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任何对于中国文学的研究中,中国古典小说都是一个突出的方面。它们是对中国文化传统的主要表现;其中有些作品同世界文学中的经典作品一样值得重视。《中国古典小说史论》共分八章,全面系统地对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金瓶梅》《儒林外史》《红楼梦》等作了评述,重在阐释,为作品本身的基本理解和欣赏服务。夏志清的评论,侧重阐明小说所反映的“义理”与文化传统,检视其中所蕴含的中国文化性格;同时他按照自己一以贯之的对文学艺术的严格标准,将其放在世界文学的视阈中,对六部小说进行了小说艺术、结构、文字等方面的深入批评。夏志清对中国古典小说的鉴赏,在形式与内容、方法与观念上,达到了一个可贵的平衡。本书所开创的研究视野与问题意识,为后来西方汉学界的古典小说研究,奠定了根基,本书实为中国文学批评的经典之作。
##在刚刚一口气写完《剑客的相思线》之后读完这本书,尤其是在附录《社会与自我》中看作者对《蒋三哥重会珍珠衫》的评价,我很受启发。不过有点好笑的是,易中天品三国对夏志清这本书的借鉴太多了吧。
评分##10分 夏先生的文学批评最大的特点就是三言两语分析清楚一些我们一般读者略有感觉却难以自觉表达的观点,尤其是《三国》和《水浒》部分的很多观点直指人心,令我有“对,就是这种感觉”的快乐和“唉,我怎么就总结不出来”的郁闷。同时,每一本书前都有大量版本传闻的考据和推测,对于这些书是如何写成如何流传如何修改的,都给出了一些想法,很有意思。粗略读罢此书后,又一次重燃了精读四大名著的想法,以印证他所言及我所感非虚。这本书,可能以后也会多次拿出来重读吧~
评分##这是一部完全没有意识形态立场的古典小说评论集,我们通过作者公允又带着西方视角的审视下,重新认识了六大小说那些显而易见的缺点和优点。可惜我们已不能分清三国水浒西游中有多少是出于作者的原创,有多少是对说书传统的继承。水浒后半段的尾大不掉,西游八十一难的拖沓,三国游离于历史和创作之间欠缺的创造性,金瓶梅的庸俗的世界架构与对世俗观念和佛道因果妥协的结局,儒林虽然是长篇却又像短篇小说集的散乱,都不妨碍他们各具特色的伟大和那些有血有肉的人物跃然纸上。只有红楼,虽然有诸多文本的扰乱,但那一以贯之的绝妙文字,那些爱恨纠葛的痴男怨女,每个着笔不论多少都性格鲜明的人物,那宏大的悲剧色彩与超越时代的对女性的广泛同情,显得那么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评分##分析中国古典小说的扛鼎之作,建立了一套分析框架,从版本学,中国文化,中国小说发展史,小说艺术,中西文学对比等角度分析
评分##精彩!对钗黛也有别致的解读。读到贾宝玉赶考前和所有人郑重告别,从此再也不回来了,真是泪流满面。我女儿问我咋了,我说贾宝玉要走了!然后我忍不住东拉西扯讲了一大堆。女儿强忍着着听完我的唠叨,终于认认真真问了一句: “那他后来考上了么?” #不关注成绩的学生娃不是好苗子#。 当然关于西游记水浒三国的评述也都精彩极了。大爱。
评分##没有对比,无法确认是否有删减。讲得比较浅,都是点到为止,而且花了不少篇幅考究原始版本。
评分##神作
评分##看了《西游记》部分,其实就是入门级的介绍,所引材料还是很硬的
评分##10分 夏先生的文学批评最大的特点就是三言两语分析清楚一些我们一般读者略有感觉却难以自觉表达的观点,尤其是《三国》和《水浒》部分的很多观点直指人心,令我有“对,就是这种感觉”的快乐和“唉,我怎么就总结不出来”的郁闷。同时,每一本书前都有大量版本传闻的考据和推测,对于这些书是如何写成如何流传如何修改的,都给出了一些想法,很有意思。粗略读罢此书后,又一次重燃了精读四大名著的想法,以印证他所言及我所感非虚。这本书,可能以后也会多次拿出来重读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