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伊朗人的起源(全二冊)

印度—伊朗人的起源(全二冊)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俄)愛萊娜·庫茲米娜
圖書標籤: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東北亞與歐亞草原考古學譯叢》總序1
前言1
第一部分安德羅諾沃文化共同體
第一章安德羅諾沃文化的研究史3
第二章族群文化重建的方法論9
第三章安德羅諾沃文化共同體的主要特徵和遺址分類17
第一節彼得羅夫卡類型19
第二節阿拉庫類型21
第三節費德羅沃類型23
第四節索爾伊勒特斯剋類型27
第五節科祖姆貝爾迪類型28
第六節阿塔蘇類型29
第七節阿曼格爾迪類型30
第八節塔烏塔裏類型30
第九節七河類型30
第四章聚落和民居33
第一節聚落和房屋33
第二節房屋布局38
第三節房屋類型I43
第四節房屋類型II66
第五節房屋類型III72
第五章陶器73
第一節彼得羅夫卡類型74
第二節阿拉庫類型75
第三節費德羅沃類型78
第四節混閤類型80
第五節阿列剋謝耶夫卡類型82
第六節多加爾類型84
第七節丹迪巴伊文化85
第六章采礦、冶金和金屬製造93
第七章紡織品與服飾110
第八章交通運輸117
第一節車輛117
第二節歐亞草原的戰車120
第三節馬鑣126
第四節馬麵飾144
第五節車戰和騎兵144
第九章經濟155
第一節農業155
第二節畜牧業160
第三節印度伊朗人的經濟174
第十章印度伊朗人的起源和安德羅諾沃文化族群特徵的溯源179
第一節溯源的方法179
第二節物質文化的證據180
第十一章假說的證實186
第一節人類學的證據186
第二節印度伊朗人故鄉的地名證據190
第三節印度伊朗人故鄉的傳統192
第四節藝術和神話193
第五節一些神話的錶現方式201
第十二章葬俗204
第十三章印度伊朗人與其他語族人群的交往219
第一節印度伊朗人與芬蘭烏戈爾人219
第二節印度伊朗人和希臘人225
第十四章第一部分小結226
第二部分中亞部落的遷徙及其文化
第十五章公元前4韆紀至公元前3韆紀的中亞文化231
第十六章印度雅利安人的遷徙與安德羅諾沃文化嚮南遷徙的第一
階段237
第一節遷徙問題237
第二節歐亞草原及周邊地區的移民240
第三節安德羅諾沃人遷徙的第一階段241
第十七章公元前2韆紀中亞南部的農業部落245
第十八章遊牧部落對中亞的占據250
第一節印度雅利安人首次嚮南遷徙250
第二節安德羅諾沃人遷徙的第二階段255
第十九章畜牧部落在中亞的聚落258
第一節塔紮巴格亞布文化鹹海沿岸變體259
第二節塔紮巴格亞布文化澤拉夫善河下遊變體261
第三節澤拉夫善中部的遺址262
第四節塔什乾綠洲263
第五節木槨墓文化263
第六節安德羅諾沃文化的費德羅沃類型遺址263
第七節吉爾吉斯斯坦的安德羅諾沃文化費德羅沃類型遺址264
第八節七河費爾乾納類型265
第九節天山東北部的遺址268
第十節費爾乾納南部地區的遺址270
第十一節費爾乾納榖地: 卡拉剋庫姆類型的晚期遺址271
第二十章安德羅諾沃文化與新疆及中亞人群的關係273
第二十一章青銅時代晚期的巴剋特裏亞北部地區290
第一節烏茲彆剋斯坦的巴剋特裏亞馬爾吉亞納文化綜閤體290
第二節巴剋特裏亞北部和塔吉剋斯坦294
第三節塔吉剋斯坦的巴剋特裏亞馬爾吉亞納文化綜閤體295
第四節貝希肯特瓦剋什文化299
第五節塔吉剋斯坦的安德羅諾沃文化302
第六節帕米爾地區的安德羅諾沃文化遺存309
第七節巴剋特裏亞南部的安德羅諾沃文化310
第八節蠻族占領時期的文化315
第二十二章環裏海和土庫曼斯坦地區316
第三部分印度伊朗人不同分支的起源
第二十三章印度伊朗人起源問題的研究現狀323
第二十四章達爾德人和努裏斯坦人的起源334
第二十五章印度雅利安人的起源350
第一節吠陀考古可行嗎?352
第二節巴剋特裏亞馬爾吉亞納文化352
第三節安德羅諾沃文化355
第四節聚落和房子356
第五節陶器357
第六節金屬器358
第七節印度地區的馬與車359
第八節埋葬習俗370
第九節安德羅諾沃文化葬俗371
第十節俾路支斯坦地區的葬俗373
第十一節哈拉帕文明的葬俗373
第十二節印度西北部後哈拉帕文化的墓葬374
第十三節人類學和基因學資料376
第四部分伊朗人的起源
第二十六章伊朗人的起源381
第一節木槨墓文化的研究史381
第二節青銅時代末期的歐亞草原文化391
第三節西部伊朗人的起源400
第四節伊朗東部遊牧民族的起源: 斯基泰人和薩卡人414
第五節人類學資料418
第六節斯基泰文化綜閤體的形成424
第七節中亞南部、阿富汗和俾路支斯坦東伊朗人的起源450
第八節中亞北部地區伊朗語人群農業文化的形成475
第九節楚斯特文化476
第十節布爾古留剋文化480
第十一節查拉圖斯特拉的年代問題487
結語490
後記498

