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的政治

恐惧的政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奥地利] 露丝·沃达克
图书标签: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目录
前言
致谢
第1章 民粹主义与政治:逾越规范和禁忌
第2章 理论与定义:身份政治
第3章 保护边界与人民:排外政治
第4章 语言和身份:民族主义政治
第5章 反犹主义:“否认”的政治
第6章 表演和媒体:“领袖魅力”政治
第7章 性别与身体政治:“父权”政治
第8章 走向主流:排外常态化
附录
参考文献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右翼民粹主义政客的每一次“露面”都是虚伪的“表演”,他们英俊幽默,却带来“恐惧”。

通过政治表演和话语建构,右翼民粹主义政党成功制造出欧洲社会问题的“替罪羊”。

而治理国家的工具,却被作为武器,用以引起民众对“替罪羊”的恐惧。

如何逃离这样的“恐惧”?奥地利语言学家抽丝剥茧,掀开西方政客“政治话语”的伪装。

·

·

·

在大多数欧洲国家,一些右翼民粹主义者通过大选进入议会,右翼民粹主义政党成了一支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他们已远离边缘,上升为主流政党和主流运动的领导者。为什么会这样?

无论是失业率上升,经济失去活力,还是犯罪率上升,社会动荡不安,面对欧洲内部的这些社会问题,右翼民粹主义政党明知根源就在国家内部,却不愿正视,也没有尝试解决。而是借机运用政治表演和话语建构,将这些问题归咎于那些不被主流文化认可的“他者”和少数族群,将选民对社会问题的恐惧变成对“替罪羊”的恐惧,以逃避自己的政治责任,达到控制选民的目的。

本书运用“话语—历史分析法”,通过分析右翼民粹主义政党在选举活动、媒体访谈、社交媒体等语境中的话语、图像和文本,深入分析欧洲各国的政治形势,解构、理解和解释右翼民粹主义政党的“话术”以及这些“话术”为什么能让选民产生共鸣,揭示语篇、语体和文本是如何在话语形式中、语境中被操控,以表征话语歧视和偏见的。通过这种分析,看穿右翼民粹主义政党的“伪装”,摆脱他们带来的偏见与对“替罪羊”的恐惧。

用户评价

评分

##多久能从“我们”的到人类的呢? 来点理想主义的话语,我看到有人说:“他们一定准备干掉我们,所以我们要与他们抗争。”,就是这样的部落主义人太多了,这国有那国也有,冲突歧视偏见仇恨也是这么来的(太穷,要争夺资源),这种人全消失了(指人口控制和启蒙,不是杀杀杀),自然就好起来了(资源够,让人能干自己想干的,没有人与人之间内耗内卷)。 公正世界信念·指责受害者(犹太人):我们相信我们是好人,好人不会做坏事,除非那是他们应得的。P93案例六:匈牙利的反犹主义:颠倒受害者—施害者。 穷啊!

评分

##堆了很多资料

评分

##蛮专业又学术的书,小白读起来有点费劲,一点点啃,啃了两个月终于读完了,但也只是浅显的一层。翻译有些地方有点不太顺,倒不是说翻译不好,我翻译本专业的文献也会有这种奇怪的毛病,反而是作为普通人一读就会觉得这个句子不太符合中文书面语的习惯。作者最后说,希望大家能够吸取教训不要落入右翼民粹政党的陷阱,可惜了,这是15年的书了,中文版2020年才正式出版,不知道作者看到如今的国际政治环境会做出什么样的论断和感想

评分

##最近美国大选如火如荼,一个可探讨的问题是,为什么错漏百出的特朗普依然可以和拜登势均力敌?在中国的政治文化之中,一个政治家的履历必须是完美的,在档案中不能有任何污点。而特朗普却完全站在了对立面,丑闻、恶语比比皆是,然而依然我行我素。有人说福音派“人皆有罪”的观念让其铁杆支持者坦然接受。如果从话语修辞的角度,无疑是其采取了一套完整策略:一是表态融入言语和表演;二是利用挑衅对冲丑闻;三是竞选中始终处于对抗状态;四是始终将自己描述为一个普通人;五是将拯救人民能时时挂在嘴边;六是有明确的敌人,并将其妖魔化。在这样“表演”之下,大家感同身受其实一个普通人,只会树立起对“替罪羊”的恐惧,动员了最广大的选民。

评分

##适用于了解欧洲右翼民粹主义(20世纪末至2014年)。可能由于作者的身份问题,奥地利的例子太多了点。后面几章特别是“性别与身体政治”一章思路稍显混乱。 所谓“话语历史分析法”只有话语没有历史,作者似乎只是表面上强调“言语只有在使用中,在特定的…语境中才能获取意义”。

评分

##垃圾货

评分

##已购。微观政治,话术,细致分析~ 所有的右翼民粹政党都将某种种族、宗教、语言、政治上的少数群体作为“替罪羊”工具化了,将即使不是所有,也是大多数的不幸现实归罪于他们,然后将相应的群体建构成可能威胁、危害“我们”和“我们国家”的一种存在。这个现象被称为“恐惧的政治”。似乎所有的右翼民粹政党都支持无知的傲慢:诉诸反智主义和常理情理标志着前现代主义或前启蒙思维的回归。 “右翼民粹主义永动机”意味着此类政党和政治家已经开发了一套话语与修辞策略,可以使不相容的现象相结合,让错误言论听来无辜,允许否认显而易见的道理,说出“不可说”的话,超越可被允许的界限。通常,他们不会受到处罚,可以全身而退,即使需要道歉,他们可以以一种蓄意的矛盾的方式来道歉。他们很少辞职,即使辞职了,还是会很快“反弹回来”。

评分

##使用话语-历史分析法,解构右翼民粹主义的话术,结合实例,拆解其政治话语和政治行为中一系列话语编码和花招,揭露掩盖在这些话术背后真实的意识形态和政治主张。兼具学术性和通俗性。书中的分析方法,也适用于其他政治话语,乃至网络话语。建议不落入右翼民粹话语陷阱的办法,让我联想到网络上饭圈控评和消除负面词条的做法。

评分

##没什么新东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