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和會中有關山東問題的討論,是北洋政府對外交涉中,相當引人注意,又值得爭議的事件。除瞭在國際政治上造成震憾外,也刺激中國青年知識分子,引發影響後世深遠的五四運動。本書以此(巴黎和會、山東問題)為切入點,探究北洋政府在處理此一事件時與當時公眾輿論的互動關係,進而呈現 齣有異於以往麵貌的北洋外交。特彆是中國公眾在看待對外關係上的種種問題時,所抱持的態度與産生的輿論傾嚮,其中“反日”輿論與“親美”輿論的産生與互動,則是本書的研究重心所在。
##https://athenacool.wordpress.com/2020/09/04/%e5%85%ac%e4%bc%97%e8%88%86%e8%ae%ba%e4%b8%8e%e5%8c%97%e6%b4%8b%e5%a4%96%e4%ba%a4/
評分##三星半,tw學者寫書,文氣十足,偶爾顯得晦澀,但終於還是不過分。民族主義情緒一但激起,便會超脫齣當權者的控製,這點不假。搭配《中國與大戰》閱讀更佳
評分底子應該是作者01年的碩論,若以評價一篇二十年前的碩論的標準來看,可以說相當齣色瞭。 吹毛求疵一些的話,本書的角度很好,但越展開越有“偏題”的趨勢,論證的中心離開瞭外交和輿論互動的具體過程,而轉移到利用輿論攻擊政敵、美國對日妥協的過程以及對中國輿情的觀察上瞭。 當然,外交行動本就不隻有對外效果。而要對輿論宣傳這一行為本身進行深挖難度本就很大,想必需要新聞學、社會學的理論支撐,還有極度難尋的史料,已有的若乾齣色的中青年學者的研究做得也都不算完滿。 對個人啓發最大之處在於作者提齣的從“外交→輿論”到“輿論→外交”的過程。若加充實,或可把北洋外交和革命外交勾連起來。 而不論是外交和宣傳的互動,抑或外交人群體,都是重考20世紀前半段裏中國外交延續與斷裂的好角度。
評分##輿論部分料不太夠啊
評分##三星半,tw學者寫書,文氣十足,偶爾顯得晦澀,但終於還是不過分。民族主義情緒一但激起,便會超脫齣當權者的控製,這點不假。搭配《中國與大戰》閱讀更佳
評分##輿論部分料不太夠啊
評分##“權力與媒介”。相較於以往的北洋外交研究,更側重於揭示北洋政府與輿論之間的“共生”關係,而非全然的對立。
評分##北洋外交史研究必讀書目,全書內容十分精彩。
評分##北洋外交史研究必讀書目,全書內容十分精彩。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