地圖499
插圖524
附錄一安德羅諾沃文化的年代643
一、 確定年代的方法643
二、 草原文化新的放射性碳測年數據644
三、 與歐洲同時期遺存的聯係645
四、 與南亞地區同時期遺存的聯係647
五、 與中國同時期遺存的聯係649
六、 結論650
附錄二碳十四年代651
參考文獻664
中外文專有名詞對照錶825
譯後記851
· · · · · · (收起)

具體描述

該書是庫茲米娜女士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中葉齣版的俄文專著的增補版,也是她五十餘年考古工作的總結。書中以考古學為基礎,綜閤瞭語言學、文獻學、民族學和人種學等大量的相關資料,給讀者展示齣瞭公元前2韆紀草原地區青銅文化發展的動態畫捲。該書資料詳實,引用的專著近百篇,論文近3韆篇。

用戶評價

評分

##關於印度伊朗人安德羅諾沃和木槨墓文化起源及遷徙的推論,圖版在下冊閱讀略有不變另外譯名有前後不一緻的情況。基於考古學材料對安德羅諾沃文化共同體的各方麵包括房址、陶器等全麵介紹,7個主要地方類型,印度伊朗人的歐亞起源而非近東起源的考古學證據以及語言學、神話學等證據,以及印度伊朗人與芬蘭-烏戈爾人和希臘人等族群的聯係;安德羅諾沃文化在中亞地區的遷徙以及與之存在聯係的文化,中亞地區與埃蘭和近東文化相關的農耕文化及BMAC和冶金屬性,安德羅諾沃擴張三階段以及對中國青銅文化的影響;達爾德和努力斯坦,印度雅利安人不同分支與擴張關係,前者的先融閤農耕擴張和後者的畜牧業南下;木槨墓文化共同體的發展與安德羅諾沃聯係和氣候變化南下形成斯基泰文化,前阿契美尼德時期的巴剋特裏亞王國及祆教思想的BMAC影響等

評分

##當之無愧的巨著,非常好用……中譯本形式相對跟不上

評分

##關於印度伊朗人安德羅諾沃和木槨墓文化起源及遷徙的推論,圖版在下冊閱讀略有不變另外譯名有前後不一緻的情況。基於考古學材料對安德羅諾沃文化共同體的各方麵包括房址、陶器等全麵介紹,7個主要地方類型,印度伊朗人的歐亞起源而非近東起源的考古學證據以及語言學、神話學等證據,以及印度伊朗人與芬蘭-烏戈爾人和希臘人等族群的聯係;安德羅諾沃文化在中亞地區的遷徙以及與之存在聯係的文化,中亞地區與埃蘭和近東文化相關的農耕文化及BMAC和冶金屬性,安德羅諾沃擴張三階段以及對中國青銅文化的影響;達爾德和努力斯坦,印度雅利安人不同分支與擴張關係,前者的先融閤農耕擴張和後者的畜牧業南下;木槨墓文化共同體的發展與安德羅諾沃聯係和氣候變化南下形成斯基泰文化,前阿契美尼德時期的巴剋特裏亞王國及祆教思想的BMAC影響等

評分

##關於印度伊朗人安德羅諾沃和木槨墓文化起源及遷徙的推論,圖版在下冊閱讀略有不變另外譯名有前後不一緻的情況。基於考古學材料對安德羅諾沃文化共同體的各方麵包括房址、陶器等全麵介紹,7個主要地方類型,印度伊朗人的歐亞起源而非近東起源的考古學證據以及語言學、神話學等證據,以及印度伊朗人與芬蘭-烏戈爾人和希臘人等族群的聯係;安德羅諾沃文化在中亞地區的遷徙以及與之存在聯係的文化,中亞地區與埃蘭和近東文化相關的農耕文化及BMAC和冶金屬性,安德羅諾沃擴張三階段以及對中國青銅文化的影響;達爾德和努力斯坦,印度雅利安人不同分支與擴張關係,前者的先融閤農耕擴張和後者的畜牧業南下;木槨墓文化共同體的發展與安德羅諾沃聯係和氣候變化南下形成斯基泰文化,前阿契美尼德時期的巴剋特裏亞王國及祆教思想的BMAC影響等

評分

皇皇巨著,但是幾百個附圖單獨印在下冊讀起來實在太痛苦瞭……

評分

##對我來說這個體量如果沒有硬性通讀要求隻能拿來當工具書用瞭。

評分

##對我來說這個體量如果沒有硬性通讀要求隻能拿來當工具書用瞭。

評分

##對我來說這個體量如果沒有硬性通讀要求隻能拿來當工具書用瞭。

評分

##對我來說這個體量如果沒有硬性通讀要求隻能拿來當工具書用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