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部权威王莽传记”(白帝社)
日本三重大学名誉教授东 晋次
潜心十年穷究可考史料
力求还原一个复杂多面的新莽缔造者
---------------------------------------
【编辑推荐】
王莽如何一步步从“师友归仁”走到“中外愤怨”?
称帝既“亦天时,非人力之致”为何又成“非命之运”?
坚定儒家圣世理想的人为何会“毒流诸夏”“害遍生民”?
执迷“制礼作乐”的新莽与“儒教国教化”有何历史关系?
本书将以“圣”为解读王莽的关键字
全面、细致追溯其矛盾冲突、波折起伏的生平
寻隐出更为丰满和立体的王莽“形象”
力求还原一个儒家理想信徒的真实一生
-----------------------------------------
【出版社推荐】
“王莽,一个终结西汉政权、建立新莽政权的人物。新朝被东汉王朝赋予负面意义,王莽其人也被贴上恶人的标签,背负了两千年的骂名。究竟,王莽是不是一个大逆不道的篡位者?本书将以“圣”为关键字,通过细致地追溯王莽的生平,还原一个在两汉之交如同儒家理念化身一般存在过的历史人物的真实面貌。
本书为日本首部权威王莽传记。”
——白帝社
-----------------------------------------
【内容简介】
《王莽:儒家理想的信徒》为“日本首部权威王莽传记”(白帝社)。
王莽,一个终结西汉政权、建立新莽政权的人物,然而新朝被东汉王朝赋予负面意义,王莽其人也被贴上恶人的标签,背负了两千年的骂名。究竟,王莽是不是一个大逆不道的篡位者?
日本三重大学名誉教授东晋次先生,源于对王莽这一颇具争议的历史人物的强烈好奇心,潜心十年穷究与王莽相关的可考史料,深入论证、综合分析了王莽的性格形成之环境因素、仕途升迁之家族因素、言行交际之教育因素、制礼作乐之理想因素等内容,力求寻隐出一个更为丰满和立体的王莽“形象”。
本书将以“圣”为解读王莽的关键字,通过细致、全面地梳理王莽矛盾冲突、波折起伏的生平,还原一个在两汉之交、如同儒家理念化身一般存在过的历史人物的真实面貌。
##上周去成都期间读完。要是中译本早点出来就好了。东晋次先生的这部王莽传,总体风格是清通简要,内容全面且详略有次,其落脚点是指出了“礼教中国”之塑造这一概念,“东汉是中国礼教国家的原型,王莽是其诱因”,这个结论很有道理。原著主要面向日本读者,引进到国内则颇便于读者提纲挈领的把握王莽其人其事。原著也吸收了部分中国学者的成果。
评分##普及本,严谨。力图修正王莽的固有形象。复述王莽行迹和事功的文字,翻译腔的亦步亦趋,着实令人捉急。
评分##皇权(宦政为其衍生)与外戚,乃汉代政治共生态之两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后者绝非前者折损、甚至挑战,无外戚支撑之后系,如汉武之钩弋夫人,恍若无根之木,唯剩拔出一途耳。Bug 2 处:P64,第2段,第4行,“阡伯”应为“阡陌”;P124,第2段,倒数第6行,“粤”应为“越”。
评分##上周去成都期间读完。要是中译本早点出来就好了。东晋次先生的这部王莽传,总体风格是清通简要,内容全面且详略有次,其落脚点是指出了“礼教中国”之塑造这一概念,“东汉是中国礼教国家的原型,王莽是其诱因”,这个结论很有道理。原著主要面向日本读者,引进到国内则颇便于读者提纲挈领的把握王莽其人其事。原著也吸收了部分中国学者的成果。
评分##王莽,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一直是一个篡位者的形象。王家成为显贵外戚,是从王莽的姑母成为汉元帝的皇后开始。虽然出身外戚,但是王莽的父亲早逝,王莽出仕算是比较晚的。之后,他开始学习《礼记》等儒家经典,塑造谦逊节俭的形象。他的形象在骄奢淫逸的外戚中,显得卓尔不群。于是封侯、封安汉公、做摄政、及至最后代汉自立。在王莽的时代,汉朝开始日薄西山,王莽代汉后也开始想一些解决社会问题的对策。不过,王莽对匈奴用兵,使得经济民生方面的政策未能得到贯彻。而对于周礼近乎偏执的崇尚,也导致王莽的具体国策受到影响。王莽将自己比为周公,但是后世多将他和残暴的秦始皇进行类比。千年过后,王莽的形象已然盖棺定论,不过在本书中我们可以看见他一生的历程,他是如何一步步走到最后的终点的。或许最初他也是想像周公吐哺一样去匡扶汉室的呢!
评分##上周去成都期间读完。要是中译本早点出来就好了。东晋次先生的这部王莽传,总体风格是清通简要,内容全面且详略有次,其落脚点是指出了“礼教中国”之塑造这一概念,“东汉是中国礼教国家的原型,王莽是其诱因”,这个结论很有道理。原著主要面向日本读者,引进到国内则颇便于读者提纲挈领的把握王莽其人其事。原著也吸收了部分中国学者的成果。
评分##基于《汉书》述评王莽生平的通俗读物,写作可称持平,翻译得也不错。近来想到,许多人试图将王莽一生分为前后两截,许可几代汉儒在政治上推动择贤禅让的努力,转而抨击王莽继位后所采取的诸如制节谨度等社会经济政策。然而,这二者实际上并不可分,王莽之所以能够被推到前台,正因为其在社会经济政策方面的主张与时贤的高论相合。由此而论,认为王莽继任后采取宽缓的改革政策,使得其政权可以延续,甚至可以让禅让制度化,几乎并不可能。
评分##基于《汉书》述评王莽生平的通俗读物,写作可称持平,翻译得也不错。近来想到,许多人试图将王莽一生分为前后两截,许可几代汉儒在政治上推动择贤禅让的努力,转而抨击王莽继位后所采取的诸如制节谨度等社会经济政策。然而,这二者实际上并不可分,王莽之所以能够被推到前台,正因为其在社会经济政策方面的主张与时贤的高论相合。由此而论,认为王莽继任后采取宽缓的改革政策,使得其政权可以延续,甚至可以让禅让制度化,几乎并不可能。
评分##介于三星与四星之间。作者有意识跳出两书的史料局限,对王莽的心理作演绎;但是又面对着大量内容“史料不明”的尴尬,致使心理分析反而没有预想出彩。我认为作者是缺乏对相应是制度史、学术史内容作独立分析讨论的能力的,诸如王莽与史氏婚礼作为一场政治表演的意义,他没有能力做出细腻讨论。但是此书提供了一种思路,即新朝是礼教国家观念形成、儒学演化的重要阶段;推而广之,国家主义的财政政策、编户齐民政策、国家与豪族间的张力,这些有趣的话题,都可以放在新朝这个备受忽略的阶段重新审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