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學界研究中國文學理論批評,一般是以五四新文化運動為分界,此前的稱為“中國文學批評史”,此後的稱為“中國現代文學批評史”。給人造成的印象是,古代的文學理論批評似乎發展到晚清就結束瞭,現代的文學理論批評都是從外國藉來的。到底五四新文化運動前後的傳統與現代之間是不是斷裂的關係?“五四”以後的新文學理論是否完全是外來的?傳統與近現代文論存在怎樣的“通”與“變”的關係?
《中國文論通史/21世紀復旦大學研究生教學用書》以翔實的文獻梳理、材料解讀和理論闡釋,迴答瞭這些問題。
《中國文論通史/21世紀復旦大學研究生教學用書》突破古代文學與現代文學學科相分割的限製,將自先秦至1949年的文學理論批評作古今貫通式的研究,闡釋傳統文論的發生、發展,以及嚮近現代的演變和新生,追溯現代文學理論批評與傳統的內在聯係。這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貫通古今的《中國文論通史》。
##細密閎深。框架新穎,最能啓人。
評分##上瞭一學期課發現其實這本書就是周老師的知識背景和問題框架……隨著大傢做報告和老師點評會發現局限性和沒有說清楚的內容還是挺多的。尤其是小說戲麯和現代的部分過於程式化和老舊……不過作為本科生的入門導論也足夠瞭……依然是很好很好很精彩的書
評分##好書!
評分##強行通三統的最後一章不喜歡,中間很精彩
評分周老師北上真是技術扶貧。
評分##真,中國文論通史
評分##以“名詞解釋”貫通古今,探求中國傳統、近代、現代文學理論的“會通適變”,愈到晚清民國,愈能發見老師的問題框架和個性之論。
評分##從宋以降幾乎都是以貫穿古今的思路展開的。晚清至民國一段許多論題都是發明之論,將其放到一起,還原瞭傳統的意義與價值或調整或徹底改變的情狀,“貫穿古今”的目的基本達到瞭,在目前不斷上新的各種文論史中,此書無論思路還是前沿成果的納入都是有個性的,應能入學術史。
評分##適閤有一定基礎,作專題看。周老師把詩歌、詞學、文章、小說、戲麯幾項分體來開展文論整閤,是有一定道理的,至於名詞解釋的方式,好像也沒有什麼彆的更好的辦法…這樣挺好的;不太滿意之處是…古代文論還有齣路麼……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