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蔡明亮、雅斯敏、阿牛、陳翠梅、劉城達、黃明志到廖克發
探索華語電影在後馬來西亞的崛起
以及處於離散與反離散間距中的不即不離
電影研究一直比較偏重以從敘事、影像或美學等幾個層面進行文本和理論分析,華語電影中的土腔、語言等聲音元素,卻少有研究觸及。《華語電影在後馬來西亞:土腔風格、華夷風與作者論》探討一批在馬來西亞出生成長的電影導演在後馬來西亞語境下如何在國內外催生一組揉合土腔風格、華夷風或作者論的華語電影。結合近年在全球興起的土腔電影和華語語系,此書探討當代馬來西亞土腔電影文化中的華語、方言和多語現象,這些交織著各種土腔、多元聲音和多元拼字的揉雜化語言景觀,如何在離散和反離散的邊界內外進行去疆界化和再疆界化的同時,也在全球化的大都會主義和本土第三世界後殖民的雙重語境下,操演諸種涉及本土、國族、文化、階級和性╱別的身分認同?這些離散電影和反離散電影又是如何在後馬來西亞語境下運用華夷風的聲音和土腔去回應或超克「國家失敗」的預兆?
作者許維賢指出,無論是從蔡明亮到廖克發不時重返馬來西亞歷史現場的離散電影,抑或從阿牛到黃明志對離散去疆界化的土腔電影,再回到本土雅斯敏、陳翠梅和劉城達對國族叩問的反離散電影,馬華的離散論述不盡然是反本土化的書寫;馬華的反離散論述也不必然就是對國家仰慕和充滿願景的國族主義。
《華語電影在後馬來西亞》同時收錄作者走訪多位導演和歐洲影展選片人的第一手資料,對華語電影在馬來西亞內外的生產、消費和傳播進行田野調查,從而更深入理解華語電影在後馬來西亞的崛起。
##是那种“只要书店或图书馆里有,你就会觉得这书店或图书馆很有品味”的书。表面上看是在解构马来的华语电影现象种种,实际上是在重建海外华人电影的变迁史。美中不足是叙述和个人抒情的成分过多,纯学术的部分其实蛮少的。但是关照的群体非常多,同志、巫族、华裔、边缘人……是一部相当有意思的马来电影史。
评分##是那种“只要书店或图书馆里有,你就会觉得这书店或图书馆很有品味”的书。表面上看是在解构马来的华语电影现象种种,实际上是在重建海外华人电影的变迁史。美中不足是叙述和个人抒情的成分过多,纯学术的部分其实蛮少的。但是关照的群体非常多,同志、巫族、华裔、边缘人……是一部相当有意思的马来电影史。
评分##好学术啊
评分##主要收穫在華夷風,作者論與後馬來西亞。
评分##华语语系、华夷风、土腔电影。国族、种族、阶级与性别。用马华电影的实践点出并处理了史书美的反离散论述和黄锦树的离散论述各自存在的困境。写得特别好,很扎实的功夫,很强的笔力,很好懂很流畅,以至于读的时候想赶紧找来提到的影片看。
评分##从马来西亚的复杂历史和多元文化入手,以土腔风格的角度厘清马华电影的发展轨迹,以离散与反离散论述探究其社会意涵。关于蔡明亮电影的镜像分析非常深入,也了解到从未接触过的导演雅斯敏,更清晰地认识了大荒电影的创作脉络,对我而言收获颇丰,值得反复阅读。
评分##从马来西亚的复杂历史和多元文化入手,以土腔风格的角度厘清马华电影的发展轨迹,以离散与反离散论述探究其社会意涵。关于蔡明亮电影的镜像分析非常深入,也了解到从未接触过的导演雅斯敏,更清晰地认识了大荒电影的创作脉络,对我而言收获颇丰,值得反复阅读。
评分##主要收穫在華夷風,作者論與後馬來西亞。
评分##2020年以前,对于马来西亚人能说中文这件事是稀里糊涂的。后来开始科学上网,在视频平台慢慢了解,原来几乎跟台湾香港一样,也是大华语区啊。通过这本书,更了解了很多马来西亚的电影人,包括政治局势。这本书很贵,在先锋书店花了200块,但觉得挺值,毕竟感觉在中国,没人要就这个,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