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学派第三代学者的通俗作品
提纲挈领地勾勒隋唐帝国的发轫
追根求源地探索唐朝的形成过程
▶编辑推荐◀
六朝隋唐史研究核心学者谷川道雄写给大众的中古史入门读物
贯通孤立的断代史,以流动的逻辑阐释“是什么形成了隋唐这个繁荣的世界性帝国”
快速了解对中古史研究产生极大影响的“豪族共同体”理论,窥见大家治史思想之精华
▶内容简介◀
本书讲述的是自秦汉帝国崩溃后,经过三国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直到形成隋唐帝国的过程,从贵族社会的角度观察了汉末至隋唐五百年间动荡的历史沧桑,探讨了他们为重新统一进行了怎样的努力、产生了怎样的精神文化,以及在此过程中社会形态的转变。本书内容充实通俗,生动地描绘了中国中世社会的形成。
##中国自始至终缺乏一个稳固的公共领域,从汉末至唐末,几个王朝的衰亡几乎都在于国家的私权化,尽管导致的结果不尽相同...可能这就是中国政治文化基因中的顽疾,在一代又一代政权中借尸还魂。人类从来不会从历史中得到什么教训的,从来不会。ps. 看了这书后感觉有必要补一下哈贝马斯了
评分##在里面看到了很多人的影子,通俗著作写成这样很不容易。比起一年前看《中国中世社会与共同体》和《六朝贵族制社会研究》时对于二位学者提出的所谓“道德力量”似乎多了一点理解。“威望”本就是权力的一个主要来源,从东汉到隋唐的一系列政治动向,似是在威望形成权力,权力凝聚成强制权力,强制权力升华为理念化权力,理念化权力重又产生异化的复杂循环中轮转。
评分##3.5;《隋唐帝国形成史论》的微缩版,轮廓清晰,通俗易读(尤其在通读魏晋的基础上),看得出对前辈史家及内地史论的借鉴和化用;梳理从汉朝的崩裂(是谓上古的结束)开始,到隋唐的形成(是谓中世的开启),阐述外戚/宦官的轮流坐庄引发的影响,基于血缘的乡里社会解体后产生寻求共同利益的共同体/集团,从早期诉诸个人道德的制约到语言、文字、儒学、法律、宗教、官制等方面的一统化雏形,以及胡汉军事集团的糅合,浩浩汤汤流向“贵族阶级领导下构筑的新型社会和精神世界”。 提出“贵族制是中国社会第二阶段的产物”,对“东亚世界”作出独到定义,并考量隋唐帝国之中世文化对东亚的辐射影响。
评分##作者谷川道雄作为日本京都学派第三代的代表人物,本书的写作手法沿袭京都学派第二代大师宫崎市定同时著作《中国史》的写法,犹如一本日本汉学领域的“六朝贵族史论”层面的《资治通鉴》,以最简明扼要的观点评述汉魏六朝时代政治制度演变的功绩与教训,即隋唐帝国的形成是承继汉魏六朝历代政治制度的成果之后产生的具有世界性意义的帝国。谷川指出六朝贵族制是中国历史第二阶段的本质,一般认为,东亚世界是指拥有汉字、佛教、儒学、律令制度这些共同领域的文化圈,但这些内容概括起来就是贵族文化,享用者都是中国内外的贵族阶级。阶级,他们的文化有着浓厚的中世色彩。与此相对,周边各国的统治层都是首次达成国家统一的统治阶级,其间的阶段差异不容否认。因此,比如当中国的中世贵族文化对日本的古代文化产生影响时,就会附带一部分中世的性质。
评分##尽管这本书已经是普及读物的版本,但仍然需要联系大量的固有历史,包括赋税、政治、军事、文化等才能贯通理解。还是认为宫崎市定写中国史系列要好读些。 隋唐世界帝国的形成是传承,来自于汉帝国的矛盾与分裂。“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门阀阶层制度,在魏晋鼎盛传承到唐朝。贵族阶层使得国家是其工具,是私有化进程辅助力量。九品官人法本意就不是为了拥护贵族制度,想要把人才引进宫廷却成了贵族阶层进入政界的有力工具,知道隋唐开始的科举制度,人才才成为天子专政的有生力量。隋唐的传承,也打破了传统的血缘关系统治模式,贵族开始转向文化层面。纸质工具、文字,文学的推崇,带来礼教的鼎盛,胡汉民族的差异也在不断缩小。分裂的帝国逐渐走向大一统。
评分##在里面看到了很多人的影子,通俗著作写成这样很不容易。比起一年前看《中国中世社会与共同体》和《六朝贵族制社会研究》时对于二位学者提出的所谓“道德力量”似乎多了一点理解。“威望”本就是权力的一个主要来源,从东汉到隋唐的一系列政治动向,似是在威望形成权力,权力凝聚成强制权力,强制权力升华为理念化权力,理念化权力重又产生异化的复杂循环中轮转。
评分##通俗版《隋唐帝国形成史论》
评分##3.5;《隋唐帝国形成史论》的微缩版,轮廓清晰,通俗易读(尤其在通读魏晋的基础上),看得出对前辈史家及内地史论的借鉴和化用;梳理从汉朝的崩裂(是谓上古的结束)开始,到隋唐的形成(是谓中世的开启),阐述外戚/宦官的轮流坐庄引发的影响,基于血缘的乡里社会解体后产生寻求共同利益的共同体/集团,从早期诉诸个人道德的制约到语言、文字、儒学、法律、宗教、官制等方面的一统化雏形,以及胡汉军事集团的糅合,浩浩汤汤流向“贵族阶级领导下构筑的新型社会和精神世界”。 提出“贵族制是中国社会第二阶段的产物”,对“东亚世界”作出独到定义,并考量隋唐帝国之中世文化对东亚的辐射影响。
评分##全书基本上就是谷川道雄先生对其两部史学名著的通俗化概述,也算是京都学派理论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一次面向日本大众的阐述。因“共同体”的团成而兴盛,因“私权化”的腐蚀而衰败构成谷川氏中古史叙述的经典范式,马云超先生的翻译又为这番通俗化笔触加上了飞翔的双翼,读来甚是美妙。全书在东汉的衰亡与魏晋南北朝的转变上着力较多,基本上用极其精干的文句把汉、魏、唐之演进交代得深入浅出,可惜唐史部分着墨较少且不少观点似乎已经有些过时。不过,总的来说还是瑕不掩瑜的,是一本深浅得宜的小巧好书,礼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