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击的心智:优化思维和明智行动的心理学新知

进击的心智:优化思维和明智行动的心理学新知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魏知超
图书标签: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前言
第一部分
掌控情绪
第1章 看破红尘有危险 / 2
洞察情绪:人生痛苦源于自然选择 / 3
洞察自我:每个人都是多重人格 / 9
色即是空:万物的情绪标签 / 16
请别太看破红尘 / 21
第2章 调适情绪的偏方 / 28
适度自虐法:对抗坏情绪的“邪派武功” / 29
斯多葛哲学家的“观想死亡” / 34
敬畏感的治愈之力 / 38
分形:大自然的减压奥秘 / 44
化解悲伤的八种力量 / 48
第3章 幸福的迷思 / 57
自尊是一个甜蜜陷阱 / 58
龙虾理论:自强的理由 / 63
积极心理学的黑暗面 / 68
幸福迷思:一切都很精彩,只是没人
开心 / 74
第二部分
优化思维
第4章 如何让思维有弹性 / 84
大脑如何切换状态:来自致幻剂的启示 / 85
灯笼意识与探照灯意识 / 91
思维切换法 / 96
第5章 理性的守护天使与天敌 / 104
争辩,理性的守护天使 / 105
头脑中的精益创业 / 111
身份,理性的天敌 / 116
牌局里的决策哲学 / 121
信息不完备时的高明决策 / 125
第6章 通往学霸之路 / 132
成瘾可能是学习的必要条件 / 133
如何用游戏思维激发学习动力 / 139
如何升级“大脑内存” / 145
如何保养“大脑硬盘” / 151
第7章 创新的天时、地利与人和 / 159
创新的“第一公理” / 160
创新者的三种品格 / 164
创新的天时与地利 / 168
变形、拆解、混合:创新的3B法则 / 172
来自达尔文的创新启示 / 176
第三部分
明智行动
第8章 不擅社交者的生存之道 / 184
第一印象可靠吗 / 185
四种“不擅社交” / 190
失之社交,收之“系统” / 198
提升社交表现的战术与战略 / 205
第9章 说服专家与体验设计师的心法 / 210
说服心法1:高手如何抖包袱 / 211
说服心法2:“我别无所求” / 216
创造体验1:把握两种关键时刻 / 220
创造体验2:三种刻骨铭心 / 225
第10章 “外紧内松”的自制力 / 231
外紧内松原则1:设置明线与寻求监督 / 232
外紧内松原则2:改变极化思维 / 237
舍近求远原则:执行意向与拉近未来 / 243
复盘 心智升级的“元原理” / 249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你习以为常的生活现象和常识,或许蕴含你不知道的科学原理。本书从情绪、思维和行动三大模块入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讲解背后的心理学原理,每个章节还附带具体的行动指南和书籍文献。你不仅能在不同场景下迁移运用,还能摸清知识的来龙去脉。翻开此书,开始刷新你的认知吧。

——阳志平  安人心智集团董事长

世界上每年都会有很多优秀的心理学著作面世,可是由于语言和学科门槛的限制,我们无缘得识这些好书。魏知超博士和其爱人所介绍的这些心理学新知,有趣有料,陈述观点时引用了大量可靠的论文数据,科学性和可读性俱佳,可谓心理学科普之路上的一盏明灯。

——陈海贤(动机在杭州)  浙江大学心理学博士,知名心理咨询师

以往我们会认为,用理性控制行动才是最厉害的。只要有决心、有毅力、有目标,我们就能干成任何事情。于是我们就把自己当成一匹马,好像不抽上自己几鞭子,自己就跑不快。其实,还有另一种方法,那就是正视自己的情绪,把自己当作朋友,让自己愉快地向前跑。如果你更向往这种方法,那么这本书将会给你所有你需要的答案。

——陈章鱼 知名读书自媒体「章鱼读书」创始人,100万人关注的读书人

从头到尾读罢此书,作者思路奇绝,文笔流畅,堪称佳作,甚多新知。作者在第1章中便谈到了我的老本行“进化心理学”,但其理解卓然独到,总结简明扼要,令人耳目一新。无论对作为大学老师还是心理咨询师的我而言,这些新知都给人诸多启发,也更坚定了我对中庸之道的认同。

——吴宝沛 北京林业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

三角形,是这个世界上稳定的结构,魏老师利用情绪、思维和行动这个“三角形”,构架了一个你意想不到的斑斓新世界。在这个新世界里,他会带领你酣畅淋漓地汲取全球优秀心理学家们新鲜、劲爆的科研成果,并用妙趣横生而又严谨认真的笔触为你搭建一个全新的认知体系。读完此书,感觉创建美好生活原来如此简单!

——周欣悦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主任,市场营销学教授

本书介绍了心理学很多方面的前沿进展,落脚于每个人都关心的自我提升领域,语言生动流畅,可谓科学、有用、而有趣,令人手不释卷。我是怀着嫉妒的心情逐字读完的,因为有不少进展也是我想写的,没想到被魏老师抢了先。首章介绍的正念冥想和末章的“执行意向”,都是应对拖延的好方法,前者治本减少反弹,后者速效立竿见影,都在自我管理领域快速走向应用,是未来智人立于世界的必修技。

——高地清风 “拖延症”咨询师,受训中的正念教师,科学派自我管理专家

------------------------------------------

如何在信息不完备时做出高明的决策?

