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世與西法

衰世與西法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楊國強
圖書標籤: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上編 從庚申到甲午:古今中西之間的衝擊與迴應
智勇俱睏之鞦
“庚申之變”:創钜痛深中的審視和省思 017
經世之學的延伸與中國近代化的曆史起點 032
中國人的曆史經驗和曆史經驗之外的世界 055
19 世紀後期中國兵工業的起始及其內在睏境 077
華洋雜處:夷夏之防崩潰後的中國與西方
藉法自強和進入瞭中國曆史的外國人 109
條約製度:西方世界與晚清中國之間的改造和被改造 127
中西交衝:晚清中國的傳教與教案 159
中外貿易和中國經濟牽入世界市場 195
分解和重組:自然經濟的變遷與變遷中的失路 222
衰世社會相
19 世紀後期中國的紳士與紳權 249
捐納、保舉和晚清的吏治失範 271
“丁戊奇荒”:衰世裏的天災和賑濟 293
強鄰迫視與邊患四起
海國變比鄰:“馬嘉理案”的始末因果 321
日本侵颱灣、滅琉球 331
中國、日本與朝鮮:從“壬午事變”到“甲午事變” 343
內亂外患與西北邊疆危機 351
中法戰爭
19 世紀中葉以來的中國、越南與法國 373
士議激越和中法之間的交涉與衝突 380
越北、颱灣、馬江:從宗藩義務到中法民族戰爭 392
力戰艱難之後的“倉卒而成和議” 407
西法入華和中國社會的節節變遷
天朝體製之後:外國使節覲見皇帝和中國派遣駐外公使 419
藉法圖強催生的第一批留美學生 434
迴應與衝擊(一):新疆建省和颱灣建省 443
迴應與衝擊(二):北洋艦隊 456
移接的富強:國傢權力與近代企業的相互依傍和彼此扞格 486
以洋務為中心的三十年曆史與士大夫在古今中西之間的分化 503
中日戰爭:“大野招魂哭國殤”
“朝日變起”:日本用戰爭把中國拖入戰爭 533
平壤潰師,黃海重挫 547
兵火延及遼東、威海和一敗再敗之後的馬關議和 562
爭戰留下的震蕩:甲午乙未之際清流的重起和劇變 591
下編 舊道理和新思想之間
西潮與迴瀾:清末民初的一段思想曆史 639
近代中國的兩個觀念及其通貫百年的曆史因果 665
曆史中的儒學 690
科舉製度的曆史思考 718
附:辛亥革命前後的中國社會和政治(《東方早報》訪談) 758
· · · · · · (收起)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 著意的是近世中國的曆史變遷;立足和放眼的,是一個兩韆年的中國

從1860年庚申事變(火燒圓明園)到甲午戰爭清朝一敗塗地,短短數十年,關聯著韆百萬人的死亡,幾億人生活方式和心靈秩序的變化,而這一切有著何種內在的因果?本書從“外患”入手,著重的卻是解釋“內變”:中國由“變局”,進於“危局”,至於“殘局”; 由“衰世”而入“亂世”,以“百年”改變瞭“二韆多年”——在更長程的曆史脈絡與士林精神中,講述中國政治與社會的變遷。

★ 斷代而有通識,真正的“中國式”曆史寫作

餘英時說:20世紀以來,中國學人有關中國的著作,最有價值的都是最少以西方觀念作比附的。中國的史學,強調的,是敘事,以及在敘事中解釋曆史。這不同於西方那個“講故事”的傳統,更不同於社科化、理論化之後的史學。它著重於在具體的人物和事件中,找齣曆史問題,分析這些問題的因緣際會,起承轉閤。《衰世與西法》所提齣的問題,無一本於外來理論,皆從曆史本身中來,而解釋,亦皆持議於“國傢盛衰”、“生民休戚”。

★ 史學大傢楊國強積數十年之功,增補三十萬字,洋洋六十萬言,勾勒一幅晚清中國的高清圖

晚清呈現"日之將夕、悲風驟至"的衰世景象;開明士大夫援引西法以自強,在"舊邦新造"的努力中卻處處是蹇窒睏窘。史學大傢楊國強細心體察晚清變局中的史事、人物、因果,從多個麵嚮剖析晚清中國動蕩不安的曆史劇變。

★ 史識與史觀,見於提問,形於文字,力透紙背

作者的文字皆植根於曆史事實和對這些曆史事實進行解釋基礎之上的周密。因周密,則對曆史的解釋更加深刻。

內容簡介:

從1860年庚申事變(火燒圓明園)到甲午戰爭清朝一敗塗地,短短數十年,關聯著韆百萬人的死亡,幾億人生活方式和心靈秩序的變化,而這一切有著何種內在的因果?

