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旨在为传统祛魅,对新世纪以来,国人趋之若鹜的国学热做历史角度的分析。语言轻松幽默,言说的背后又带有对当代文化的关切。是可读性与内容扎实兼备的六篇历史小品文。第二和三部分,是葛兆光多年来,治学研究的当行本色。从周边看中国,何以中国,这些当下读书界耳熟能详的命题,正是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人如何与世界相处的一种自我定位。这里面的八篇文章,正是在这个支点上展开,有对中国典籍,特别是地图的新认识,也有多包括朝鲜、泰国(暹罗)、缅甸的新知。读来引人入胜。第四部分,名之曰游学,是作者连续三年在美国普林斯顿交流的侧写,它展现的是历史学人更为感性的一面,历史学家看历史学家,是抛去故纸堆后的英雄相见欢。第五部分,可谓之曰治学,与第一部分也有一定的呼应。在多年的教学中,葛兆光对人文学科、学术史、思想史都有自己的新的体验,这些体验大都是创建,也是痛定思动的反思,对后来人是一种启迪。最后,一部分写作附录,其实也可叫前史,从葛兆光的来路身世,谈到他的求学,以及研究。像是他个人的一个自画像和小传。
##细读了和朝鲜时代有关的几篇,其余就是浏览了一下……
评分##细读了和朝鲜时代有关的几篇,其余就是浏览了一下……
评分##图书馆借来,看了前一半。这册收的文章比较散,质量和《余音》相比有一定差距,排版也比较随便。出品方里有某某文化,购买可慎重。
评分##蔡涵墨《历史的严妆》,葛大神这是历史的卸妆,似乎也没咋卸妆
评分##细读了和朝鲜时代有关的几篇,其余就是浏览了一下……
评分##在《到后台看历史卸装》中,葛兆光形容自己是一个“最悲观的理想主义者”,正是因为他看到了文化传统和学术研究中那些令人心忧之处,他从没放弃理想,更从未忘记责任,在暴风雨中做一个“燃灯者”,这不仅需要渊博的学识,更是需要莫大的勇气。
评分##图书馆借来,看了前一半。这册收的文章比较散,质量和《余音》相比有一定差距,排版也比较随便。出品方里有某某文化,购买可慎重。
评分##不学历史的人必定重蹈历史覆辙,学历史的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不学历史的人重蹈历史覆辙。但是,明知“说了也白说”,却也要坚持“不说白不说”。历史学家所要做的,就是寻找真相。为此,他们往往把历史推开一段距离,这样才能看得清楚,并学会从书页背后和字里行间看到一些被遮蔽的历史,要像鲁迅在《狂人日记》里说的,“从字缝里看出字来”。
评分##刚开始翻,先吐槽定价,这排版,这装帧,怎么好意思要68的??! 随笔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