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语的故事

拉丁语的故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德]于尔根·雷昂哈特
图书标签: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001 — 一、拉丁语作为世界语言:一种系统化的认识
003 — 1.1 欧洲的未知的死语言
009 — 1.2 拉丁语和民族语言的灭亡
018 — 1.3 世界的历史文化语言
043 — 二、帝国语言:拉丁语从开始到古代结束
045 — 2.1 罗马帝国和拉丁语
050 — 2.2 对希腊文学的接受
054 — 2.3 拉丁语取得一种稳固的形态
075 — 2.4 从公元 1 世纪到 3 世纪的希腊语 - 拉丁语双语制
083 — 2.5 古代晚期
113 — 三、欧洲的千年拉丁语:从中世纪初到 1800 年
115 — 3.1 卡洛林文艺复兴
126 — 3.2 拉丁语的新地位
141 — 3.3 中世纪
161 — 3.4 近代拉丁语和欧洲其他文学语言
188 — 3.5 拉丁语的发展
211 — 四、没有世界的世界语言:1800 年起拉丁语成为教育语言
213 — 4.1 新人文主义、拉丁语和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226 — 4.2 古老语言的发现
233 — 4.3 历史主义和自然科学
240 — 4.4 与语法的斗争
243 — 五、从语言学回到文化:世界语言拉丁语的今天
245 — 5.1 历史主义的终结和世界书写文化遗产
252 — 5.2 拉丁语是语言学还是语言?
255 — 5.3 拉丁语的未来
263 — 注释
287 — 参考书目
307 — 索引
329 — 译后记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作品介绍:

拉丁语原本是古罗马拉提姆地区的方言,后来转变为具有严格使用规范的经典语言,成为罗马帝国的官方语言之一,并伴随着帝国的扩张得以广泛传播。罗马帝国没落后,拉丁语在很长时期仍然是西方世界的通用语言,其影响力甚至跨越了几大洲。

本书融合语言史和文化史视角,考察了拉丁语与英语、德语、法语等其他语言的关系,完整呈现了后罗马时代拉丁语的兴衰。作者认为,只有了解拉丁语在多语言交流空间中不断发展的总体情况,才能理解欧洲拉丁语文化传统。尽管拉丁语看似已经“死亡”,但它影响着包括英语、西班牙语在内的众多语言,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书看点:

◎通过拉丁语的历史,洞悉西方世界几千年的兴衰变迁和权力更迭。

◎有助于增进对英语、德语等欧洲语言的了解。

◎展现帝国和语言如何彼此影响及相互塑造。

◎本书除了回顾拉丁语的发展史,还探求人类语言文化的基本现象。

名家推荐:

这部作品的功绩之一,是让读者首次了解到拉丁语在西方历史上每个时期的意义,以及它的最有用之处……雷昂哈特以清晰扼要、博古通今的方式叙述了拉丁语的历史。

——安东尼·格拉夫顿

(曾任美国历史学会主席、普林斯顿大学人文学术委员会主任)

拉丁语作为一种文学语言,早在公元前一世纪就确立了固定规范,之后又繁荣兴盛了近两千年。雷昂哈特为这种被认为已死去的世界语言创作了一部生动传记。

——克里斯托夫·B.克里布斯

(斯坦福大学古典学系副教授)

对于所有想了解拉丁语的地位,以及对拉丁语在某个时代中的意义感兴趣的读者而言,这本书都是必读之作。

——《布林莫尔古典评论》(Bryn Mawr Classical Review)

雷昂哈特断言,随着我们阅读拉丁语文本丧失的能力,我们也失去了与世界上有影响力的思想家笔下最伟大文学作品的对话机会。对语言爱好者来说,这本书非常重要。

——《图书馆杂志》(Library Journal)

用户评价

评分

##墙裂推荐!改变了以前的一般认识,以前一直觉得拉丁语是近代后(尤其在欧洲各民族国家兴起后)就没什么人用的“古典”语言,其实像胡适等人也大多作如是观,但是拉丁语一直在使用,而且与现代欧洲语言存在着广泛的联系,所以很难称为“死语言”。第四章提到,巴赫被圣托马斯教堂聘为音乐总监时,因为他水平不够教授拉丁语(当时搞音乐也得会拉丁语),所以最初并非最佳人选等等,颇为有趣。总之,值得一看!

评分

##原本很期待,结果略失望。比较枯燥,大多在罗列事实,合译的译名也不统一(“格劳秀斯”居然在一处被翻译成格罗提乌斯…)

评分

##不是语言学而是历史学著作,探讨的不是拉丁语自身,而是其在各个历史时期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对生活在时空统一的单一语言环境下的汉人而言,这种理解语言变迁的视角还是很有新鲜价值的。

评分

跟我的期待稍微有点不一样,我期待的是类似弗里曼英语史(From Old English to Standard English)那样对各个时代的典型文本作细致分析的教科书,但是这本书更像是副标题所关注的那样,聚焦于各个时代拉丁语作为“世界语言”的地位,到底拉丁语是不是死语言,拉丁语和民族语言的互动和互相影响: 1.作者的关切,拉丁语从来都不是死语言,作为一种通用语的定型是不可避免的,和今天的英语可以类比,只不过拉丁语没有第一语言使用者罢了 2.任何民族语言也是一种规范,毕竟任何民族国家都是复杂的,说普通话是强制推行而其他语言是自行组织都是伪命题

评分

##不是语言学而是历史学著作,探讨的不是拉丁语自身,而是其在各个历史时期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对生活在时空统一的单一语言环境下的汉人而言,这种理解语言变迁的视角还是很有新鲜价值的。

评分

##对于非语言学专业读者的我来说,这本书带来了很大的启迪。并不仅仅局限于拉丁语,书中提到的众多语言发展过程中的现象让人不禁思考语言和文化、习俗、国民性的形成到底有多么深远的影响。

评分

##一本有门槛的学术著作,作为曾经的世界第一语言,拉丁语现在已经没有人用它日常交流了,但是在学术上,不代表没有人来研究拉丁语。作者在本书从三个方面来讨论拉丁语,第一,没人用的拉丁语是不是一种死语言了?第二,曾经炙手可热的拉丁语为什么会消亡?第三,我们究竟该把拉丁语算作语言学还是一门语言。 说实话,我阅读本书非常困难,一是对这段历史不太了解,不同于国家发展历史,来当与作为曾经的文学性语言,不可避免的会触及文学的发展历史,尤其是欧洲早起的文学发展历史,第二,本书干货满满,看得出来研究有深度和广度,但是对于学术小白很不友好,容易让人看的昏昏欲睡,不幸的是我就属于学术小白,或许对于研究专业的人来说,这应该是一本佳作吧

评分

##这本书的翻译腔如此严重,可能比原文都要难懂。

评分

##文化史与语言史的结合,读完受益良多,不需要懂拉丁语、了解一点西方拉丁文学史就能读。作者不仅介绍了欧洲两千余年来的拉丁语兴衰史,还处处将拉丁语和其他古语言、近现代民族国家语言和“世界语言”的发展相比较,同时反思古典拉丁语的定义、教学训练等,一大亮点是关于德国拉丁语教育的论述。感觉作者似乎倾向于伊拉斯谟对西塞罗主义的批判?翻译有些生硬,尽管不影响阅读体验,但有时采取的译名不太常见,比如把Prakrit音译成“普拉克利特语”(第39页),将Merowingerreich译成梅罗文加帝国而非墨洛温王朝等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