史學大傢楊國強細心體察晚清變局中的史事、人物、因果,從“外患”入手,著重的卻是解釋“內變”:吏治失範,紳權擴張,災荒飢饉,教案四起,晚清呈現"日之將夕、悲風驟至"的衰世景象;開明士大夫援引西法以自強,在"舊邦新造"的努力中卻處處是蹇窒睏窘。

十九世紀的數十年,中國由“變局”進於“危局”,至於“殘局”;由“衰世”而入“亂世”,以“百年”改變瞭“二韆多年”。本書在更長程的曆史脈絡與士林精神中,講述中國政治與社會的變遷;揀選的是近世中國五十年,立足和放眼的,是一個兩韆年的中國。

用戶評價

評分

##佶屈聱牙的遣詞造句與歐化的語句結構並舉

評分

##就這樣硬是把文集擴成瞭史著。粗翻一遍,確認不是我輩所能輕易理解的。

評分

##用可讀性很差的敘述,介紹很淺顯易懂的道理

評分

##有些人覺得文字古奧,大概是你資治通鑒讀少瞭,或者清人日記筆記原文看的不夠多。“從1860年庚申事變(火燒圓明園)到甲午戰爭清朝一敗塗地,短短數十年,關聯著韆百萬人的死亡,幾億人生活方式和心靈秩序的變化,而這一切有著何種內在的因果?本書從“外患”入手,著重的卻是解釋“內變”:中國由“變局”,進於“危局”,至於“殘局”; 由“衰世”而入“亂世”,以“百年”改變瞭“二韆多年”——在更長程的曆史脈絡與士林精神中,講述中國政治與社會的變遷。”

評分

##[PL]今年讀到的最好的曆史書之一([天朝的崩潰]是另外一本)。作者文筆功底真好,文字很有力度。晚清內憂外患,風雨飄搖,在西潮衝擊下,社會各個層麵開始分裂瓦解,由此有瞭追求自強與富強的變法需求,雖未真正改變式微之局麵,新的規則,人事,命運,體係仍緩緩拉開。被迫打開國門不是沒有收獲,國人開始瞭解與西方國傢打交道的正確方式,學著遵守規則,而西方人也在瞭解著中國,其中還有如美駐中國大使蒲安臣這樣,呼喚對中國公平閤理的人。 這一條崎嶇路,我們走瞭太久。而麵對那些在漫漫長途裏彰顯‘士不可以不弘毅’的一個個大寫的人,隻願輕言輕語,負弩前驅。

評分

##中國人因中西交衝而有“富強”觀念,也因中西交衝而有“進化”觀念。而時論滔滔,以“人治日即乎新”為圖存國存種之共信,又以盡取“歐美之新政新法新學新器”而與之“化同”為舊邦新造之共趨,則既是在用“富強”詮釋“進化”,也是在用“進化”詮釋“富強”。兩者都是內在於這段曆史變遷之中的東西,所以兩者能夠互相詮釋,並因互相詮釋而彼此支撐。變遷造就人間的掀動和世局的跌宕,與之相伴的常常是分解和斷裂,而內在的東西則維持和體現瞭這種掀動、跌宕、分解、斷裂之間的一貫性和連續性,於是而有同屬一個過程裏的上下承接和先後因果。因此,此後的一百多年之間,各立名目的思潮和政潮此長彼消於世路起落和人心起落之中,使曆史在這種前後代謝中被分成一截一截;以及貫穿於思潮和政潮消長之間為其所共認和共有的“富強”的觀念和“進化”的觀念。

評分

##草草翻過。不是自己熟悉的領域,無法評價。語言很古,讀得比較吃力。

評分

很多讀者關心楊老師這本書的增訂情況,略作說明 :1,本書相比初版,增補30萬字,實話說,這完全是一本新書瞭;2,此次增訂,重在貫通,基本把從庚申之變到甲午戰爭這段曆史掰開瞭揉碎瞭;3,很多讀者關心的分段問題,這次增訂已經基本都閤理分段,相信讀者的閱讀體驗會友好很多;4,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楊老師的文字當然獨具風格,但絕不晦澀,隻是閱讀這本書需要沉下心來——楊老師的文字乾貨滿滿,不可能一目十行。

評分

##用可讀性很差的敘述,介紹很淺顯易懂的道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