獨特風格。被後人尊為“詩聖”的杜甫,為中國的人文精神樹立瞭憂國憂民的百世楷模,為中國的詩歌藝術建立瞭沉雄博大的最高典範。
本書從曆代詩論評價杜詩藝術的重點問題和爭議焦點齣發,論述瞭杜甫“詩史”的敘述藝術,“詩聖”的藝術形象,五古、七古、歌行、五律、五排及五絕、七絕等各體詩歌的藝術成就,並闡發瞭杜詩藝術在薈萃前人基礎上的多種創新變化的原理,以及杜甫對詩歌體式的建設和發展所作齣的重大貢獻。
##杜甫在活著的時候,他詩歌的光芒被群星璀璨的大唐詩人遮住。杜詩的流傳與後世韓愈、元稹、白居易有關。可見能載入文學史,除瞭自身藝術魅力。也與後世的審美取嚮有關。而審美導嚮又多是由既身居高位又文采斐然的文人把控。所以(* ̄m ̄)
評分##精微深細,偶或覺得少幾分喝破詩心的快意。葛老師剖判詩體,藉節奏與原理切入,另闢蹊徑,能自樹立,可謂分開兩片天靈蓋,澆下一盆冰雪水,極得沉潛耐性。
評分##除瞭部分辨體的討論,比較強硬(其他文體中也有,並不特殊),對一些定義過於執著(不一定能分清楚,強行界定,造成瞭一些自我矛盾,輕微),是一本令人嘆服不已的文學研究著作。
評分##粗略讀瞭一遍,考完研再細讀
評分##於文本細讀與詩歌辨體乃是行傢裏手,尤能見功力,而一些審美評析與感覺形式也有“熟”的瑕疵。
評分##杜甫是「盡得古人之體勢」,葛老師對杜甫的體式研究也「集大成」,是在充分考查先秦以來各體詩歌錶現原理的基礎上進行的——這一範式曾直接啓發我寫齣碩論。寫詩不像凍冰塊,形狀大小各隨模子;選擇某種體式,也就選擇瞭某種情感結構、錶達方式,杜甫顯然深明諳此道。
評分##【藏書閣打卡】 錢鍾書在《七綴集》中說,詩畫不一,畫獨尊南宗,詩卻不唯神韻,“使神韻派左右為難的,當然是號稱詩聖的杜甫”。蓋詩中有杜甫,學力比天分,唐宋之爭,中晚之爭,皆在杜甫,故詩難說正宗。再說,但聞詩教,不聞畫教,詩可載道,畫難載道,或曰,詩乃兵傢必爭之地,而畫非也。 縱觀曆代說杜甫,亦各有其偏頗,而難齣天分與學力二說之窠臼,唯葉燮之論實在高,說理、事、情與麵目。而葛曉音書中頁頁引《杜詩鏡銓》,如數傢珍,細讀瞭得,嘆為觀止,真乃曉音者也。七古、五律、七律、絕句,既不同體,各有所宜,形質相契,是為辨體。要言之,學廣識多心遠思深命舛,故能為史為正為變為奇為聖。同易多中見,異難繁裏辨,若非有慧眼,安解其中味?幸甚至哉,管中窺豹! 我讀完古詩文或研究怎麼總是有用亂七八糟的文言說幾句的毛病……
評分##讀瞭這本纔知道原來古詩體式分得那麼那麼那麼那麼清楚。
評分##每次讀完葛曉音先生的書/論文都很振奮,且能真切感受到我們這個學科存在的閤理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