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為止的中國史研究,往往有意無意地以男性──而且是用漢語讀寫的漢族知識男性──作為歷史的主體。一般情況下,依據漢語史料進行的中國史研究中,女性與男性相比,書寫與被書寫都占絕對少數,很少作為歷史研究的對象。挖掘歷史中被埋沒的女性的足跡,恢復其作為歷史主體的女性史研究,從1970年代開始大量出現,歷史中女性的多樣形態得到凸顯。同時,各社會的男、女性別被賦予何種意義以及是如何賦予的,這類的研究也取得進展,而對這類研究的深化,則有賴於超越女性史範疇的性別史研究。
本書第一編以家族/家庭結構為軸心,概括從先秦到現在的中國性別秩序變化的研究成果。當然,討論的不僅只限家族,更涉及到性別的各側面。第二編包含了對性別史來說非常重要的個別主題以及通史課題,例如王朝控制民眾關鍵之一的戶籍、中國「才女」的樣貌以及評價、LGBT在中國社會中是如何被認知、京劇和越劇等傳統戲劇中的性別越界和表象等等。希望讀者從這些論文中認識到,從多元領域關注性別,可以豐富歷史視野,也可以豐富生活在現在的我們的視野。
##跨度也太大了,晚清基本没怎么涉及。当入门书看看还行。
评分##一些前沿学术研究的总结,有些篇目读之无味,近代部分历史总结多,可看看。
评分##回头看看日文版吧~
评分##回头看看日文版吧~
评分##读过之后更觉可悲
评分##有幸参与了其中一部分的译制。本书在社会性别(Gender)的视角中重新去探讨了历史上女性的社会参与、女性的他者性、女性在生存威胁下的主体能动性以及这种能动性甚至间或充当了父权社会的共犯,社会体制是如何规训了女性又如何改变了社会的性别结构等议题,这对于当下女性意识的觉醒有着重要的意义。本书的最后的纪年表中对于主流历史记载上缺失的女性事迹有一个详细的补充添加,可做工具书用。
评分##选读了近代部分,感觉对一些问题的讨论不是特别深入。
评分##史料研究补充
评分##有幸参与了其中一部分的译制。本书在社会性别(Gender)的视角中重新去探讨了历史上女性的社会参与、女性的他者性、女性在生存威胁下的主体能动性以及这种能动性甚至间或充当了父权社会的共犯,社会体制是如何规训了女性又如何改变了社会的性别结构等议题,这对于当下女性意识的觉醒有着重要的意义。本书的最后的纪年表中对于主流历史记载上缺失的女性事迹有一个详细的补充添加,可做工具书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