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信传论》为系统研究庾信家世、生平仕历、思想之作,并对其作品做了崭新的解读。本书对庾信研究有三大贡献:第一,通过细密精辟的考证,订正了倪璠所作庾信年谱的一些错误。第二,通过内证和典故诠释厘定了《哀江南赋》《枯树赋》等作品作于庾信入北初期,而非暮年所作。第三,对《哀江南赋》《小园赋》等作品思想主旨进行新的解读,认为这些作品并非表现乡关之思,而是希求仕宦、抒发牢骚之作。
##本书罗列材料详尽,只是有些全凭主观推测,导致许多结论成疑。关于《哀江南赋》主旨的阐述清楚明白,进退有据,但将其创作年代系在陈武帝废梁自立前则未免牵合,实不足为信。而且将许多明显表达故国之思的诗文刻意说成一心求官,也是强作解人,简直把庾信说成了一个傲娇的官迷。
评分##念高中时粗粗读过一遍,经年再读,发现一旦需要主观推论,得出的结论常常是不大工稳的,这种问题在书中俯拾皆是。用功则有余,陈义实未高/还是加了一星,许多落力的地方省却他人多少工夫
评分##鲁老师离开泰院前,和他在文科楼有过一次长谈,知道他的书要再版,我皮厚地问能不能给我一本,鲁老师一口答应。18年时,鲁老师通过Z君,给我寄来了这本再版的《庾信传论》,我随口一提的事,竟然老师一直记到现在。彼时水平极差的我拿到手,是真的看不明白。时移境易,过了四年,看了闻一多,再研究了一点杜甫后,我重新拿起了它,认认真真地读完了,能够读进去了。 鲁老师治学细致严谨,书里我每当看到感叹号,都可以全然回忆起当年老师上课的模样,我唯一次走神是上王粲《登楼赋》的那天。 还记得那最后一次的“天意从来高难问”,人生能遇到一个好老师真的不容易,哪怕有一位都弥足珍贵。当年自己真是年轻气盛,什么都想抓在手里,那也是我一生的天台仙路,走完时完全意识不到,而今回头,无论是为生还是一个未完成的师,确实是最黄金的时代了。
评分##本书罗列材料详尽,只是有些全凭主观推测,导致许多结论成疑。关于《哀江南赋》主旨的阐述清楚明白,进退有据,但将其创作年代系在陈武帝废梁自立前则未免牵合,实不足为信。而且将许多明显表达故国之思的诗文刻意说成一心求官,也是强作解人,简直把庾信说成了一个傲娇的官迷。
评分##非常好的书,对庾信的家世、生平、思想和作品有了深入的了解。
评分##念高中时粗粗读过一遍,经年再读,发现一旦需要主观推论,得出的结论常常是不大工稳的,这种问题在书中俯拾皆是。用功则有余,陈义实未高/还是加了一星,许多落力的地方省却他人多少工夫
评分##实在一般。
评分##年谱分析似比倪璠可靠,诸多诗文所作时间也非常认同。但文本分析却多不敢苟同。试举一例,如将《哀》赋中“故时将军”释为对“今日非将军”的不满,尤为出奇。另,二、三章可略过不看。
评分##考订系年、诠释意旨多为新说,然不无穿凿附会,史学功底似有不惬。谈文论艺则觉平平,实乏新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