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们标榜自己是社会性动物,但在生物学家眼中,这绝非人类独有的特征,甚至有许多生物看起来比人类更具有社会性。
企鹅聚集区的“托儿所”在成年企鹅外出觅食时,可以为幼小的企鹅提供庇护场所,待父母回来时,幼小的企鹅可以通过声音定位找到家人并获得食物;白蚁巢内有着明确的分工,蚁后负责繁殖,兵蚁负责防御,工蚁负责劳作和觅食;座头鲸经常会破坏虎鲸的好事,在虎鲸围猎海豹、海狮等动物时出手解救,据说这可能是因为虎鲸会捕杀座头鲸的幼崽……
每种动物都以自己的方式适应着自然,为了在残酷的竞争中生存、繁衍,它们有的结成联盟,有的尔虞我诈。你在人类社会看到的勾心斗角、争名夺利,动物王国里全都有。这个迷人又有趣的世界有许多我们尚未涉足的领域,也有许多未解之谜……
##国内生物科普类少见的好书,如果不是看到书中提到国内学者的名字一度以为是翻译来的。主题就是社会性,材料组织也很考究,看似不分物种随笔而来,但脉络跟随主题意图很明显,衔接也很顺畅,冷知识不少,趣味性很好。可能是因为刚刚读完《佛系》,读的时候不免有近期思考的代入,人身为所谓高智能动物,生存哲学智慧反而不及动物,野牛果决地抛弃不可能营救的同伴,裸鼹形鼠适应环境逐渐进化甚至抛弃了部分痛觉,工蜂加入采蜜劳动后用仅剩的20天生命生产4克左右的蜂蜜…他们理智、勇敢、念兹在兹活在当下,很少有多余动作,安静地进化和适应规则,书写着自然的禅意,这是关于人类以外的其他动物我最爱的部分。
评分##很少看生物类的科普书的人认为,这本很有趣。作者是个很温柔的人,对动物的观察有常规角度也有清奇角度。
评分##3.5
评分##挺有意思 关于”社会性“ 大有研究
评分##很有意思的科普读物,言之有物,篇幅和逻辑性都很好,这样的书最怕神翻译,本土的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在动物的社会性方面举了很多例子,分析了动物行为背后的因果性,不算很深入,就大众科普来说还是很好的。
评分##想说明动物的社会性,但写得不生动也不有趣,大量的是动物的罗列和泛泛之谈。
评分##2022年NO.17 再次感谢一下河森堡老师,这本是在他直播间中奖的~ 作者的文字功力和专业知识都能看出来水平相当不错,比起同类型的国外科普书籍也不遑多让。文字流畅,生动而有趣,配很多照片,只要是喜欢动物的,无论10岁还是100岁都很适合愉快地阅读。 而在最后引申出的动物的社会性文化这个概念,如果被广泛认可的话,也就再次确认了人类也不过是一个种类的动物而已(只是有些许特殊),人类啊,谦逊一点儿吧!
评分##没翻开之前忽略了小标题,一度以为是介绍讲解不同种类动物的。别的都还好,但因为个人的原因对蚂蚁实在不太感兴趣,而恰恰蚂蚁的篇幅又特别长,看那段就特别痛苦,只能跳读了。建议对动物感兴趣且有一些了解的人来读,如果对动物本身就很陌生直接上社会行为研究,没有切入兴趣点的话属实读起来有点难受。
评分##想说明动物的社会性,但写得不生动也不有趣,大量的是动物的罗列和泛泛之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