如何用游戏思维激发学习动力?

如何通过科学睡眠等手段提升学习能力?

拙于社交者如何从战术与战略层面提升社交表现?

在本书中,作者以情绪、思维和行动三个维度作为全书的框架,对前沿的心理学研究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提炼,不仅将我们的日常生活场景与各类心理学知识很好地融合在了一起,而且辅以新奇独到的脑洞,可以帮你构建一个崭新的认知体系,升级心智,明智生活!

用户评价

评分

##魏老师的心理学新知课音频节目从头到尾听了两遍,这本书虽然是对节目的提炼整理,但还是灰常值得购买,一是,文字更加简洁明快,可读性极佳,让人欲罢不能;二是,内容实在是太有用了,书中的一些经过科学验证的小技巧小方法,运用在自我提升上,药效显著;读一遍又可以复习一遍;三是,对音频内容进行了大量编排取舍,逻辑性和层次感更强了;四是,脑残粉必须鼎力支持!

评分

##魏老师的心理学新知课音频节目从头到尾听了两遍,这本书虽然是对节目的提炼整理,但还是灰常值得购买,一是,文字更加简洁明快,可读性极佳,让人欲罢不能;二是,内容实在是太有用了,书中的一些经过科学验证的小技巧小方法,运用在自我提升上,药效显著;读一遍又可以复习一遍;三是,对音频内容进行了大量编排取舍,逻辑性和层次感更强了;四是,脑残粉必须鼎力支持!

评分

##特别武断不严谨,也非常主观,尤其是批判积极心理学那章,诚然积极心理学确实在现在看来有些实验都被推翻,但有些正面、现在看来仍然真实有效的东西作者只字不提,结论及方法也写的极为敷衍

评分

##三个部分:情绪、思维、行动 情绪的进化学意义—大脑模块—意识 思维:思维的弹性—对理性的认知—学习—创新 行动:社交—说服与劝服—自制力(外紧内松,舍近求远两个原则) 喜欢这本书的作者每个章节都引用了参考文献,有学术论文也有书,其中最主要的最近的心理学研究成功的书,所以更像是一本庞大的文献综述—心理学前沿书的文献综述,但是其中又不乏作者自己的观点和态度,作者自己的思考—尤其是最后“心智升级的元原理”。 不足:首先深入的理论分析是相对匮乏的,但是无可厚非,毕竟是综述基础之上的观点输出。其次这些具体的主题的安排是如何的?为什么想到这些话题,理由是什么?比如为什么第三部分行为讲述社交、说服、自制力三种呢?不涉及其他?或者这三者特殊性体现在哪里? 本书提到的参考书列了一个书单了,可深入阅读

评分

##三个部分:情绪、思维、行动 情绪的进化学意义—大脑模块—意识 思维:思维的弹性—对理性的认知—学习—创新 行动:社交—说服与劝服—自制力(外紧内松,舍近求远两个原则) 喜欢这本书的作者每个章节都引用了参考文献,有学术论文也有书,其中最主要的最近的心理学研究成功的书,所以更像是一本庞大的文献综述—心理学前沿书的文献综述,但是其中又不乏作者自己的观点和态度,作者自己的思考—尤其是最后“心智升级的元原理”。 不足:首先深入的理论分析是相对匮乏的,但是无可厚非,毕竟是综述基础之上的观点输出。其次这些具体的主题的安排是如何的?为什么想到这些话题,理由是什么?比如为什么第三部分行为讲述社交、说服、自制力三种呢?不涉及其他?或者这三者特殊性体现在哪里? 本书提到的参考书列了一个书单了,可深入阅读

评分

##收益

评分

##幸福的迷思那一章充分暴露了作者混乱的逻辑、不严谨的科研态度和狭隘的视野。

评分

##人的本能是趋乐避苦,从这个原则出发设计自己的生活。

评分

##三个部分:情绪、思维、行动 情绪的进化学意义—大脑模块—意识 思维:思维的弹性—对理性的认知—学习—创新 行动:社交—说服与劝服—自制力(外紧内松,舍近求远两个原则) 喜欢这本书的作者每个章节都引用了参考文献,有学术论文也有书,其中最主要的最近的心理学研究成功的书,所以更像是一本庞大的文献综述—心理学前沿书的文献综述,但是其中又不乏作者自己的观点和态度,作者自己的思考—尤其是最后“心智升级的元原理”。 不足:首先深入的理论分析是相对匮乏的,但是无可厚非,毕竟是综述基础之上的观点输出。其次这些具体的主题的安排是如何的?为什么想到这些话题,理由是什么?比如为什么第三部分行为讲述社交、说服、自制力三种呢?不涉及其他?或者这三者特殊性体现在哪里? 本书提到的参考书列了一个书单了,可深入阅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