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的命名术:皮扎尼克诗合集》翻译自西班牙语原版《皮扎尼克诗全集》,收录了皮扎尼克生前以“阿莱杭德娜•皮扎尼克”署名结集出版的全部诗作,以其六本诗歌单行本为分辑之界:《最后的天真》(1956年)、《失败的冒险》(1958年)、《狄安娜之树》(1962年)、《工作与夜晚》(1965年)、《取出疯石》(1968年)和《音乐地狱》(1971年);另有辑七从原书附录所列生前未结集出版的诗作中挑选了诗人生命最后三年的部分作品。这是汉语语境里首次完整译介这位西语世界最富传奇魅力的女性诗人之一。同时,这部涵盖皮扎尼克一生作品的诗合集也渴望逾越“被诅咒的自杀诗人”神话,展现出其中饱含的艰巨劳作:她的诗歌是一座用智慧与耐心建筑的高楼,以大量阅读造就了坚定批判、跳脱传统的笔触与目光。
皮扎尼克的人生是一个热切的、被诗歌点燃的故事。终其一生,她不断撞击着那堵名叫“诗歌”的墙,在她几乎全部的作品中都饱含着一种提纯、精炼、不断向中心靠近的意愿和努力。自创作生涯伊始就围绕内心阴影写诗的她以无可否认亦无可比拟的生命烈度燃烧出女武神的声音,写出“准确得恐怖”的诗歌。在文学和生命之间,她选择了前者。到最后,这场旷日持久的缠斗,是她自己放弃了拯救自己,不惜一切代价寻找诗歌用词语命名不可言说之物的本质。她全部的努力在于把诗歌视为存在的唯一理由。她想成为一位完全的、绝对的诗人,毫无裂缝与伤口的诗人。某种程度上,她得到了她想要的完全,而《夜的命名术:皮扎尼克诗合集》旨在呈现这一完全。
##皮扎尼克那种疯魔的灵动,几乎是直扑式的,这是她作品的天赋。那么多给他人的献诗,缺乏、寻觅与拒斥爱的意象,让人感受到她狂乱的天真。可惜,让她攫住活着的幻觉的那几片属于诗的碎片太少了,终究是未达至诗艺的境界就已耗尽。翻译让人失望,用词常俗,时而不精准(拿献给Cristina Campo的那首来说,rumor这个词被译者翻译成“声响”,但这里它应该是“低语、呢喃”的意思),译笔呆板(“从缅怀的此岸/一切都是天使”——简直是一眼可见地把“从”用成了外语的模样;“我已留下我的身体在光的旁边”——此类生硬至极的诗行里,译者对原文的过度沉浸失控到了压垮汉语表达的地步),生造词(化乌?呼祈?失遇?失幸?去基?)更是不知所云,而且非常不高明,太多的蹩脚之处,既笨拙也刻意,而它们显然也不是“原文呓语的晦涩”。
评分##皮扎尼克是一个名字,是一种天赋,是一瓶高浓度丁香酯
评分##深刻体会了诗就是在翻译过程中失去的东西
评分##对诗人最初的印象是看到一张帕斯题赠她的扉页上写:“词语在风中燃烧。阿莱杭德娜,要救出它们。”看到后面科塔萨尔在信里写“我想让你活着,笨拙一点”还是没忍住眼泪。想起赫拉巴尔说过“真正的诗歌必然是伤人的,就好比一片剃须刀忘在手帕里”而她说“写一首诗就是修复最本质的伤口——那道撕开的裂缝。因为我们都有伤口”“而我的爱/只拥抱流动的东西”“哪怕爱人/还在我的血里闪光/像一颗躁乱的星/我从我的尸体上起身/留心不踩到我死去的微笑/去和太阳相遇”“某个词语为我挡风/某个小真理让我坐下来/从此生活”她在两个世界之间的挣扎比谁都勇敢,扉页上那句“我们不是懦夫,我们做完了所有能做的”也给了我巨大的勇气,谢谢
评分##翻译皮扎尼克是多么难的事情,几乎和皮扎尼克将生命翻译成词语一样危险。而又有多少人见过这些层叠的幻象,听过这样轰鸣的静默?但是,就在“谈谈你知道的”日日夜夜里,小艾做到了。
评分##2019135:如安妮·塞克斯顿,如西尔维娅·普拉斯,在皮扎尼克的诗中,我看到了同样的对坠落的向往,对死亡的恐惧与迷恋,看到了生命的疼痛与空无,以及破碎的、被诅咒的、被自我厌弃的灵魂,看到了混乱、挣扎与矛盾。对皮扎尼克来说,写作是一种可能的救赎,她试图通过笔下的语词完成对自己的修复与重建,然而伴随她短暂一生的陈年的伤口,总是不断地经历撕扯、流血、结痂的循环,如蛊毒般反复地噬咬着单薄的、脆弱的内心。活着还是死去,她经年的自我缠斗更像是一个人的左右互博, 只是她自己的这场混杂的战斗“没有恩惠,没有光环,没有休战”。被死亡始终的召唤,到后来写诗也失去了效力,虽然“词语是密码,是钥匙”,但“死的欲望是国王”。凡不可说的,应当沉默,死亡是一切的休止符,她以此终结了所有的痛苦。
评分##我爱你全部的痛苦和疯狂
评分##我爱你全部的痛苦和疯狂
评分##不太清楚原文,兴许我应该买来看一下,至少中文译版矫揉造作,不忍卒读,既没有诗歌的节奏韵律,也没有意象情境。全书最好看的就是封面,之后就没了,名气大于内容,浪费时间。 这么形容好了,就像一个女人和你生气吵架,说了一大堆情绪的废话,没有任何实质性东西,而且她还不断的在那里重复重复重复,只不过这次换成了--我要去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