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世纪的欧洲,人们仍然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日心说”不仅拉开了现代科学发展的序幕,还彻底摧毁了中世纪的道德观念,改变了欧洲的社会、文化、习俗风貌。现在人们相信:地球是围绕太阳转的。
但是,鲜少有人思考,在仅凭肉眼观测星空的时代,哥白尼为何会提出与实际感官完全不符的“日静说”理论?在占统治地位的教会认定“地心说”为真理的16世纪,是什么动机使哥白尼如此“大胆”地重新制定行星秩序?如此“激进”的哥白尼理论是如何幸存下来的?它的提出带来了哪些新的问题?随后又有哪些关键的事件推动着这一理论的发展?有哪些重要的后继者不断完善这一理论体系?他们遭遇了哪些阻碍?如何与旧秩序的维护者进行角逐?他们之间关系如何?zui终又是如何促成这场漫长的颠覆?
本书作者耗时23年,梳理大量原始史料,厘清政治、社会、哲学、宗教以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黑死病与占星术、天文学之间的各种关联,揭示了“哥白尼问题”的奥秘。
##吹毛求疵地说,有点过于埋头于故纸堆了… 真正有价值的应该是哥白尼问题如何重塑了欧洲人的思维逻辑,而巨量的历史文献资料把这个线索淹没了… 但也许这是一个伪命题,真正实现的可能是理性主义携手神秘主义一同打击了教廷的权威…
评分##把上帝拉回到隔壁餐馆
评分##要理解哥白尼或者其他科学家,用今天的科学视角进行推测,有时候是非常危险的。唯一有价值的探索方式,应该是尽可能回到他们所处的环境中去寻找答案。
评分##0109,京东。
评分###得到#挺具备科学精神的一本考古推理,没有必要脱离历史的局限性强行塑造完美伟人,天文学就是起源于占星需求。
评分##终于在隔离期读完这部书。开卷有益,难以置评。
评分##得到APP每天听本书分享:“哥白尼问题”,即哥白尼出于什么样的动机要放弃地心说,创建全新的宇宙体系,以及这个问题为何会成为科学史上的重大疑难问题。本书作者从宗教和文化视角出发,考察了当时天文学家和占星家的生存状态,指出哥白尼提出日心说的动机,不是为了引爆科学革命,而是基于占星术发展的需要。本书使我们认识到科学的发展受到各种外部环境的制约,不能脱离时代背景去谈论科学史问题。当时的学术圈依附于宫廷和豪门贵族,天文学家群体特别热衷于为贵族的生活需要服务。从动机上看,哥白尼提出日心说,与其说是某种具有先进性的革命,倒不如说是在变化的社会背景下尝试多元的文化,尝试不同的解法。而新发明的印刷术、新崛起的贵族势力和新的逻辑标准,都是哥白尼学说得以推广和传承的重要动力。
评分##把上帝拉回到隔壁餐馆
评分##把上帝拉回到隔壁餐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