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诗集”与中国新诗的发生(增订本)

“新诗集”与中国新诗的发生(增订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姜涛
图书标签: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目录
增订本前记
初版序(温儒敏)
导言研究方法、对象的提出
[上 编]
第一章“新诗集”与新诗“传播空间”的生成
第一节从书信到成集:新诗传播空间的形成
第二节支撑诗坛的“新诗集”
第三节公共传播与现代的诗歌想象
第二章读者、时尚与“代际经验”
第一节新诗读者的构成
第二节作为阅读时尚的“新诗集”
第三节“代际经验”中的《女神》
第三章“新诗集”出版与新诗坛的分化
第一节“新诗集”与“新书局”
第二节由诗集出版看新诗坛的分化
第四章“新诗集”与新诗的阅读研究
第一节读者分类与新诗的“读法”问题
第二节对三本诗集的讨论:从“读法”的角度
[下 编]
第五章“新诗集”对“新诗”的呈现(一)
第一节胡适新诗构想的三个层面
第二节《尝试集》对“新诗”的塑造
第六章“新诗集”对“新诗”的呈现(二)
第一节胡适眼中的“新诗集”——以《草儿》《冬夜》《蕙的风》为中心
第二节“诗话语”的凸显:《冬夜》《草儿》序言的考察
第三节选本中的新诗想象:对“分类”的扬弃
第四节《女神》成书与“新诗”的重塑
第七章论争中的“新诗集”:新诗合法性的辩难
第一节《评〈尝试集〉》:“学衡派”的反动
第二节《蕙的风》的论争:对一桩旧案的重审
第三节《湖畔》与“经验范围”的争议
第四节对“新诗集”的整体批判
第五节“新诗”与“诗”:合法性辩难的展开
第八章“新诗集”与新诗历史起点的驳议
第一节作为新诗合法性起点的《女神》
第二节新诗史上的《尝试集》和《女神》
结语
[附 录]
新诗的发生及活力的展开——新诗第一个十年概貌
早期新诗的政治与美学:以“《星期评论》之群”为讨论个案
《天狗》:狂躁又科学的“身体”想象
20世纪30年代的大学课堂与新诗的历史讲述
主要参考文献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本书以早期“新诗集”——《尝试集》《女神》《草儿》《冬夜》《蕙的风》等为讨论对象,通过考察“新诗集”的出版、接受、编撰及历史评价等环节,重新审视“新诗的发生”这一历史命题。上编主要从“文学社会学”的视角出发,讨论“五四”前后一个自足新诗发生空间的形成,涉及报刊传播的影响、新的读者群的召唤、新书局的支持、阅读程式的养成等诸多方面;下编则关注在“新诗集”的成书、接受和历史定位过程中,新诗历史形象及合法性的塑造与追寻,从而对新诗发生的线性历史想象提出自己的质询。

本书初版于2005年,以博士论文《“新诗集”与新诗的发生研究》为基础,该论文2004年曾被评为百篇“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出版后也曾获得第三届“王瑶学术奖优秀青年著作奖”。此次修订,除了文字的疏通、材料的补充外,又特别增加了附录的四篇文章,希望在勾勒新诗第一个十年发展概貌的基础上,以个案讨论的方式,更为全面地呈现早期新诗特定的文化政治意涵。

用户评价

评分

##五星没得说。

评分

相较于上编的外部研究,下编对新诗集本身的展开似乎更精彩些。新诗的发生不是一个线性进化的过程,而是在辩难中不断自我修正。回到历史现场,才能还原新诗起源的丰富性。

评分

##俺也终于拜读完涛哥大作了,拜倒

评分

##读前两章的时候还觉得与古代文学的传播接受研究比起来非常稚嫩,从第三章开始异军特起,真是把当时的文学生态给写活了!

评分

##俺也终于拜读完涛哥大作了,拜倒

评分

##四刷五刷了吧。

评分

##从此更明白面对庞然大物,另起炉灶是不可能的。哪怕是姜老师如此稳健的文风也难免流露出某种对学术表达的疲惫感。心目中值得追求的学术志业首先表现为对已有的知识体系另有规划的野心,而繁琐的考据令人却步,它一方面残酷地磨损着激情,另一方面又是某种品质所必须的保证。

评分

##读前两章的时候还觉得与古代文学的传播接受研究比起来非常稚嫩,从第三章开始异军特起,真是把当时的文学生态给写活了!

评分

##材料能力很强,很多切口都在《公寓里的塔》中得到展开,关注新诗发生时期的共时性,以及被论争和历史化而遮蔽的新诗早期内部张力。姜老师很重视“非诗”的部分所蕴含的丰富性与活力啊,也警惕诗歌回到“抒情老家”会导致的封闭性,有点想再看下他的创作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