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爾斯剋會戰意味著閃擊戰在戰略和戰役層麵的窮途末路。在這場戰爭中,德國的進攻*次被製止在戰術縱深或淺近戰役縱深。這對他們來說是一場意外,終是一場災難,因為他們軍隊過去取得的戰略成功,有賴於成功實現深遠縱深的戰役突破,並從軍事和心理兩方麵使其敵人陷入癱瘓。庫爾斯剋會戰證明,德國以高速殲擊機的護航為掩護,大規模集中使用裝甲兵的戰法,已經不能再像1941年和1942年那樣肆無忌憚地突入蘇聯的後方。
我們現在能夠為這場會戰脫掉神話的外衣,還原當時實際發生過什麼,原因又是什麼。這就是本書的目的——戴維·格蘭茨
很少有哪場戰役或會戰像庫爾斯剋會戰這樣,如此緊密地與“坦剋”聯係起來,後人瞭解這段史實時,腦海中浮現的是德國坦剋排成楔形隊列,駛過片片金黃的麥浪;浮現的是蘇聯坦剋旅發起集群衝擊,成群越過鐵路路堤;浮現的是德國“虎”式坦剋厚重的裝甲,彈飛蘇聯坦剋和反坦剋炮的穿甲彈;浮現的是蘇聯的條條塹壕,片片築壘,層巒疊嶂,無窮無盡。很難說是坦剋賦予瞭庫爾斯剋會戰話題性,還是庫爾斯剋會戰令坦剋之間的搏鬥更加引人矚目。
庫爾斯剋會戰的坦剋碰撞擦除兩個耀眼的火花,普羅霍羅夫卡的神話在軍迷中早已是傢喻戶曉,波內裏的激戰今年來也漸為人知,然而,在時間和諸多嚴謹或不那麼嚴謹的各種讀物的掩蓋下,包括這兩場坦剋戰在內的整段曆史反而愈發縹緲。今天,新齣現的蘇聯資料和德國資料,使得戴維·格蘭茨有機會重新評價庫爾斯剋會戰的方方麵麵,這部《庫爾斯剋會戰》綜閤采用現存於新解密的蘇聯檔案材料和準檔案材料中關於這場會戰的大量細節,為已經載入史冊的細節又增添瞭新內容,可能有助於迴答一些廣大軍迷關心的問題。具體來說,包括以下幾方麵:
1.參加過這場激烈會戰的德國將軍們撰寫迴憶錄時,主要緻力於評價德國這場非常失敗中的政治責任和軍事責任,蘇聯的將軍們則認為這場會戰是蘇聯勢不可擋的勝利徵程的組成部分。那麼,希特勒真的應該為“堡壘”行動的失敗“背鍋”嗎?如果其他人也應當為此負責,那麼又包括那些人呢?對蘇聯紅軍來說,庫爾斯剋會戰防禦階段的勝利意味著什麼,兩場反攻戰役又怎樣豐富瞭蘇聯戰役學說呢?
2.長期以來,部分西方著作采用德國人關於這場會戰的定義和基本框架,認為它隻發生在1943年7月5日至23日,這樣也就忽略瞭蘇聯製訂的基本框架,即認為庫爾斯剋突齣部的防禦交戰,是長達兩個月之久的蘇聯庫爾斯剋戰略性進攻戰役的閤理組成部分。那麼,這場戰略性進攻戰役結果如何,蘇聯在多大程度上實現瞭自己開始設想?
3.部分參戰的德國將領斷言,如果庫爾斯剋會戰按原計劃在 5 月實施,就可能以德國的勝利告終,這是真的嗎?如若不然,又是齣於何種原因呢?
4.過去的著作常常認為,庫爾斯剋會戰主要是一場坦剋戰,發生在普羅霍羅夫卡的坦剋交戰是曆史上*大規模的坦剋戰,也決定瞭德國的戰爭命運。曆史學傢不斷誇大普羅霍羅夫卡交戰的規模和重要性,這似乎不難理解,但事實果真如此嗎?“普羅霍羅夫卡坦剋戰”究竟是怎樣一番圖景呢?
希望讀者讀完這部《庫爾斯剋會戰》後,能就上述問題有新的認識。
##對德軍的損失數據涉及不多
評分##美帝著名蘇粉格蘭茨上校關於庫爾斯剋戰役的著作,重點記述瞭庫爾斯剋會戰中蘇軍防禦作戰,並對隨後的蘇軍反攻有簡要描寫。
評分##美帝著名蘇粉格蘭茨上校關於庫爾斯剋戰役的著作,重點記述瞭庫爾斯剋會戰中蘇軍防禦作戰,並對隨後的蘇軍反攻有簡要描寫。
評分##想瞭解庫爾斯剋會戰最閤適的敲門磚瞭,我是說書真的跟磚一樣
評分##樓上的親,請問另一本庫爾斯剋南部會戰是什麼書
評分##這是蘇德戰爭的微縮版
評分##戰爭還原
評分##戰爭還原
評分##算是對現在學界/網絡界關於庫爾斯剋會戰一些錯誤說法的糾正。1.德國在七月而不是更早發動“堡壘”並非愚蠢,德國在這幾個月時間內將攻擊部隊數量擴充瞭一倍,軍隊狀態甚至是幾年內最佳2.德軍並非必敗,之前所有戰役蘇軍都無法在德軍的閃電戰打擊下堅持住,但是蘇軍在諸兵種閤成方麵的巨大進步消弭瞭這一點3.希特勒不是失敗的根源,希特勒在很多次決策上都強於他的將領,至少不止一次使德軍減少瞭更大的損失。從根本來看,蘇軍的快速成長和巨大的數量優勢以及美國的援助或許纔是結局的原因,防禦階段127萬蘇軍對56萬德軍,德軍幾乎突破蘇軍防禦,“魯緬采夫”98萬蘇軍對21萬德軍,而整場戰役蘇軍損失坦剋幾乎是德軍五倍。蘇軍可以隨意強徵15-60歲平民參戰,不經訓練幾天內擴充數萬人並擁有美援裝備,或者這就證明數量就是質量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