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经历了地震、海啸和核泄漏“三重打击”的日本来说,2011年注定是无比艰难的一年,这暴露了日本人对地壳不稳定性、经济脆弱性和政治改革必要性的长期担忧。英国《金融时报》亚洲版前主编、《金融时报》东京分社的前社长戴维•皮林对日本社会的探索便始于此。作者将这些历史事件作为这本书的开头,以2019年日本发生的重大事件为结尾,帮助我们探察和理解这个国家的过去。他在书中探讨了日本的精神、社会、经济及政治生活,从而细致展现了这个经常被误解的岛国及其人民。
曾任驻日记者长达7年的他采访了日本各个阶层的群体——政界大人物、知名艺术家、实业家、年轻人、老年人、主妇等,深入日本人的文化矛盾、焦虑、野心以及生存策略,以敏锐的文化鉴赏力描绘出一个立体而多面的日本:既存在令人窒息的同质化,也有着令人惊讶的集体适应变化的能力。这种独特而复杂的文化曾让日本民众展现出惊人的韧性,带领他们走出困局,令日本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之一,却也暴露了其脆弱之处,让一部分日本人滑向“迷失”。
增长该不该成为压倒一切的追求?衰退就意味着死亡吗?就日本的情况,作者提出这样的问题。面对生存和发展的问题,我们将从《日本:生存的艺术》这本书中获得多重灵感和反思。
##对近现代日本有力而真实的描述。
评分##对近现代日本有力而真实的描述。
评分##有几年很喜欢看各种分析日本的书,时隔多年再看这一主题,其实大部分依然是那些老生常谈。当然,311海啸及核泄漏的相关关联性的分析,可能还是第一次这样整体出发看;另外关于小泉的记述确实是第一次看,头绪太多以至于一时不知从哪里开始划线(于是就基本没划),就还挺长见识的(包括其他几位首相和政客也是相似情形);提到村上的几处,尤其是关于《地下》,因为刚好看过了,所以读起来就还挺“快乐”的(因为link感来得比较顺利)……总的来说,日本无论在处理哪件当下的事情,无论在怎样地嬗变和调整,都基本无法避免着“历史和传统的痕迹无处不在”的现实。而对我来说,日本永远有着最迷人的潜质。
评分##2020年的第785本 写得太营销了,成也美国败也美国的国家,太被牵着鼻子走了
评分##日本政经101,全面客观
评分##由海啸来至海啸止,犹如泡沫般来回飘荡。从灾难开始切入这个混杂的岛国社会所走过的矛盾之路(对小泉政权的分析很精彩),期间诸多镜像(通缩、巨债、老龄化、体制外世代)的形成与演化均可资借鉴,但与之的心理间隔比那片海还要遥远。而我们也尚未走出简化刻板的认知误区。村上说“我们迷路了,不知道该往哪里走。”其实“迷思”不在于路之本身,而在于重重分歧中的选择!
评分##日本独特吗? 增长等于财富吗? 衰退意味着死亡吗? 在经过那么多年后,日本还是没有解决最根本性的问题:如何调和地理现实和历史现实。从地理上讲,他是个亚洲国家;而从历史上讲,它是这一地区的侵略者,曾经试图在这里建立一个欧洲式的帝国并且失败了。
评分##由海啸引申出的一系列日本问题。新闻口吻,有理有据
评分##中国人受儒家思想影响,有耻有罪;西方人受基督教影响,有罪无耻;日本人有耻无罪。日本人的道德观念,既不存在于人和神之间,也不存在于人和抽象的观念之间,而只存在于人际关系之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