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黄河文明到“一带一路”(第3卷)

从黄河文明到“一带一路”(第3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晓鹏
图书标签: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引 子 1
第一章 天下浩劫 5
一、亿万生灵:为什么说明朝末年有四亿人口 6
二、底线战争:明清换代的三方交战模式 12
三、修罗杀场:清军征明中的屠杀记录 15
四、四川惨屠:谁是川渝人口灭绝的主凶 25
五、文明三问:明清换代大屠杀的根源辨析 31
六、剥茧抽丝:多维度视角下的明清换代史 36
第二章 南明悲歌 39
一、闯王之死:“联虏平寇”战略下的两败俱伤 40
二、隆武皇帝:郑芝龙海商集团的政治投机 44
三、五省督师:李成栋反正与湖南的再丧失 47
四、忠贞余响:堵胤锡之死与忠贞营的败落 50
五、假封秦王:大西军联合南明抗清的曲折传奇 52
六、桂林大捷:李定国西征与孔友德败亡 56
七、两蹶名王:战略性的胜利曙光 60
八、孙李内讧:抗清运动最后希望的破灭 64
九、禁海之祸:从厦门海战到台湾陷落 68
十、三藩肇乱:汉奸们主导的回光返照 69
第三章 康熙皇帝 73
一、李约瑟难题 74
二、筚路蓝缕:中华民族开发江南的千年历程 76
三、明亡英兴:晋商南下与英国崛起 81
四、御驾亲征:反击准格尔叛乱 86
五、博学鸿儒:笼络汉族士大夫 89
六、南山文祸:重启文字狱 96
七、九龙夺嫡:两废太子背后的皇族内斗 98
八、择贤而立:雍正继位的政治谜底 108
第四章 雍正革新 115
一、革故鼎新:高薪养廉的“抄家皇帝” 116
二、皇权之巅:满洲皇权背后的军政权力结构 124
三、模范督抚:“明星官员”的曲折仕途 131
四、整治朋党:残酷镇压皇族党争 138
五、大义觉迷:“出奇料理”的谋反大案 141
六、联合专政:对汉族士绅的打压与拉拢 147
第五章 千面乾隆 155
一、由宽入严:乾隆执政风格的剧变 156
二、痛下杀手:被激怒的皇帝和他的责任心 161
三、平定西北:清王朝在新疆的扩张 167
四、佛教长城:中华世俗文明的屏障及坍塌 170
五、“文治”风暴:精心布局的文字狱狂潮 175
六、忠君理学:满清对儒家道统的打击与改造 185
七、带头贪腐:晚年乾隆与宠臣和珅 191
八、闭关锁国:贸易的繁荣与思想的贫困 196
九、盛世饥馁:英国人眼中的乾隆盛世 203
第六章 欧洲崛起 209
一、千年黑暗:基督教统治下的中世纪 210
二、十字东征:东方文明的光芒照进欧洲 218
三、航海时代:全球贸易体系形成 224
四、合纵连横:英国崛起的战争与谋略 230
五、海权帝国:理解西方文明特质的一个重要视角 235
六、工业革命:科学理论与产业实践的成功融合 246
七、罗马法系:来自远古的西方王权与法制传统 255
八、文明三劫:蛮族入侵对中华文明的巨大伤害 259
九、北守南攻:中国古代地缘政治战略变迁 267
第七章 鸦片战争 279
一、白莲起义:虚假盛世的落幕 280
二、“仁宗”之治:又一个儒家圣君出现了 284
三、嘉道中衰:道光新政与汉族士绅的崛起 292
四、虎门销烟:小心翼翼的禁毒行动 299
五、一败涂地:鸦片战争的进程与结局 303
六、何以家国:清军惨败的意识形态根源 310
七、漫漫征途:中国人民寻求民族复兴的开始 316
后记 论文明史观与战略史观 325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本卷从清军入关、中华核心文明遭遇外围野蛮文明入侵开始,到鸦片战争、中国遭遇西方文明入侵结束,涉及的问题变得空前广泛和复杂。既有清军的屠杀和南明的抗争,又有西方的十字军东征和工业革命,还有雍正的改革和乾隆的文字狱,以及平定新疆、清查亏空、中西贸易和战争等等,为读者描绘了东西文明的千年巨变。

用户评价

评分

##不要花钱买,我已经上当了,政治投机。

评分

##很开脑洞的一系列书。 1. 中华帝国制度,有两大形成根源,一是公共生产组织需要,体现为救灾和修建公共工程;一是组织军队捍卫文明。 2. 生产科技和生产组织形式,是决定生产力水平的两个最重要因素。 3. 意识形态影响暴力活动(战争),可能导致文明倒退。

评分

##其实全书和前两卷一样,没什么新鲜的思潮,不过确实是个新视野,多了看问题的角度。

评分

##明末到清末的一点历史,从上帝视角来拆解清初满洲人对汉人的屠杀,明朝官僚的无耻,康熙的手腕,乾隆的可憎,满洲权贵对中华思想的破坏...,明朝倘能度过文官的腐败,工业革命没准咱们能早300年,不至于后来如此下场。

评分

##其实全书和前两卷一样,没什么新鲜的思潮,不过确实是个新视野,多了看问题的角度。

评分

##大国兴衰,起起伏伏,我们都以为强才能压弱,但是明朝和女真族比,无论经济实力、武器装备、基础硬件、科学技术、生产水平、文明程度、组织架构……方方面面都优势明显,可最终还是被满洲统治了,而且还打破了蛮族不过百的论调。东林党等文人权贵罪不可赦。层层都是贪腐人,处处只为自家利。为社稷民生的好人都成了挡人家财路的该死鬼。 清政府在夺权之路上通过屠城、文字狱消灭了文明与技术,控制了发展与创新,断送了与国际交流。所谓的康乾盛世不过是文人的自嗨,比西欧后起之秀的宗主国状况相去甚远,只是比他们的殖民地强些,可我们毕竟是主权国家,而且明末综合实力还处于世界前列。 说来说去,意识形态还是最重要的。保持团结一心,对内发展农业工业,对外加强军备,我们一定会越来越好。

评分

##来到了第三卷,作者除了剖析康乾盛世之下、其实难副的根本原因是游牧民族入主中原之后所带来的文明逆流-即整体战略从北(积极)守南攻到南北皆守(消极)以及文官集团在理学思想的进一步禁锢与腐化下彻底断绝了近代工业化的可能性。同时作者从大历史观的角度引入了在同一时期西方(尤其是英国)文明发展脉络的讨论,并在后记(本卷与第六章乃本卷书最为出彩之处)中提出的战略史观(即辩证历史唯物主义的补充)中总结了科学技术决定下的生产能力和意识形态决定下的破坏能力对塑造文明兴衰的决定性作用,并揭示了这一视角下的历史普遍规律。总体来说,卷三虽不如卷一那么惊艳,但作者立意的深度和广度完全符合我这个历史业余爱好者的口味。能够在2019年末一口气看完这部作品,着实幸福!

评分

##微信上一点一点跟着更新看完的。尤其是论述鸦片战争,对茅海建的观点的升华是让人醍醐灌顶。

评分

##第三卷先要从最后那篇《论文明史观和战略史观》读起。 同意这样的史观, 那么读下来会觉得历史豁然开朗。很多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在这样的史观下,谁先进谁落后, 谁文明谁反动,就清清楚楚再不迷惑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